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动态信息 > 热点关注 > 热点报道 > 非典型性肺炎 > 特别报道
编号:10180818
用生命谱写爱的诗篇
http://www.100md.com 2003年5月21日 中国医药报
     ———记为抗击“非典”而以身殉职的北大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丁秀兰

    5月13日4时15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丁秀兰同志虽然经过包括钟南山院士等数位专家的努力抢救,却仍未能抵抗住“非典”对其身体的打击,在北京抗击“非典”的战斗中不幸以身殉职。她用生命换来了众多“非典”病人的康复,用生命谱写了爱的篇章。

    作为医生,她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选择做医务工作,就是选择了奉献。”这是丁秀兰同志常说的一句话,也是她一贯工作作风的真实写照。在此次抗击“非典”的战斗中,北大人民医院急诊科无疑是该院抗击“非典”的第一道防线,而作为急诊科副主任、党支部书记的丁秀兰,更是站在这第一道防线最前沿的人。

    在对发烧病人的诊治上,北大人民医院曾安排了包括丁秀兰在内的4个主检医生,但其中一个医生要参加北京市的抗“非典”工作,还有两个医生进了该院“非典”病房。于是,丁秀兰成为该院接触发烧病人最多的医生。她的工作量很大,受“非典”感染的危险系数也最高。自疫情发生以来,“发烧”几乎成了可疑“非典”的代名词,人们对这个词的恐惧随着“非典”病毒的传播而不断加大。但是,当一例例发烧病人被送进医院时,丁秀兰在较为艰苦的条件下,一如既往地奔波于患者的床前,问诊、查体一丝不苟。她匆忙的脚步似乎在告诉人们,她根本没有时间考虑个人的安危,医生的天职和共产党员的信念在支撑着她的整个灵魂。就这样,她一天天不停地劳碌着,用她已过中年的身躯抵御着疲倦,用她共产党员的行为鼓舞着整个科室的士气。
, 百拇医药
    4月中旬的一天晚上,忙碌了一天的丁秀兰仍没有脱下白大衣,她急匆匆地奔向监护病房,那里躺着六名“非典”患者。丁秀兰仔细地为他们一个个地查体,细致到连每个人的眼睑和咽部都要认真地检查一遍。

    其后,她坐下来书写病历。夜渐渐地深了,阵阵寒气袭来,但专心书写病历的丁秀兰对此却没有察觉。那个晚上她受了风寒。随后的几天,丁秀兰虽然已经觉察到身体的不适,但繁忙的工作使她根本无暇顾及自己。

    终于有一天,她在开完院里的一个“非典”工作会议回来后,对护士长说了一句“我感觉有些冷”,随后她就病倒了。检查证实,她感染了“非典”。不惑的年纪,再加上长时间的劳累,使她的病情发展很快。持续的高热和浑身酸痛、乏力,折磨得她寝食难安。科里的同志看在眼里,痛在心上,他们说“在抗击‘非典’

    的工作中,丁大夫把健康送给了别人,把危险留给了自己。”

    作为党员,她是春雨———滋人润物细无声丁秀兰同志1954年3月出生,1970年参加工作,1979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她几十年如一日,在工作中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以满腔热情和娴熟的专业技术,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为患者服务,塑造了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她是人们学习的楷模!
, 百拇医药
    作为党支部书记,她善于把支部工作和科室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党的“十六”大召开以后,她组织科里的党员和积极分子认真学习“十六”大精神,使“十六”大精神深入人心。丁秀兰同志更以严谨、创新、求实的态度认真对待思想政治工作。她带领支部一班人,将党务工作和职工文化生活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并着重加强对年轻人的培养。在她的带领下,急诊科团支部开展了各种“以病人为中心”的主题活动,受到了患者的广泛赞誉。急诊科团支部因此获得2001~2002年度“北京市青年文明号”和“北大医学部青年文明号”双重荣誉,并连续两次被评为北大医学部优秀团支部。急诊科党支部也连年被评为先进党支部。

    作为病人,她依然不忘医生的职责———春蚕到死丝方尽

    躺在病床上的丁秀兰仍然不肯闲下来,她时刻未忘自己是一名医务人员。她不失时机地与前来查房的“非典”诊疗专家探讨病历,详细地将自己的患病感受、病情发展情况记录下来。她说:“这些都是难得的资料,出院以后我还要好好地研究它”。
, 百拇医药
    在疾病面前,丁秀兰依然像她往常那样,镇定而平静,处变而不惊。

    她依然以一个高年资医生所特有的高度责任感和宽阔的胸怀,关心着她身边的每一个人。

    她躺在病床上,不能医治患者的身体,就尽力安抚、宽慰病友们那一颗颗被病魔折磨的心。一位年轻患者病情加重,心情烦躁,丁秀兰就举着输液瓶挨到她的床前,用长者特有的关怀安慰她,指导她正确使用呼吸机,使这位患者的情绪渐渐平静下来。有一天,丁秀兰打电话让爱人包些饺子送到医院来,但当饺子送来后,丁秀兰却让护士用一次性消毒碗把饺子分成几份,送给同病区的几个病重的年轻患者吃。当护士问她为什么自己不吃时,她无力地笑笑说:“就是给他们包的,替我转告他们,一定要好好吃饭,这样身体才恢复得快。”

    在病房里,丁秀兰总是批评护士们进她房间巡视的次数太多。每次护士进她的病房时,她总是不停地“撵”她们:“快出去,别传染你们!”为了减轻护士的工作负担,她竟夜间不睡觉,自己盯着输液,无论护士们怎样劝她,她总是固执地说:“你们不能太劳累,不然会抵抗力下降。
, 百拇医药
    我反正晚上也睡不着,无所谓的。”在她这个病区工作的医护人员一提起丁秀兰来,眼圈都是红红的。

    4月22日,丁秀兰被转到北京地坛医院接受治疗。她对送行的同事们一再说,“离我远点,不要传染你们。”北大人民医院急诊科的同志们每天都要给丁秀兰发手机短信,鼓励她一定要挺住。

    丁秀兰的所有同事,都盼望着一向坚强的丁秀兰能渡过这一难关……

    丁秀兰是一个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的医务工作者,她从来都是那么谦虚、质朴。面对可怕的“非典”,她镇定自若、从容不迫,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只有坚定的眼神和匆忙的脚步。她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的一点一滴中,扎扎实实地做出了常人难以做出的成绩。她像不断吐丝的春蚕,在为别人无私付出的同时,也赢得人们发自内心的信任与敬重。

    5月13日,北京大学党委和北大医学部做出决定,授予丁秀兰同志“白衣卫士”和“优秀共产党员标兵”称号,并号召该校全体党员和医务工作者向丁秀兰同志学习。(压题图片为丁秀兰同志(右二)生前做急救示范。), 百拇医药(梁峰霞;戴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