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动态信息 > 热点关注 > 热点报道 > 非典型性肺炎 > 最新动态
编号:10183267
研制SARS疫苗要科学设定时间表
http://www.100md.com 2003年6月2日 健康报
     近日,有关SARS疫苗研究进展方面的消息引起公众的高度关注,但就在此消息刊出的次日,有关研究者就发表声明,称有些报道不够准确科学,目前SARS疫苗研究只是取得了初步成果,要想成功地应用于人体免疫,还有很多艰苦的工作要做,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SARS疫苗怎样才算研制成功?如何正确认识目前的研究成果?究竟何时才能完成?日前,记者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研究员赵铠。

    澄清一个标准、两个概念

    赵铠院士说,疫苗是用于健康人群的,只能有益,不能有害。因此各国都制订有严格的科学标准,即无论是病原学研究,还是动物实验,不管是临床验证,还是生产制造,都必须达到人群应用安全有效、产品质量可控和生产工艺稳定可靠的标准。这就是说,疫苗的研制成功和大规模人群应用是一项系统工程,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仅仅是实验室成果就是疫苗的研制成功。
, 百拇医药
    如何判断SARS疫苗研制成功,至少要澄清两个概念。首先要弄清楚怎样才能称为疫苗研究成功。在药物、疫苗的研究上,业内公认成功的标准应该是拿到国家认可的新药证书。因此在拿到新药证书前的实验室研究、动物实验以及临床试验等都只是研究进展,离真正获得成功还有相当的距离。当前媒体所报道的过滤出疫苗试剂也好,灭活疫苗在猴子身上有效也好,仅仅是疫苗研究中的一个步骤,一个进展,远没有达到成功的地步。

    二是疫苗的概念有着严格的科学界定,有些不准确的报道使公众对于疫苗的认识很模糊。比如,近日研究人员通过病毒培养,再加入化学灭活剂将病毒灭活,所得到的“灭活的SARS病毒分子”就不能称为疫苗,做到这一步时,只能叫灭活病毒液。而在亚单位疫苗的研究中,将SARS病毒基因重组到某个工程菌中,并提取到表达的抗原;或在核酸疫苗研究中,构建好表达载体并通过重组扩增获得正确的克隆等,都不能称之为疫苗,而只是疫苗研究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短期内面世不现实
, 百拇医药
    在分离到SARS病原体后短短2个多月的时间,我国科研人员就在各种SARS疫苗研制方面取得了比较显著的进展,赵铠对此表示欣慰。他认为,统一领导、共同协作、资源共享,这是我国科学家在疫苗科研攻关上取得阶段性成果的重要因素。特别是最近有消息指出,如果不出意外,今年10月底前疫苗即有望进入临床研究阶段,这在SARS科技攻关上无疑是鼓舞人心的。

    赵铠指出,我们目前还不能过分乐观,后期的试验工作依然很艰巨,而且在时间上也存在很多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可知因素。即使能够如愿进入临床研究阶段,也并不意味着就能够大规模应用。因为临床研究通常要做三期,第一期主要观察安全性和副作用,大约20~30人。第二期主要观察剂量、针次、间隔时间,以及血清学效果等,大约300人左右。第三期要进行比较大规模人群的效果评价,确定剂量、针次、间隔时间并观察效果,大约500人。而且,灭活疫苗不同于减毒活疫苗,减毒活疫苗只需注射1次进行免疫即可,而灭活疫苗一般都要打3针才能获得较好的免疫效果。如果需要打3针,中间间隔1个月的话,仅打针就要2个月的时间,而且之后要等1个月才能看血清学效果。由于打针间隔时间、抗体产生时间等都有其客观规律,通常很难缩短,所以要进行完整个三期临床试验,可能需要1年左右的时间。另外,即便能够顺利通过临床试验,还要获得生产文号,在符合GMP标准的生产车间试生产3批(活病毒的培养要在生物安全3级以上的实验室进行),并通过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复核,才能够大批量生产,正式面世,这时才能为大规模人群提供疫苗接种。因此,人们应该对SARS疫苗的面世时间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期望短期内就可获得疫苗保护的想法是不太现实的。
, http://www.100md.com
    疫苗的安全性是关键

    赵铠说,疫苗的安全性问题最为关键,尤其是对于目前最有可能率先研究成功的灭活疫苗,其接种后可能产生的免疫病理反应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是灭活疫苗研究成功与否的“门槛”。由于现在临床上已经观察到SARS病毒感染人体后会出现免疫过度的现象,因此接种灭活疫苗后,在动物或是人体内是否出现免疫病理反应,仍是一个未知因素。事实上,已经有一些病毒的灭活疫苗研究因此而失败。比如,接种了呼吸道合胞病毒灭活疫苗的人,在感染这一病毒后,与未接种灭活疫苗的人相比,其病情更重、病程更长。而用I型登革热灭活疫苗免疫后,如果被Ⅱ型登革热病毒感染,其免疫反应也会加强,使症状加重。还有人在接种麻疹灭活疫苗后,如一旦被麻疹病毒感染,就可能出现一种被称为“异型麻疹”的疾病,这一切都与疫苗产生的免疫反应有关,而目前使用的流感灭活疫苗则未见此现象。因此在研究灭活疫苗有效性的同时,千万不能忽略其免疫病理方面安全性的研究。

    赵铠告诉记者,疫苗的研制工作与药物研制是不同的。第一,疫苗是用于健康人的,以预防为主,而药物应用于患者,起治疗作用,所以疫苗的安全性要求更为严格。第二,疫苗用于健康人免疫接种,既可保护个体,也可以保护群体,要有一定的覆盖率。第三,SARS疫苗的临床研究必须经过流行病学考察,以证实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由此可见,SARS疫苗的研制、审批、生产和应用是一种国家行为,涉及到全社会的方方面面,显然不同于一般药物的研制和使用。
, 百拇医药
    要超常规开展科研

    赵铠指出,这次SARS来势汹汹,形势紧迫,我们必须超常规地开展工作,疫苗研究要与病原学、免疫学研究同步进行。

    赵铠说,由于全球科学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对SARS病毒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使得我们目前全面启动SARS疫苗研制具备了一定基础。第一,科学家已经成功地分离到SARS病原体,并对其病原学和免疫学特性有了一定了解,这对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第二,新型冠状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已经得到,从而对其具有免疫活性的相关抗原编码基因有了认识,并可研究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或核酸疫苗。第三,不久前,世界卫生组织宣布,SARS病毒的变异程度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其毒株相对稳定,这对疫苗研究来说是一个好消息。第四,感染SARS病毒的解放军302医院姜素椿教授,应用了SARS患者恢复期血清后被成功治愈,说明人体自然感染SARS病毒后可以产生保护性抗体,从而间接地证明了采用人工免疫的方法同样可以有效避免SARS病毒的侵害。
, 百拇医药
    这些都是我们加速研制SARS疫苗的“利好”消息。人类控制或战胜传染病的最有效和最好的武器是疫苗。天花的灭绝,脊髓灰质炎已无本土病例,以及麻疹等病毒病的基本控制,都显示了科学技术的威力。SARS病毒虽然猖獗一时,但只要我们以科学的精神、严谨求实的工作和坚持不懈的研究,终将会取得胜利。

    疫苗

    由传染性微生物体制造的物质,当人为地注入机体后,能引起抗该种传染病微生物抗体的产生,使机体对以后的感染产生免疫。疫苗可由细菌或病毒制造,在预防病毒性疾病方面效果尤著,人类制造和使用疫苗防治传染病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灭活疫苗

    传统的灭活疫苗是用科学方法将疫苗液中的病毒杀死制成,但疫苗液中除含有灭活的病毒颗粒外,还含有细胞成分和培养病毒时加入的牛血清等蛋白类物质,多次接种疫苗易发生过敏反应。近年来,一些新技术的应用,使大规模制备纯化疫苗成为可能。我国生产的甲肝灭活疫苗及流感灭活疫苗等,均已改进为纯化疫苗。

    亚单位疫苗

    某些疫苗,如分离提取病原体具免疫功能的蛋白,或利用DNA重组技术使重组体表达这类蛋白制成的疫苗,因其不是完整的病毒,故称亚单位疫苗,如乙肝疫苗等。

    核酸疫苗

    核酸是由来源于病原体的一个抗原编码基因和作为载体的质粒DNA组成。这是疫苗学的一个新领域,目前已有艾滋病等核酸疫苗进入临床观察,称为“候选疫苗”,尚无核酸疫苗用于人群免疫接种。

    关注非典专题,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