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372799
《四部医典》中的医德观
http://www.100md.com 2003年6月8日 蒙医药信息网
     《四部医典》中的医德观

    内蒙古民族大学 包龙 满都拉

    藏医学经典著作《四部医典》约成书于8世纪。这部集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种疾病的诊断治疗为一体的巨著,在传授医学知识的同时重视医生医德观的树立,就其这方面内容而言,从医生应具备的素质到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都有精辟的论述,其中不乏真知灼见,至今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对于我们今天医风医德建设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四部医典·论述本》第31章中有一节专门“论医生”,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医生的职业道德规范,其内容涉及医生与患者的关系、医生与医生的关系和医生本身品德修养等各个方面。有学者指出:与世界上任何一种医学系统具有影响的医学道德规范的内容比较起来,《四部医典》中所提到的内容已经相当全面,其中包含的规范与其他医疗体系的道德规范相比,毫不逊色,有的甚至远远超过包括著名的希腊的希波克拉底的《誓言》,阿拉伯医学的迈蒙尼提斯的《祷文》,汉族中医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大医精诚论》等书中医德内容。这样的评价是符合实际的。
, http://www.100md.com
    由于职业的性质和特点,医生所扮演的角色,要么是“病人的保护神,是生命垂危者与阎罗之间的调节人”,要么是“夺取生命的刽子手”。因而“技术高明、精通理论、经验丰富、工作细致、责任心强”的医生是疾病能否容易治疗的首要条件(《四部医典》中根据病情和外部治疗条件把疾病分为容易治疗的疾病;不易治疗的疾病;可以用药物试治的疾病;不能治疗的疾病等四类)。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四部医典》中对医生的专业水平和道德品质修养提出很高的要求,认为刻苦学习、博采众长、精通医理、勤于实践是作为一个医生的基本素质和美德。首先,它要求只有对“严格遵守誓言、尊敬上师、不贪财、喜施舍、言行一致、有恻隐之心,肯扶植他人和诚信佛法”的人,才能传授医学。其次,要求学医者“要有宽广的胸怀,坚定的信心,周密的思考,精通医学理论,在实践过程中战胜一切阻碍和困难,能详察、能明辨、能断言。对工作要勤奋,就是对医业本身的学习勤奋,要勤奋学习基础知识,依靠条件与同道共同钻研,达到熟练程度。学习的基础是问和读,要勤问、勤思考、勤验证,不可偷懒,偷懒会使思想停止不前而僵化。”作者还用借喻的手法,辛辣地讽刺和鞭笞了不学无术,碌碌无为的医生,如“没有严师传授的医生,好像狐狸坐在王位,没有人尊敬它;不懂理论的医生,犹如让生来就是瞎子的人看东西,根本分辨不了真伪,……不懂治疗方法的医生,好像在黑暗里瞄靶子,所用的药物根本击中不了要害。”等等,这些生动的比喻对今之学医者仍有警示作用。
, http://www.100md.com
    医生在处理医患关系时应遵循的道德原则,是医德学的核心内容,主要表现在医生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一系列职业活动中道德行为的选择上,是医生道德品质修养的外在表现。《四部医典·论述本》第25章医生诊断疾病的方法中提出:①对疾病的特点应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②从侧面了解患者的情况;⑧病人面前要详细观察;④不轻易下结论;⑤言语要谨慎,少开口;⑥了解以往的用药情况;⑦树立威信;⑧不要装腔作势。这八点诊断疾病的方法包含着如下四个方面的道德要求。一是医生要用自己适度的言行和渊博的知识树立威信,在病人心目中留下良好的印象,“用温和的话语使他喜悦”,从而消除病人的疑虑,取得病人的信任。二是要耐心倾听病人的陈述。“三诊中间诊最为重要”,通过问诊,充分了解和掌握疾病的特点和以往治疗的情况。在病人陈述的过程中,医生尽量少说话,不要随意打断,也不随便否定病人提供的资料,如遇到病人难以启齿的隐私时,“可从侍从那里侧面了解情况”。三是在询问病情的基础上,要认真细致,有条不紊地进行体格检查,做到不漏诊内容、不丢疑点,在检查的过程中,要体贴病人,“怜悯病人的痛苦,不要把病人的脓血视为污秽而嫌脏”。四是经诊断,“如有把握治疗痊愈的疾病,则要明确告诉患者”,如果一时诊断有困难,则不要轻易下结论,而要耐心等待、进一步观察,从中找到线索。特别是“死亡、危险、痊愈尚没有一个定局时,急忙做出肯定的诊断,是不合适宜的”。同时,如果确实经过努力,仍感到不能诊断或治疗的疾病,要及时另请高明,“绝不能顾及自己的声誉而拖延时间,贻误病情。”这是极不道德的。
, http://www.100md.com
    治疗疾病的道德要求:

    一、“对病人的治疗要竭尽全力,要专心致志地医治,不可拖延。犹如在高墙上端着一碗溶化的酥油行走,若泼出一点酥油,就要死亡的威胁一样”,专心致志、一丝不苟。任何疏忽大意,粗枝大叶都是不允许的。

    二、“在辨证、用药及外治方面、要严防走上低的极端、超的极端、反的极端、要执行正确的中道,”即避免低劣的、多余的和不正确的治疗。原则上对于严重的疾病,要依次用药物,外治、饮食、起居四个方面进行治疗,病情不严重的疾病,须从饮食、起居、药物、外治四个方面逐步治疗;对单一型的疾病,治疗时注意避免诱发其他疾病;对混合型的疾病,哪种疾病严重,便先医治那种病;全面考虑各种因素,正确掌握药物剂量,一切从实际出发。

    三、“要把自己的全部本领献给众生,对待众生象对待自己的亲兄弟一样,考虑别人的心情及有节制地适应别人的行为,从精通人情事故出发,进行治疗;医生贡献自己的力量不骄傲、不贪婪,必要时要以恩报怨。”四、医生要有坚持真理的科学态度。“经医生诊断,如与病人的怀疑相符时,可明确告诉所患的疾病;如与病人的怀疑不相符时,口头上伪称所患的疾病与病人所说的相同,但在实际治疗中要按实际所患的疾病治疗。”
, http://www.100md.com
    s除此之外,《四部医典》中还提出:“视师长犹如佛陀,师长的教诲如同仙人指示的准则;爱护同道犹如同胞兄弟;与同行共同钻研理论;师长务必精通医学理论,博采众长,不吝惜、不草率、不虚诞,对病人、学生一视同仁,不鄙视而能慈爱”等等有关处理医医关系,师徒关系的道德规范。

    s道德属于上层建筑,它随经济基础的改变而改变,不同的社会有着不同的道德规范和标准。《四部医典》成书的年代正是西藏地区佛教盛行的时期,研习医学者大多是寺院僧侣,在这样一个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对医生的道德要求不可避免地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有因果报应的迷信思想,更有其时代的局限性。但从总体而言《四部医典》中所提倡的医德规范,有很多任何时代任何医生都适用的合理内核。有的方面还超出了佛教教义,如用动物药一例,与佛教教义中“不杀生”相悖的做法,说明了治病救人,发扬人道主义精神毕竟要比佛教教义有更高的精神境界。,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