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10174548
防治“非典”要有科学的态度 警惕不法药商借机发“国难”财
http://www.100md.com 2003年5月8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3年第17期
     最近国内在预防“非典”用药中非常混乱,如将胸腺肽、丙种球蛋白等免疫调节剂作为抗“非典”的预防针;盲目服用中药;一些不法药商公然违反“药品管理法”,擅自组织生产,并以暴利价格向不明真相的机关单位和个人兜售“预防非典药物”,大发“国难”财。医药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消费者是弱势群体,“非典”引发的免疫类制剂滥用将使国家有限的医疗资源流失,成为少部分不法药商致富的捷径。

    批准药物进入临床试验与新药上市概念不能混淆

    近日,国家食品与药物管理局启动防治“非典”“绿色通道”,相继批准了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和重组人干扰素ω喷雾剂进入临床研究,观察其在一线医护人员等高危人群中预防“非典”的疗效和安全性。

    许多大众传媒在对干扰素喷雾剂的报道上有误,将批准进入临床试验的药品宣传成批准上市的新药,误导作用极大。药品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与药品被批准上市根本是两码事,从严格意义上讲,进入临床研究后还要经过一个很长的过程,确证疗效和安全性后才能作为新药上市。
, 百拇医药
    目前,有关干扰素喷鼻剂的疗效国内外均无定论,美国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曾进行过α干扰素喷鼻剂小规模临床试验,提示该制剂对预防鼻病毒和冠状病毒引起的普通感冒有一定预防效果,但因该制剂不良反应较大(头痛、打喷嚏、咳嗽、鼻出血等),研制工作被终止。此外,干扰素的分子较大,不易通过皮肤进入细胞内,这也影响了其通过喷雾形式进入细胞内发挥作用。近日特批的两种干扰素喷鼻制剂,目前也仅获准用于高危人群预防的临床观察,离批准上市还有相当一段时间,更不允许直接向普通人群销售。

    免疫调节剂的预防作用尚未确定

    胸腺肽

    胸腺肽在临床上主要用于肿瘤放(化)疗引起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以及肝炎等病毒性疾病的辅助治疗,但目前尚缺乏该药在急性病毒感染性疾病中预防作用的临床依据。在“非典”防治过程中,也没有足够的临床证据证实该药的有效性。
, 百拇医药
    丙种球蛋白

    日前,卫生部门和专家已明确指出,普通丙种球蛋白制剂不能预防“非典”,而该药近日也同样被某些机构炒作,推荐作为预防用药。

    有必要提醒的是,这类动物脏器提取或人血提取或重组的制剂,本身具有引起发热、全身不适、感染病毒性疾病等潜在危险,此前我国已有不少惨痛的教训,应当引以为戒。

    目前还没有抗“非典”疫苗

    最近,还有一些不法药商在兜售所谓专门抗“非典”的“疫苗”。从作用机制上分析,抗流感的疫苗不可能对冠状病毒有效,不可盲目乱用。“非典”病原学的研究仍在继续,病原体有可能不仅仅只是变异的冠状病毒一种。而且,由于冠状病毒在复制过程中容易变异,现在已分离出至少6个变种,这就为疫苗的制备增加了很多困难。因此,即使开展全球性的大协作,疫苗的研发和生产可能需要长达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

    盲目服用中药不可取

    几起集体中药中毒事件不能不令人担忧。一些中药方剂固然可以起到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加抗病能力的作用,但盲目服用中药甚至可能会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赵达生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非典”来势凶猛,公众热切期望早日攻克“非典”。大家希望早日有相应的治疗药物,焦急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科学是严肃的,来不得半点虚假,任何一个药物的研制过程有它自己的规律,我们应按规律办事,按科学办事,任何急功近利的炒作都是违背科学规律的。我们一定要坚持科学精神,实事求是。, 百拇医药( 朱鸽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