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动态信息 > 热点关注 > 热点报道 > 非典型性肺炎 > 中医药治疗
编号:10179487
“非典”中医分段论治的探讨
http://www.100md.com 2003年5月12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944期
     非典是来势凶猛的传染病,必须在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下,有包括中医在内的全体医务人员参加,共同努力,才能将其从根本上扑灭。现根据我50余年的临床实践,30余年的温病学教学经验,尤其是对大量各种肺炎的治疗体会,并在对非典进行较深入了解的基础上,试对非典从中医角度作一论述,以与同道们切蹉与交流。

    一、中医对非典的认识

    非典起初常有发热,体温可达38~40℃,恶寒,可伴有头痛,关节和全身酸痛,乏力,腹泻等。随着发热的持续,病人出现干咳少痰,或血丝痰,继而有气促、喘憋等呼吸窘迫综合征。从非典的流行情况和临床特点分析,对其疾病性质,至少可以肯定两点:其一,从其强烈传染性以及临床呈热性病经过看,显然是一种温疫;其二,从发病季节及临床特点看,相当于风温。即具有温疫与风温的双重特点,故姑且称之为“风温疫”。

    对于该病的性质,存在一些不同的认识。因本病在临床上有湿象,所以有人提出属于湿热疫,这尚须商榷。湿象的存在是肯定的,但我认为应是温热夹湿,还不能认为属湿热疫。因为在温病学中,温热与湿热,从疾病的传变、症状特点以及治疗原则与方法等方面,有诸多不同。风温疫夹湿仍以温热为主,而湿热疫应属湿热性质。
, http://www.100md.com
    说它是风温夹湿,主要依据有三。一是发病季节:风温为发于春季的新感温病。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曰:“风温者,春月受风,其气已温”;二是首先犯肺:新感温病,邪从口鼻而入,首先犯肺,病变以肺胃为中心。叶天士云:“经谓春病在头,治在上焦。”

    清代另一温病学家陈平伯说:“风温外薄,肺胃内应,风温内袭,肺胃受病。其温邪内外有异形,而肺胃专司无二致”;三是发病急,发展变化快:因风与温(热)均为阳邪,化热化火快,传变甚速;四是临床热象重,易于伤阴;五是温可夹湿:湿盛行于长夏季节,但其他季节可有非时之湿。非典首先在广州流行,因南方温暖多湿,而北京今春雨水亦反常的多,使本病多夹湿。虽然夹湿,但仍以温热为主,故仍改变不了风温基本特性。

    二、非典的病因病机

    西医认为该病是变异了的冠状病毒所致。中医审证求因,认为该病具有温疫与风温双重特点,其病因为风热疫毒之邪,根据多数病人情况来看,还常夹有湿邪。
, http://www.100md.com
    风热疫毒之邪,从口鼻而入,首先犯肺而见肺卫证,恶寒身痛乃风湿在表之象;因疫毒之邪炽盛,传变迅速,很快传入阳明气分,形成肺胃两经气分热盛,再加上风湿郁表,热邪不得外越,使里热更加严重,故见高热持续;肺为娇脏,恶寒也恶热,邪气伤肺,肺失清肃则咳嗽,肺气上逆则见喘促,邪热迫肺多咳嗽无痰或少痰;邪热炼液为痰,痰热互结,阻逆肺络,病人出现喘憋,呼吸困难,病情危重,此时病人已正气亏耗,气阴两虚,形成正虚邪实之证,个别病人甚至可见内闭外脱,生命垂危。若到恢复期则邪退正复,正虚邪亦微,余邪未尽,气阴不足,病情暂缓。

    三、治疗方法

    非典主要采用卫气营血、三焦辨证方法,分阶段辨证施治。

    1.高热阶段:体温升高,可达38~40℃或更高,恶寒,头痛,肌肉或关节疼痛,舌边尖红,舌苔黄腻,脉浮滑数。此为卫气同病,即肺胃两经气分热盛,并有风湿郁表。治疗在清泻肺胃气分同时,予以散风祛湿。方用银翘散、白虎汤加减:荆芥穗6g,薄荷6g,藿香10g,羌活3g,黄芩10g,生石膏30g,金银花15g,连翘15g,板蓝根30g,滑石10g,竹叶6g。如体温高,加羚羊角粉1.2g(冲),或牛黄清热散3g(冲)。(以上中药用量是成人一般用量,下同)
, http://www.100md.com
    个别病例夹湿较重,可能出现湿热留恋少阳的情况,表现为发热恶寒,往来寒热,舌苔黄腻,脉弦滑数。可用和解少阳、清热化湿的蒿芩清胆汤加减:青蒿10g,黄芩10g,枳壳10g,连翘10g,滑石10g,姜半夏6g,茯苓10g,陈皮10g,竹茹10g。因为是温热夹湿,注意不要轻易用达原饮,此方过于辛热,恐有助火劫阴之弊。

    2.干咳少痰阶段:持续发热,咳嗽为干咳或少痰,或有血丝痰,舌苔黄腻,舌红,脉滑数。这一阶段仍为肺胃两经气分热盛,热邪犯肺,肺失肃降。干咳无痰,说明热邪已伤肺阴,具有肺热燥咳的特点。治疗须清气解毒,宣肺止咳,滋阴润燥。方用桑杏汤、白虎汤加减:桑叶10g,杏仁10g,豆豉10g,生石膏30g,知母10g,北沙参10g,麦冬10g,元参10g,黄芩6g,板蓝根30g,浙贝10g,枇杷叶15g。痰中带血加炒栀子6g,青黛10g(包),荷叶炭10g。

    3.咳嗽喘促阶段:在上症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邪热迫肺,肺气不降可见喘促。治疗当以清气解毒、宣肺平逆为主。方用麻杏石甘汤、苏葶丸加减:麻黄3g,杏仁10g,生石膏30g,知母10g,金银花15g,鱼腥草30g,苏子10g,葶苈子10g,枇杷叶15g。如肺部有大片或广泛阴影,可加赤芍10g,丹皮10g,桃仁10g,红花10g。
, 百拇医药
    4.喘憋烦躁阶段:喘促加重为喘憋,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喉中痰鸣,舌苔黄腻,脉弦滑数。这是由于肺胃热不解,灼津为痰,痰热阻遏肺络,肺气不降而上逆所致。治宜宣肺开闭、涤痰平逆。方用厚朴麻黄汤、苏葶丸、涤痰汤加减:麻黄3g,厚朴10g,杏仁10g,生石膏20g,苏子10g,葶苈子10g,法半夏10g,枳实6g,栝楼10g,黄芩10g,竹沥20g,二丑6g。

    5.呼吸窘迫综合征或呼吸衰竭:病情发展到这一步,表明病情已至危重阶段。病人呼吸困难,口鼻周围青紫,吸氧青紫不能得到缓解,最后病人呼吸张口抬肩,呼多吸少,神识迷糊,舌淡紫,脉细数无力。此时为内闭外脱、正虚邪实阶段,即热毒痰热仍在,但正气已大虚,即将外脱。正虚以气阴两虚,尤其是气虚为主。治疗应祛邪扶正同时并举,清热化痰,轻开肺气,益气固脱。方用桑杏汤、苏葶丸、生脉散加减:桑叶6g,杏仁6g,银花10g,鱼腥草15g,苏子10g,葶苈子10g,人参6~10g,五味子10g,麦冬10g。如鼻孔煽张,额汗,手足逆冷,此时已有气虚及阳、阳气欲脱之象,可加炮附片6~10g、生龙牡各30g。
, 百拇医药
    6.余邪不尽、气阴未复阶段:发热已退,已不喘,精神疲惫,舌上少苔,脉细弱,肺部阴影逐渐吸收。治疗以清余热、益气阴为主。方用沙参麦冬汤加减:北沙参15g,麦冬15g,玉竹10g,芦根20g,黄芩6g,金银花10g,川贝母6g,枇杷叶10g。

    四、中药有预防作用

    有人对中药预防的有效性存在一些疑问,但在非典疫苗问世以前,用中药预防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中药预防虽然不象疫苗那样可靠,但能较明显地降低发病率是可以肯定的。根据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实际经验,我以前在农村开展过中药预防麻疹、痢疾等工作,用药后一般都能明显降低发病率;二是从理论上讲,引起疫病的疫疠之气,一般都有毒的性质,亦称疫毒,具有秽浊之性,一些中药有解毒辟秽之功,如当前用得较多的贯众、金银花、败酱草等。若加用芳香之品如菖蒲、藿香等,既能辟秽,又能化湿,更适合当前非典的预防。我主张:一是预防方药味应少,最好不要超过3味;二是预防主要针对病因,发病后才主要辨证施治;三是一般不用有大毒、大辛大热及大寒大凉药物,也不用泻下药和壅补药。前面所言的解毒辟秽药,虽属凉药,但属于甘寒、微寒、苦平之品,小量应用,不致败胃。中药预防方对年老体弱、小儿孕妇等特殊群体,则当另论。, 百拇医药(周耀庭)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各科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