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190676
人类生物学大事记(四):纪念DNA双螺旋结构发现50周年
http://www.100md.com 2003年5月30日 科技日报
     1885年:魏斯曼提出种质连续性理论

    施旺和施莱登的细胞学说为人类了解动植物的结构、发育和机能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新模式,但仍存在不少缺陷,之后有许多科学家做了大量的工作来完善细胞学说。虽然许多科学家通过显微镜研究了亚细胞结构的行为,但这些孤立的发现缺乏一个理论框架。魏斯曼对这些发现进行了整合,并为遗传学贡献了两个重要的指导性概念:种质连续性理论和染色体减数分裂及其合理性的预言。

    魏斯曼是生物学上重要的理论家。他1834年出生于德国的法兰克福,在哥廷根学习医学后回到家乡行医。但他对研究动物学更感兴趣,于是进入弗莱堡大学,成为一名动物学教授,研究红虫的生活史和水螅水母生殖细胞的发生。

    魏斯曼根据他在实验观察中积累的对细胞结构和繁殖的认识,批判地考察了以前的遗传理论。他认识到,世代间的遗传稳定性才是最显著的遗传事实,变异只是一种特例,必须首先从细胞和个体水平上来研究遗传。在其1885年发表的《作为遗传理论基础的种质连续性》论文中,魏斯曼提出:遗传是由具有一定化学成分的、首先是具有一定分子性质的物质,从这一代到另一代的传递来实现的。在魏斯曼看来,世代之间的联系是遗传性状的传递,每一个有机体都由种质和体质两部分组成,种质是“潜在的”,体质是“表达出的”。种质传递给后代,而体质像树叶一样凋萎。他将种质定义为“生殖细胞的一部分,它的化学和物理特性,包括分子结构,使细胞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成长为同一物种的新个体”。

    种质连续理论为细胞研究的许多方面,特别是细胞核和染色体的分裂研究提供了理论框架,推动人们对细胞学、受精现象、细胞分裂和生殖问题作进一步研究。由于有丝分裂需要保持染色体数目的恒定,魏斯曼从理论上预测:在卵和精子的成熟过程中,必然有一个减数分裂过程使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而在受精时,精细胞和卵细胞融合使染色体数恢复正常。魏斯曼的天才预见在1888年由布维里和斯特拉斯伯格加以证实。

    魏斯曼的理论为人们认识和接受孟德尔的观点铺平了道路,正是在魏斯曼等人工作的基础上,德佛里斯、柯灵斯和丘歇马克才得以在1900年,重新发现了孟德尔工作的重要性。此后,细胞学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人们开始对性别和遗传的机制,进行更现代和更彻底的研究。,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