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池川产药材有涨有跌
作者:刘中柱 来源:《中国医药报》4月5日消息
近日,在四川荷花池药市,川产药材交易稍显好转,部分品种有涨有跌。
川贝:
在浙贝价格大涨的影响下,药商囤货炒作,药农惜售,现在炉贝价达260元(公斤价,下列品种均同),青贝560元,松贝830元,均比去年同期约涨一倍。
仙茅:
产于宜宾、乐山和绵阳等地,近年开发补肾壮阳成药常用,但以野生为主,产不足需,去年同期为17元,现系产新时期却升为20~24元。
川干姜:
疲软了几年后,犍为、沐川等主产地适当压缩了栽种面积,又积极加工姜粉等以拓宽销路,现在价格有所上浮,由5.5~6.5元升为6.5~7.5元。
川升麻:
又名西升麻,分布虽较广,但长于山野草丛中。因加强了生态环境保护,许多地方已禁采。该品去年同期仅售4~5元,现涨为7~8元。
川泽泻:
主产于泸州、宜宾、内江。去年同期为3元,而今上升为4元。
川藁本:
又名香稿本,野生,产于阿坝、绵阳、广元、雅安等凉湿地区,近为11~14元,因其质优,价格高于非地道品。
瓜蒌:
主产于乐至、简阳等地,以前因价低,种植减少。现瓜蒌仁升为9~10元,瓜蒌壳升为15~16元。
川白芍:
中江、渠县、广安等地区是主产地。因近几年发展失控,产大于需,更以亳白芍大量低价入川竞销,其价现已跌为3~4元。
赤芍:
生长在阿坝、甘孜、凉山等地的高寒地带,野生家种都有,原为6~7元,近来因内蒙古、甘肃来货甚丰,跌为4~5元。
三棱:
在南充、绵阳等地的沟边、塘边及水田里有栽种,春种冬收,货源充足,原为5~6元,现跌为4~5元。
重楼:
产于天全、石棉地区,曾涨到36元,因用途不广、用量不多,现跌为20~25元。
使君子:
井研、铜梁、合川等地栽种历史久,但近年走销不畅,原价7~8元,现价5~6元。
草豆蔻:
南溪、泸州、米易等地为主产地,该品原为8~9元,因两广及云南到货多而跌为6~7元。, 百拇医药
近日,在四川荷花池药市,川产药材交易稍显好转,部分品种有涨有跌。
川贝:
在浙贝价格大涨的影响下,药商囤货炒作,药农惜售,现在炉贝价达260元(公斤价,下列品种均同),青贝560元,松贝830元,均比去年同期约涨一倍。
仙茅:
产于宜宾、乐山和绵阳等地,近年开发补肾壮阳成药常用,但以野生为主,产不足需,去年同期为17元,现系产新时期却升为20~24元。
川干姜:
疲软了几年后,犍为、沐川等主产地适当压缩了栽种面积,又积极加工姜粉等以拓宽销路,现在价格有所上浮,由5.5~6.5元升为6.5~7.5元。
川升麻:
又名西升麻,分布虽较广,但长于山野草丛中。因加强了生态环境保护,许多地方已禁采。该品去年同期仅售4~5元,现涨为7~8元。
川泽泻:
主产于泸州、宜宾、内江。去年同期为3元,而今上升为4元。
川藁本:
又名香稿本,野生,产于阿坝、绵阳、广元、雅安等凉湿地区,近为11~14元,因其质优,价格高于非地道品。
瓜蒌:
主产于乐至、简阳等地,以前因价低,种植减少。现瓜蒌仁升为9~10元,瓜蒌壳升为15~16元。
川白芍:
中江、渠县、广安等地区是主产地。因近几年发展失控,产大于需,更以亳白芍大量低价入川竞销,其价现已跌为3~4元。
赤芍:
生长在阿坝、甘孜、凉山等地的高寒地带,野生家种都有,原为6~7元,近来因内蒙古、甘肃来货甚丰,跌为4~5元。
三棱:
在南充、绵阳等地的沟边、塘边及水田里有栽种,春种冬收,货源充足,原为5~6元,现跌为4~5元。
重楼:
产于天全、石棉地区,曾涨到36元,因用途不广、用量不多,现跌为20~25元。
使君子:
井研、铜梁、合川等地栽种历史久,但近年走销不畅,原价7~8元,现价5~6元。
草豆蔻:
南溪、泸州、米易等地为主产地,该品原为8~9元,因两广及云南到货多而跌为6~7元。,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