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10180269
腹膜透析充分性的新概念
http://www.100md.com 2003年5月15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3年第18期
     腹膜透析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主要手段之一。随着腹膜炎发生率的下降,透析充分性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一个主要问题。然而目前对什么是充分透析仍缺乏明确概念。

    评估腹膜透析充分性的传统临床指标

    临床症状和体征:临床症状与透析充分性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因而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可评估患者透析是否充分。但临床症状可能在透析不充分一段时间后才表现出来,若等到临床症状如心功能不全出现后再处理,则对患者的某些病理变化已为时过晚。

    溶质清除率:尿素、肌酐清除率与透析患者的合并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相关,因而可用这两种溶质清除率来反映腹膜透析的充分性。

    尽管目前对腹膜透析达到充分的目标溶质清除率并没有公认一致的标准,但近些年一般采用如下原则:对于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和自动化腹膜透析(APD)患者,每周尿素清除指数KT/V最小目标值为2.0 校正肌酐清除率Ccr最小目标值为60 L/24h 高转运及高平均转运及50 L/24h(低转运及低平均转运)。不过,我们近年的研究发现,CAPD病人每周KT/V最小目标值可能为1.7。
, 百拇医药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的一些研究包括ADEMEX研究对这些原则提出了质疑。这些研究表明,增加腹膜透析液容量从而提高腹腔清除率并不能改善腹膜透析病人的预后,而残余肾功能却能预测病人的临床预后。这一结果一方面提示腹腔清除与肾脏清除并不等同,另一方面也提示腹膜透析充分性并不能单纯由KT/V和Ccr来评估。

    腹膜透析充分性与水平衡紊乱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水平衡紊乱可能是影响腹膜透析成功与否的关键。高转运病人尽管溶质清除率高但临床预后差,他们与低转运病人(溶质清除率低但临床预后好)的明显差别在于 高转运者对水的清除最差而低转运者最好。大量研究证据表明,腹膜透析病人水平衡紊乱相当常见。我们最近比较了腹膜透析和血透病人血容量的情况,发现腹膜透析病人的血容量显著高于血透病人。同时腹膜通透性增高的病人有高血容量和高血压的表现,提示这些病人临床预后差与水平衡紊乱有关。
, 百拇医药
    腹膜透析病人易出现水平衡紊乱,一方面是由于我们一直过分强调腹膜透析病人可以相对自由饮水,甚至有学者建议,让腹膜透析病人保持一种体液轻度超负荷状态;另一方面,随着透析年限的延长,患者的残余肾功能逐渐下降,总的水清除能力随之下降;再有,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多数病人腹膜通透性可在一定程度上增高,其结果是腹腔渗透压制剂的吸收加快,超滤功能下降,同时腹腔液体的重吸收增加,进一步导致对腹腔内水及毒素(以小分子量毒素为主)的清除能力下降。然而,在对水清除能力下降的同时,病人水、盐的摄入却往往并未随之下降,这就造成体内血容量逐渐增加。

    透析充分性与内环境的稳定

    近年的研究和我们的资料均表明,随着腹膜透析时间的延长,病人的残余肾功能逐渐下降,其血肌酐、β2微球蛋白浓度逐渐增高,然而这些病人往往长期生存,这也就说明了病人可以耐受一定高浓度的代谢产物(高浓度水平下的稳态),然而这种病人对代谢产物变化的耐受并不适用于对水平衡改变的耐受。众所周之,人体水平衡是保证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部分。慢性水负荷过多可能使机体产生一定代偿,但持续水负荷过多最终会导致机体各种重要器官的改变,如心脏肥大、心衰、脑血管意外。尽管腹膜透析病人的血液动力学较血透病人稳定,但长期腹膜透析病人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及病死率仍与血透患者相似。

    因此,我们认为,透析的充分性是指一定的透析剂量和方法使病人达到一种稳态,在这种稳态下,病人可以长期生存并维持较高的生活质量。一定的透析剂量是必要的,但盲目地追求高透析剂量并不一定能带来好的临床结果。

    

    
, 百拇医药(北京大学肾脏病研究所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