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两性时空 > 围城内外 > 一世情缘
编号:10174307
金婚寿星模范夫妻
http://www.100md.com 2003年5月6日 中国医药报
     当记者来到郝沛霖、张郁芬老夫妇家里的时候,张郁芬老太太正系了一条蓝色的大围裙在厨房忙活着。她一边招呼记者到客厅坐,一边解释:“我在给老伴做晚饭,他胃不好,晚饭不能吃晚了,你们先聊。”客厅的小茶几上整齐地摆了几个小盘子,装了瓜子糖果等小吃,还有一壶泡好的茶。墙上挂了大大小小六七幅装裱好的国画,有鸡冠花、梅花报春、公鸡报晓、牡丹争艳等等。记者好奇地看着,老先生边给记者倒茶,边介绍,那都是老伴在老年大学学习的成果,画上的字是儿子提的。

    老先生耳朵有点背,要大声说话才能听得见,但是他仍热情地带记者到家里各屋转转。走廊和其他屋子里,挂着很多全家福的照片。“我们是一大家子,双儿对女!这是我们的骄傲!”老先生一边说着,一边给记者介绍儿孙孝敬的各种工艺品,幸福之情溢于言表。做好饭的老伴笑着过来说:“孩子们是他的骄傲,一来人他就喜欢对人家说我们的大家庭,老爷子可满足了。”

    郝沛霖老先生的胃不是很好,晚饭很准时,而且一定要吃热乎的饭菜。老伴让他先去吃饭,围裙都没解就和记者聊了起来:“我今年86岁,我老伴93岁。平时出去,人们一见面总是问怎么能这么健康、这么长寿?我说啊,没什么秘诀,就是粗茶淡饭、劳动锻炼、淡泊名利。现在人们吃的太好、太精致了,这对身体不一定好。现在那些富贵病有很多不就是吃出来的么。我自己就爱吃粗的、糙的、生的、野的。还有一点就是不生气,小气好生,大气不好生,弄不好会把人气出病来。”
, 百拇医药
    张郁芬老人1939年参加革命,虽然没念过书,但是革命的热情与觉悟非常高,对工作从不挑拣。她说:“我虽然性子急,但是工作很细致,很讲究方法。”张郁芬老人一直工作到66岁才退休。62岁的时候从西城区妇联福绥靖办事处调到幼教系统工作,虽然工作很有难度,她也欣然接受,而且到任后工作做的井井有条、颇有成效,成了各区的模范示范点。老人说:“我小儿子老说,妈妈就是与世无争。我对什么待遇、工资看得比较淡。党给我工作干我就知足,就特乐呵。”

    张郁芬老人曾是劳动英雄、拥军模范,这也是老伴郝沛霖当初看上她的最重要的一点。1948年他们结婚,至今已经50多年了,老两口相敬如宾,这么多年没红过脸。老先生好脾气,老伴也特别尊重他。离休以后,老先生侍弄花草,老太太在老年大学学国画。老先生年纪大了,一般就爬爬小山坡,散步,打太极拳来健身。

    “您自己有什么健身方法么?”记者问。“我就是自我按摩、多活动。我原来腿有骨刺,后来每天坚持抬腿100下,几个月以后就不疼了。
, 百拇医药
    人的身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我每天早上躺在床上,使劲蹬腿100下,然后全身按摩,四肢、颜面、耳朵。我们很少去医院,也很少吃药,人常说‘是药三分毒’,药能治病,但是长期吃也对身体不好。”老人还透露一个小秘方,就是按摩小腹,据说顺时针是补,逆时针是泻,很灵验。

    “她是中草药迷。”老先生吃完饭,笑眯眯地加入了我们的谈话。

    “平时看保健书籍,就喜欢自己捣鼓些‘草药’,还挺好。”张郁芬老人说:“我们平时也不吃什么保健品,自己做八宝粥,里边放上各种豆子、枸杞、核桃、莲子等好多样,每天喝粥,就是养生。而且我老伴每天喝自己用山楂、决明子、桔梗泡的药茶,效果也很好。”

    郝沛霖老先生是中央党校一期一班的学员,老资格的党政工作者,他和老伴在中央党校工作、居住了一辈子,对党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有着深厚的感情。他70岁高龄的时候,和老伴一起,在党校内开辟了一块荒地,拣净碎石烂砖,拔掉一人高的蒿草,建了一个小花坛。两位老人自己培育了很多花草,人们管这个小花坛叫做“郝家花园”,称他们老两口是“种花老人”。有一段时期学校药物紧缺,他们就把自己种植的有药物价值的赤芍炮制成草药,无偿的送给学校的卫生处。郝先生说:“由于经常参加劳动,维护花坛,我们的食欲好,睡觉香。现在劳动成了我们的生活需要,劳动其乐无穷。能为社会、为党做贡献,是我们晚年最大的幸福!”

    在中央党校庆祝建党80周年印制的纪念册上,有老先生自己写的一首诗,描写了老两口离休后的幸福生活:, 百拇医药(孙轶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