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174726
面对隔离,我们能做什么?
http://www.100md.com 2003年5月8日 中国医药报
     自打SARS从潘多拉的盒子中飞出来,世界上已经有28个国家和地区受到它的威胁。对于那些突然得知自己身患“非典”或疑似“非典”而被隔离的人来说,他们该如何面对现实呢?日前,记者采访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及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的专家吕秋云,请她阐述隔离期的心理卫生知识。

    治疗中的病人 吕秋云告诉记者,病人得知患病被隔离后,第一心理反应是麻木、否认、愤怒、恐惧、讨价还价、懊恼、抑郁、失望、抱怨等,不得不接受现实后,会出现类似孩子的依赖心理,或者暴躁、易怒、猜疑心加重。

    此时,医护人员要事先有准备,避开攻击性的话题,不被患者的攻击行为所激怒,从而失去医生的立场,如放弃治疗、与病人争吵、过度悲伤等。

    在对病人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支持,对病人讲明目前讲明病情判定依据和结果,不强调完全确诊。对病人强调“非典”是种传染病,隔离是为更好地观察治疗,也是保护亲人的方式。
, 百拇医药
    针对病人的孤独、恐惧,放弃治疗,不合作,或者对治疗过度乐观的心理,医生要向病人客观如实报告病情和外界的疫情,使之心中有数,要以目前治疗效果良好的范例说服患者一起对抗疾病。同时,让病人与外界有更多的沟通,以适宜的轻松气氛影响病人。

    作为病人,要学会表达内心的需要与感受,把无助、失望、不满等负性情绪及时发泄出来,不要闷在心里;可以与病友沟通,交换情绪和看法,彼此间获得稳定的情感支持;或主动向医护人员咨询,获得专业指导;病人间、医患间、与亲人之间的交流会起到明显的心理支持作用。

    同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有限的生活目标,如怎样配合医院尽早消除症状,恢复健康,而不必过多考虑院外的事情。

    当躯体出现呼吸窘迫等症状时,病人会有濒死感,产生恐慌、绝望的心态,作为医护人员,一定要避免慌乱,进行有序治疗,同时对病人及时予以安抚。

, 百拇医药     吕秋云举了个例子,曾有位病情较严重的病人一直想“我一定能坚持过来”,两周后他果然奇迹般地活下来了,可见良好的情绪在治疗中的意义。如果情绪沮丧,怨天尤人,对治疗失去信心,结果会更糟。平和愉快的心情可能提高免疫力,如果过于紧张抑郁,可能使免疫力下降,不利于康复。

    疑似病人 “疑似”两字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让人胆战心惊。不幸成为“疑似”病人者会出现侥幸心理,躲避治疗,或者怕被人歧视,产生焦躁情绪,或者过度求治,频繁转院。

    对此,吕秋云开出的心理处方是,应该认识到及早观察治疗是最好的时机,要了解“非典”疾病的知识,服从大局的安排,应理解暂时的隔离是保护自己和他人的一种必要的措施。

    与“非典”有密切接触者也需要隔离观察,此时他们会产生躲避、不安的心理。吕秋云说,对这样的人,要鼓励、支持他面对现实、接受现实,给予隔离者正确的信息,并与之交流,使其把紧张、不安的情绪释放出来。

    如果身边的人出现发烧等症状,要劝导、支持他就诊,但不能采取批评、歧视的态度。这样的人往往不愿公开就医,担心被误诊和隔离,产生回避、焦躁的心态。吕秋云强调,对于这样的人群,需要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使之认识到及早就诊,利己利人,要帮助其抛掉耻辱感,正视疾病,消除恐惧。同时,做好必要的防护。, http://www.100md.com(王晓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