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常用方剂 > 和解剂 > 正文
编号:10181527
http://www.100md.com 2003年5月25日 爱心中医药资讯网
     [组成] 青蒿8 淡竹茹9 法夏6 猪苓12 黄芩6 枳壳5 陈皮5 滑石9(布包) 甘草4 青黛3

    [功用] 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主治] 寒热有如疟疾,寒轻热重,口苦胸闷,吐酸、苦水,亦或呕吐黄涎而且粘稠,甚者干呕呃逆,胸胁胀痛,舌红苔白,脉数且右滑左弦者。

    [方解] 本方证为邪热入于少阳三焦,并伴有湿热痰浊中阻。治疗方法为清胆利湿,和胃化痰。本方中青蒿清透少阳邪热,使邪有出路;黄芩清泄胆腑之热,使热自内消;淡竹茹、法夏清热化痰,和胃降逆;陈皮、枳壳宽胸理气。猪苓、滑石、青黛、甘草共奏清热利湿之功。

    [临床应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性胆囊炎、急性黄疸性肝炎、急性胃炎、肺炎、高血压、盆腔炎、尿路感染、肾盂肾炎、耳源性眩晕等属于少阳热盛,湿热痰浊中阻者。

    [加减法]

    A.如有呕逆者,加代赭石18

    B.如果兼有眩晕,则加白芍12 泽泻12 石决明20

    C.如果出现黄疸,则加田基黄18 茵陈15 栀子12

    D.如果表现为耳鸣耳聋,加杭白菊15 石菖蒲12 泽泻12

    E.如果小便赤痛,则加木通4 车前子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