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372808
蒙医对传染病的认识简述
http://www.100md.com 2003年6月8日 蒙医药信息网
     蒙医对传染病的认识简述

    内蒙古医学院中蒙医系 巴雅尔

    蒙古族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对传染病有了较全面的认识,而且积累了丰富的预防治疗经验。

    蒙医称急性传染病为瘟疫,关于本病之种类,据《四部医典·秘决本》称:有时疫、痘疫、肠刺痛、白喉、流感等5种。蒙医把各种传染病概括为“粘”证,即由肉眼看不到的粘虫所引起的。蒙医还认为四时气候反常,劳累过度,忧愁悲伤,恶臭、忿怒、恐惧、饮食不节或食不洁之物等因素,均可使人体之功能减弱或失调,为粘虫之侵入和活动给予可乘之机。粘虫是通过毛孔或皮肤微小损伤以及呼吸道、食道进入体内,随血行窜遍全身。由于粘虫所侵和发病部位不同,而发生各种不同的瘟疫。

    蒙医古籍《兰塔布》一书中记载了许多粘性剧毒证,诸如:“病势似雷轰一般迅速而来不及治疗,可造成暴发流行导致大批患者死亡的黑粘症。该病可引起剧痛,使机体功能紊乱,热疾出现寒证,寒疾出现热证,脉象和小便出现各种不同的证候,所以,医者则无法进行诊断。恶臭、灾难性传染而导致扩散,而且很快会危及生命”。书中全面阐述了传染病的内容,并明确地指出了传染病的危害性。

    17世纪蒙医占布拉所著《方海》一书中在论述传染病粘疫时提到:“粘疫证亦称蒙蔽险峻证,由粘热、风、虫、黄水等五种因素合并而成,以气味进行传染”。特别是书中对传染病的分类、症状、预防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值得提出的是书中记载了五种预防传染病的方法,即佩戴、熏蒸、口服、隔离、 清净等五法。其佩戴法是将麝香、阿魏、雄黄、黑菖蒲等药物共研细为丸,用于净布子包好后佩戴在脖子上以预防热性瘟疫的传染;熏蒸法是将猿猴肉、黑云香共研细末,再用猪油搅拌后涂在患者的身上或燃烧用烟气熏蒸身体,有预防和治疗瘟疫的作用。18世纪蒙医学家伊希巴拉珠尔所著《甘露四部》中记载:“如食用蛰伏之病塔尔巴干肉,即得塔尔巴干瘟”。“塔尔巴干”汉语称旱獭、塔尔巴干瘟是一种烈性传染病,系由粘虫引起,现代医学称鼠疫。古籍又称:“塔尔巴干瘟,其势猛如霹雳,实属无暇施治之黑瘟病”。临床表现起病急剧,如病邪散布于血中,烧损正精,使全身中毒,随而病势迅速加重。其治疗方法在《甘露四部》中记载:“拂晓时饮用雪水,在湖中洗澡一日数次会使患者身上的恶臭洗净,同时内服解毒泻剂,病趋好转”。此外,本书还记载当时普遍流行的腾布病即梅毒和草原上常见的狂犬病。认为这两种疾病是接触毒证,对其发病原因、传染途径、诊断等方面的认识与现代医学基本相同,而且在预防治疗方面的效果十分明显。特别是蒙医古籍中指出狂犬的唾液有传染源“粘”,与当今医学所谓狂犬的唾液腺中存在着病毒相一致,是非常新奇的。除此之外,蒙医对病毒性肝炎、结核病等传染病有其自己独特见解,治疗效果显著也是当今医学界所公认的。,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