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理伦探讨 > 临证心法
编号:10333890
肝心痛证治
http://www.100md.com 2003年6月7日 清阳客栈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

    原载于《北京中医杂志》1994年第1期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脏腑生理、病理相关,心病病位虽在心,其它脏腑功能失调均可干犯心脏而发病。所以,燮理脏腑气血,平调阴阳,使恒动的内环境达到协调平衡,对防治心系疾患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重点论述因肝(胆)功能失常导致心痛的临床治疗思路与方法。

    一、肝心痛定义与范围

    “肝心痛”是中医病名,首见于《灵枢·厥病》:“厥心痛,色苍苍如死状,终日不得太息,肝心痛也”。肝主疏泄、谋虑、藏血、藏魂、主筋,为罢极之本;若情志过激或抑郁,劳伤虚损,六淫邪客等致气血逆乱,肝(胆)功能失调,筋脉失于濡养,心脉挛急而引起心痛者,则称之为“肝心痛”。

    肝心痛的临床表现与心、肝经经络走行及生理功能有关。如《灵枢·经脉》云:“肝足厥阴之脉……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是肝生病者,胸满呃逆……。”《素问·脏气法时论》说:“心痛者,胸中痛,肋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指出肝心痛临床常表现为发作性胸闷胁胀或隐痛,常伴有心悸、气短,烦躁易怒,善太息,脉沉弦或弦滑,舌质暗或有瘀斑;甚则胸闷如窒,疼痛如绞,膻中及左胸部有压榨样绞痛,并向胁下、后背或上肢内侧放射疼痛,或见面色苍白,汗出如珠,烦躁惊恐等危重症状。
, 百拇医药
    冠心病心绞痛有上述临床表现者,属“肝心痛”。

    二、肝心痛发病机理

    《素问·举痛论》曰:“百病生于气也”。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若七情过激造成气血悖逆,肝气郁结,畅达失职,心脉失调,筋脉拘急,血流受阻,则胸痹而痛。食气入胃,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木不疏土,则水谷不化,故餐后心痛发作。气机郁久,易于化热生火。《证治汇补》说:“气郁痰火,忧恚则发,心膈大痛,次走胸背。”木气冲和条达,无所遏郁,则血脉得畅;气滞血瘀,心脉不通,则心痛如刺如绞,痛处不移。血不利则水不行,凝结为痰。《杂病源流犀烛》曰:“痰饮积于心包,其自病心。”痰瘀互结闭塞心脉,故心胸疼痛持久,不易缓解。如肝气横逆,疏泄太过,阳气升腾,心痛向两胁放射走窜,或遇怒突然心胸剧痛。气有余便是火,肝胆火热。《素问·痿论》曰:“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致心脉痉孪,引发心痛。如肝肾阴虚,阳气升动亢逆,肝风内动,脉络失养而挛急,则心痛常伴有头晕头痛,面红升火,烦躁易怒等症状。肝藏血,心行之,血虚不能荣络,筋脉拘挛至心痛胆怯。《诸病源候论》说:“肝藏血而候筋,虚劳损血,不能营养于筋,致使筋气极虚,又为寒邪所侵,故筋挛也。”肝阳不足,木不生火,寒邪直中心脉,寒主收引,心脉拘挛,血流受阻,不通则痛。《圣济总录》曰:“盖肝在色为苍,足厥阴之脉,贯膈布胁肋,今肝虚受邪,传为心痛,故色苍苍而不泽,拘挛不得太息也。”“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素问·举痛篇》)。心藏神,肝藏魂,胆主决断,如突受惊吓,中正失司,骤然心痛。
, 百拇医药
    现代医学认为:情绪因素所致冠心病具有急躁、紧张、易冲动,个性强,喜怒无常体质者,是冠心病的一个独立的易患因子。精神紧张,恐惧,愤怒,恶梦及突然响声可使肾上腺交感反应明显增加,儿茶酚胺分泌量明显增高,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增多,引起Q~T间期延长以及冠状动脉痉挛,甚至引起心肌坏死。

    三、肝心痛辨证论治临床思路与方法

    肝心痛乃肝病及心,心肝二脏同病。肝胆失调为起病之因,心脉不畅,胸痹心痛乃为其果。故辨肝心痛,当首辨病位、脏腑与气血。一般而言,以气机郁滞为主,胸憋心痛较著,病位多偏于心。痛而走窜者,病在气分,病偏于肝;痛有定处者,病在血分。次辨病性、虚实寒热、挟瘀挟痰等兼证。久病者多虚,新病者多实。隐痛为虚,刺痛或憋胀疼痛为实。舌暗而有瘀斑,脉结涩者多挟瘀血,舌淡暗苔厚腻,口中粘腻者多兼痰阻。

    (一)肝气郁结致心痛

    有明显的情志不畅、心情抑郁或卒受过度精神刺激,而发胸膺憋闷不适,胁肋胀痛苦满,脉弦或沉结。此为肝气郁结,疏泄失职,气机郁滞,致气血运行受阻而发病。若骤然而痛属肝气暴张,心脉挛急,闭塞不通。治以疏肝解郁法。方用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加味:柴胡 枳壳(炒) 白芍 香附 川穹甘草 郁金 元胡 鸡血藤 茯神 石菖蒲。
, 百拇医药
    (二)肝气横逆致心痛

    表现为性情急躁,心烦易怒,心痛向胁部放射,或走窜疼痛,或遇怒突然胸膺剧痛。脉弦滑或弦紧。为肝气横逆,疏泄太过,克脾犯胃,浊气上逆,心脉拘急所致。治以抑木降逆法。方用化肝煎(《景岳全书》)加味:青皮 陈皮 白芍 丹皮 栀子 泽泻 贝母 蒲黄 五灵脂 木瓜 降香 甘草。

    (三)肝火上炎致心痛

    发作时胸闷疼痛,伴有烧灼感,面红目赤,眩晕耳呜,便秘溲赤,舌红苔黄燥,脉弦数。气有余便是火,火性炎上,气血悖逆,心神被扰。治以泄肝降逆法。用泻青丸(《小儿药证直诀》)合小陷胸汤(《伤寒论》):当归 川芎 冰片 山栀 大黄 羌活 防风 黄连 半夏 瓜蒌实。

    如肝经实热者,伴有血压升高,大便秘结等证,宜当归龙荟丸(《宣明论方》):当归 龙胆草 芦荟 黄连 黄柏 大黄 黄芩 栀子 青黛 木香 麝香。
, http://www.100md.com
    (四)肝火挟痰致心痛

    肥胖体质,嗜食肥甘,喜饮酒浆,情怀抑郁,性格内向,聚湿酿痰,阻滞气机,肝失调达。而见胸胁隐痛或胀痛,可伴有长期血压高,且波动较大,面红气粗,头重如裹,舌质暗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或沉滑等。因肝气有余,化火灼津,凝结为痰,脉道瘀阻,血不利则水不行,形成痰瘀交阻之势。治以清肝化痰法。用小陷胸汤(《伤寒论》)加味:全瓜蒌 清半夏 黄连 青黛 石菖蒲 郁金 白僵蚕 天竺黄 胆南星 苏子等。

    (五)肝风内动致心痛

    心痛频繁发作,伴见眩晕头痛,心烦气急,夜寐不安,面红目赤,血压升高,有将发中风或已发中风之表现。为肝阳暴张,血随气升,冲动亢逆,筋脉挛急之故。治以平肝潜阳熄风法,用天麻钩藤饮(《杂病诊治新义》)加减:天麻 钩藤 生石决明 川牛膝 桑寄生 杜仲 栀子 黄芩 益母草 朱茯神 夜交藤。(酌情选加:生地 珍珠母 生龟板 全蝎 蜈蚣 白僵蚕 石菖蒲 天竺黄 丹参等。)
, 百拇医药
    (六)肝肾阴虚致心痛

    胸中疼痛,时感灼热,眩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盗汗,舌红苔少,脉弦细数。血压升高。肝肾同源,水不涵木,脉络失养而挛急,血脉持续痉挛引起心肌缺血、缺氧而发心绞痛。治以补肝益肾法。方用一贯煎(《景岳全书》)加味:生地 北沙参 枸杞子 麦冬 山萸肉 丹皮 当归 白芍 白蒺藜 丹参 白僵蚕 炙龟板等。

    (七)肝血不足致心痛

    证见心痛心悸,遇劳累则加重,夜来不寐,胁肋胀闷或隐隐作痛,筋脉(目闰)动,面色苍白,爪甲不荣,头晕目眩,脉细弱或结、代,舌淡苔白等。过劳则气血暗耗,肝藏血,心脉赖肝血濡养,肝血虚则脉络失荣,筋脉拘挛急迫而发心痛。治以滋补肝血,缓急止痛。方用补肝汤(《医宗金鉴·杂病心法》)合芍甘汤加减:当归 川芎 熟地 白芍 炒枣仁 丹参 西洋参 山萸肉 鸡血藤 炙甘草等。
, 百拇医药
    (八)气滞血瘀致心痛

    表现为心胸胀满憋闷,心前区阵发性绞痛或刺痛,遇情志不舒加重。血液粘质度增高,血流缓慢。舌质暗紫有瘀斑,脉沉涩或有结、代。因情志不遂,郁怒忧思,致肝郁气结,疏泄不及,气滞血瘀,心脉瘀阻而发心痛。治以疏肝解郁、活血化瘀法。方用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加味:柴胡 瓜蒌根 当归 红花 甘草 山甲珠 大黄 桃仁 制乳没 三七粉 沉香末等。

    (九)肝寒血凝致心痛

    心痛发作与长期贪凉感寒有关,或阳气不足,或寒邪直中厥阴而发病。肝主筋,其经脉布胁肋、贯膈,寒性收引,筋脉拘挛,血管闭塞,不通则痛。治以暖肝散寒、温通止痛法,方如暖肝煎(《景岳全书》)加味:肉桂 小茴香 茯苓 乌梅 枸杞子 当归 沉香 生姜 白蒺藜 紫丹参等。

    寒邪直中者,宜当归四逆汤(《伤寒论》)加味:当归 桂枝 白芍 细辛 炙甘草 通草 大枣 吴茱萸 川椒 薤白 檀香等。寒闭心痛甚者加用苏合香丸。阳虚欲脱者,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味:人参 附片 麦冬 五味子 黄精 鹿茸 炙甘草 生龙牡等,以回阳固脱。
, 百拇医药
    (十)肝脾(胃)不和致心痛

    心痛常在饭后发作或加剧,或餐后出现发作性心律紊乱,纳谷呆滞,胸院满闷,胁肋胀痛,噫气呕逆,舌胖苔白或腻,脉弦缓。证属肝气犯胃,胃失和降,或肝气抑郁、不能疏土所致。治以调肝理脾(胃)法。肝气犯胃者用抑木和中汤(《医醇(月贲)义》):当归 青皮白蒺藜 郁金 陈皮 苍术 白术 厚朴 木香 砂仁 茯苓 佛手 檀香。

    若肝郁脾虚者,宜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味:柴胡 白术 白芍 当归 炙甘草 茯苓 薄荷 煨姜 砂仁 广木香 党参等。

    (十一)胆火扰心致心痛

    证见胸满心痛,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烦躁易怒,夜寐不宁,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或兼数。胆附于肝,经脉络肝。痰火郁遏,相火炽则君火亦炎,心神不宁,导致心痛。正如《医学入门》说;“心与胆相通,心病怔忡,宜温胆汤。”以清胆宁心。少阳火旺者,投以黄连温胆汤(《千金方》):半夏 陈皮 茯苓 甘草 炒枳实 竹茹 黄连 大枣。若兼气滞者,酌加醋元胡、丹参等。肝胆湿热者,治用龙胆泻肝汤(《兰室秘藏》)加减:龙胆草 栀子 黄芩 生地 泽泻 车前子 柴胡 当归 木通。
, 百拇医药
    (十二)胆气虚怯致心痛

    心痛,并见虚烦不宁,失眠,恶梦易惊,善恐,恶闻木声,如人将捕之状,短气乏力,脉弦细,舌质淡嫩或边红苔白等。《素问·六节脏象论》曰:“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胆性刚直,中正而主决断。胆气通于心,若惊恐损伤肝胆,则精气内夺,致筋脉失养,心脉挛急而发心痛。治以宁胆安神,方用宁胆汤(自拟方):朱茯神 胆星 枳实 竹茹 熟地 白芍 灵磁石 龙齿 枣仁(酌加丹参 川芎 石菖蒲 夜交藤)。

    四、病案举例

    例1、孙×× 男 50岁 干部 1982年11月8日入院 住院病历号825038。

    患者于1979年9月因骤发“胸痛”到某医院就医,经检查确诊为“急性心肌梗塞”而急诊入院抢救,治疗月余病情缓解出院。但此后每逢气候变化或情志不畅即出现发作性胸痛。近因气候骤然转寒,于昨日则见胸闷憋气,胸痛掣背,四肢不温,右下肢拘挛疼痛,舌质暗,脉沉细,舌苔白。心电图提示:1.陈旧性心肌梗塞(前壁)。2.不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诊断为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塞并心绞痛)。四诊合参辨证为肝心痛,因寒邪直中厥阴所致。治以暖肝散寒,温经止痛。方用当归四逆汤加减:当归15g 薤白10g 桂枝9g 白芍9g 炙甘草9g 细辛3g 通草3g 吴萸子6g 麝香0.3g(冲服),另以苏合香丸1粒(吞服),以温经通脉宣闭开窍。
, 百拇医药
    上方服2剂,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疼痛减轻。后随症依法达变,选用丹参 瓜蒌 檀香 降香 蜈蚣 全蝎 僵蚕 石菖蒲 郁金 琥珀等药,先后服药40余剂,临床症状消失。心电图示:陈旧性心肌梗塞,T波恢复。随访6年未见复发。

    例2、简×× 男 56岁 干部 1990年3月12日初诊。

    主诉:发作性胸闷胸痛已5年,经某医院诊为“冠心病”、“心绞痛。”今晨因事未从心愿而急躁恚怒,突觉胸膺憋闷疼痛,心慌,头晕头痛,左半身麻木,大便干燥。舌质红,苔稍黄,脉弦数。查心电图提示:心率94次/分,S-T段下移,TV3倒置,TV5低平。血:β~脂蛋白670mg%,胆固醇386mg%,血压(22.7/14.7kPa)。确诊为:1.冠心病(心绞痛)。2.高血压病。中医辨证为:肝心痛。证属肝阳暴张,虚风内动所致。治以平肝潜阳、凉肝熄风。以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10g 钩藤15g(后下) 僵蚕10g 生石决明30g(先煎) 珍珠母30g(先煎) 山栀6g 天竺黄10g 益母草9g 生大黄6g(后下) 牛膝10g 茯神10g。

    服药3剂,发作次数减少,左半身恢复正常,血压(20/13.3kPa)。上方去大黄、珍珠母,加降香6克(吞下)石菖蒲9克,连服6剂。心痛发作得到控制,血压(18.7/12kPa),改用疏肝理气、活血通脉法。药用:柴胡10g 当归10g 桃仁10g 制乳没各3g 丹参15g 全栝萎15g 降香6g(后下) 白僵蚕9g 石菖蒲6g 郁金10g。后以上方随症加减,选用天麻 土元 地龙 枳实 沉香等,续服30余剂,自觉已无异常,心电图大致正常。, 百拇医药(路志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