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372816
蒙药药理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http://www.100md.com 2003年6月8日 蒙医药信息网
     蒙药药理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 金玉 李宝山 巴根那 孙福祥

    1.过去的回顾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自古以来,各少数民族在与疾病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由于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的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医学,为各民族人民的繁衍昌盛曾发挥并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蒙医的“蒙古灸”早在两千年前就已使用并传入内地,载入中医古籍。蒙医的“七十二脉放血”、皮疗法、震脑术、马奶酒疗法是最具有民族特色的疗法。蒙医吸收藏医、中医的医学知识形成了据有民族特色的、独立的蒙医理论体系,是当今世界上独具理论体系的几个传统医学之一。中医学一方面以自己博大的知识影响着蒙医,另一方面也吸收民族医学中的精华,充实自己。从《神农本草经》、《千金方》、《唐本草》到《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都记载有蒙医、蒙药的经验和方剂,极大的充实了中医药学的内容。同样清代蒙医药学家章巴拉道尔吉的专著《蒙药本草丛新》是蒙、中医药结合的佳作。蒙、中医药的相互学习、相互渗透、相互充实是祖国医学发展的历史经验。古人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我们有责任继承和发扬,加强蒙、中医药的合作。
, http://www.100md.com
    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蒙医药的发展,我国宪法规定“发展我国传统医学”,这就为蒙医药的发展有法可依,为振兴蒙医药学奠定了基础。

    从50年代后期起始,对蒙药发展史,古代蒙药本草整理,动、植物蒙药的考证和品种鉴定进行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出版了《方海》、《无误蒙药鉴》、《观者之喜》、《蒙医验方集》、《蒙医方剂集》、《蒙医传统方药》等十几部蒙医药著作。吸收植物分类学、中药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等知识,编著了《蒙药志》、《蒙药学》、《蒙药化学》、《蒙药制剂学》等教材,促进了蒙医药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发展。为了适应蒙药工业的发展,还制定了《内蒙古蒙药材标准》和《内蒙古蒙成药标准》。

    60年代后,蒙药的现代药理学研究得到了发展。很多蒙、西医药工作者对古方“赞丹一3汤”、“阿如拉一3味”、“三普勒一淖日布”、“扎冲一—13”等进行了大量现代药理学研究,筛选出药理作用较强的单体化合物,如荜茇、广枣总黄酮等。特别是内蒙古中蒙医院通过对“三普勒一淖日布”和“扎冲一13”的研究,研制出对脑血管有多种药理作用的“偏瘫康口服液”和“偏瘫康二号”,已通过国家“七·五”攻关成果鉴定。为深入研究蒙药,为蒙药的开发和利用开了一个好头。
, 百拇医药
    综上所述;40余年,蒙、中、西医药工作者,为蒙药的继承和发展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在生命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加强蒙药药理学研究是社会的需求,也是蒙药走出区外、迈向世界的必经之路。

    2.今后研究的方向与方法

    2.1多学科协作是蒙药药理学研究的基本途径:据记载,蒙药有上千种。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蒙药的品种鉴定、规范化、标准化工作亦在局部进行。《内蒙古蒙药材标准》仅记载322种蒙药。至于蒙药药理学研究只有少数单位,少数人在进行。

    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加强蒙药药理学研究是继承和发展蒙医药必经的途径。首先要明确蒙药药理学研究的方针。一是要在蒙医药理论指导下,对蒙药的药性、单味药、方剂和治则进行研究,即所谓的临床药理学,二是运用现代药理学、现代中药药理学和其它学科的理论和手段,研究蒙药的药理作用,即所谓的实验药理学。两者有机结合才是蒙药药理学研究的全部内容。要把蒙药药理学研究从单纯经验总结、临床验证转变为临床与实验密切结合的形式。研究手段上要从传统的主观观察,转变为依靠高灵敏度、高精确度的仪器分析上。在组织形式上要把过去孤军作战转变为蒙、中、西医药人员参与的联合协作形式。还要取得有关单位的财力资助,只有这样才能将蒙药的药理研究推上一个新的水平。
, 百拇医药
    生命科学是新兴科学中的带头科学,而医学(包括蒙医)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生物性和社会性决定今后医学科技发展总趋势是在宏观上向群体医学进展,在微观上向分子水平进展。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在这种趋势下蒙药药理学研究要站的高,看的远些,研究的结果应能说明蒙药的药性,单味药的药理作用,方剂的药理作用和配伍、以及单味蒙药和方剂在机体内的运输和转归等。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蒙药药理学研究应与化学、生物化学等学科合作,通过实验确定单味蒙药和方剂有作用的活性物质及其作用机制,从而阐明蒙药及其方剂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万事开头难,蒙药药理学研究首先选择那些临床上有肯定疗效的蒙药进行。经过实验,分析归纳,删繁就简,在蒙医药理论的指导下重新组合,在保持原有功效的前提下,进行剂型改进,做到传统方药新剂型才有竞争力。

    2.2蒙药药理学研究要和剂型改进相结合:目前蒙药剂型汤剂占16%,散剂占27%,水丸剂占 36%,冲剂、片剂、糖浆剂等仅占5%以下,也就是说传统剂型占80%以上。这和中药相比差距很大,需要加快步伐进行蒙药的剂型改进,否则很难走出区外,迈向世界。蒙药剂型改进涉及面广,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基本内容包括传统蒙药剂型的提高和新剂型的研制两方面,解放后对传统蒙药剂型整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相比之下新剂型的研制和开发显得不足。因此蒙药药理学研究必须和蒙药剂型改进相结合。传统方剂新剂型是蒙药剂型改进第一步,如将四味土木香汤改为颗粒剂、查干扫日劳一4汤口服液等。使之体积变小,服用方便、有效,易于携带和保管,以适应现代化社会快节奏生活和对蒙药需求的不断增长。如内蒙古中蒙医研究所将传统蒙成药三普勒一淖日布和扎冲一13进行药理研究剂型改进,研制出偏瘫康口服液和偏瘫康二号注射掖,通过对赞丹——3汤的药理实验,研究出复方广枣注射液,又如,锡盟蒙医研究所通过对古方阿如拉一3味研究,研制出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功能的注射液。这是蒙药传统方剂新剂型的典范,既保留了传统方剂的功能,又适应现代人的需求。但是蒙药剂型改进要在蒙医药理论指导下进行,如六味安消散(中国药典)、三味大黄汤均含有大黄、面碱(主成份是碳酸钠na2co3)、诃子,在方剂中起主要的药理作用。在中药制剂中这3种药是不允许在一起的。将三味大黄汤改为片剂,按蒙医药理论3味药一起提取制成片剂,蒽醌类成份就高,如将大黄、诃子分别提取,然后再加碳酸钠制成片剂其蒽醌类成份含量就低。说明在剂改进中要遵循蒙医药理论。
, 百拇医药
    3.我院研究现状

    我院是蒙医药的高等院校,设有蒙医系和蒙药系。对蒙医药的继承和发展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我院又是新建院校,底子薄,设备差,财力紧张,人才少而分散,要求“家家户户”搞研究,实际上是一句空话。10多年的实践证实,在蒙医药研究和开发上资金分散,人才分散,设备分散,严重阻碍我校蒙医药科研的进展。

    为了克服上述困难,集中优势兵力,我院于 1994年组建了中心实验室。在全校三系一部中抽调一批事业心强,业务素质好,有一定科研能力的中、青年教师。其中高级职称占16%,中级职称占66%,初级职称占18%。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集中精力搞蒙药药理学研究。将全校大型仪器全部调入中心实验室,建立了细胞培养室、仪器分析室、实验操作室、准备室等。为了克服资金上的困难我们采取 2个办法,一个是学校在实验资金分配上优先关照中心实验室的需求,另一方面积极申请科研基金,1年多来申请6个课题,中标4项,与其它系合作2项,缓解了资金困难。中标的课题全部是蒙药药理学的研究。研究对象既有传统的方药珍珠丸、扎冲等,又有单味药广枣等。从蒙药抗氧化、抗自由基损伤起步做了大量的实验室检测,获得了大量参数和信息。已完成学术论文5篇。在将近一年的时间内做出如此成绩,这在过去是不可能的。这充分表明我校领导集中优势兵力、设备,主攻蒙药药理学的决策是正确的。,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