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372831
再论世界传统医学的结合发展历程及必然规律、关键问题
http://www.100md.com 2003年6月9日 蒙医药信息网
     再论世界传统医学的结合发展历程及必然规律、关键问题

    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蒙医院 金·巴图

    一、人类医药发展的第1、2阶段,由于没有完全形成独局异格的理论化医学体系,故规模和形式等相近无别,在第3阶段——即理论化医学兴起之后出现传统医学模式。因为中、印、希腊地带的文化技术,社会生产力发展较快而早,所以时先在古老哲学、宗教、基础文化知识下创造世界三大传统医学。但就在那时,蒙古祖先也不断创造和充实自己的医术及其分散支离的理论并与其它医术相沟通。是当代民族医学的前驱;世界传统医学大系的前身。

    二、自现代科学和文化知识、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形成西方医学以来,人类医药科学自然地分成传统和现代两大系。这两大系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共同为人类服务的过程中,又自然地出现了近代汇通和当代结合发展局面及其服务队伍。在此发展规程中,有的落后而淘汰了,有的壮大而普及了,有些民族和民间医术与进步的科学等结合成强大生命力及服务市场的先进成果和医学了。为何呢?
, http://www.100md.com
    三、在医药科学发展规程中,必然规律和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结合性、普及性等无情地确定其命运。据纵横研究,吾认为必然规律是无情的;先进的必然占领主局;大合共振乃是正统大道。与结合发展规律一致化则是共振永旺的最基本前提;开发潜在能力,寻找突破口,解决供求不应,创造新而独特东西并把它返规利用是最终目的。其中,最关键的是顺其自然,大合共振。世上一切都有其必然规律,医学发展也不例外,蒙古称其为“要顺”,印度称其为“梵”(瑜珈),汉方称“道”它们都函有一致、齐全、结合、融合、合一、合气等义。

    人类医学是广泛实践和结合为基而发生,发展过来的一门最接近与哲学,社会科学,边统学科的自然科学。人类原古医药发展的第一阶段是自人类生存于该世为始。以劳动生活中与疾苦斗争,寻求安宁舒适等多因素为起源。特点为无巫有医。自原始人群中分出思维活跃,掌握一定火水气关系及原式文化和知识,势力较大的一群起,就盛开统治阶层和巫师。shaman类不单控制原始部落及其医政,而且利用原哲古医之故,人类医药进入医巫相混为特点的第二阶段。当时的“医”是shaman类医者的综称而已。《山海经》所提的121中药物的部分以被神化;口传经中:从烹调中引出药后配制“伊尹制沟液”有所神奇,但巫上山采神药是当时医生的活动实记。技术遗迹。从医巫混合体中逐步分化出“医”,人类医药发展进入第三阶段。特点为医和巫的分道立家发展。龙山酿酒技术(皇帝氏、约4千年前)等等与古医结合发展,给医学带来兴旺之机。由于分道立家开端期、医者主源为巫徒,所以呈现“医源于巫”的表现。古希腊“希波克拉底”,古印度“医经八支”,中国“周礼”,和“皇帝内经”把人类医药的精练部分与当时当地技术结合起来了。在皇帝与岐伯、医圣(导师)与大仙等以问答形式完成标志性的经典时,吸取和利用了相关大小民族和部落的医术及医者。所以,蒙古祖先所创的部分绝技也与北方民族医术形式溶《内经》、《医经八支》、《药王月帝》等中。此继续汇通和结合发展中出现《四部医典》、《四部甘露》等经典。至今,没有出现一个纯种的医学经典。也没有出现不受当时哲学、信仰、文化、技术的医学。蒙古族传统医术曾受到印度古哲、文化知识、宗教统治和ayorveda系医学的大冲击。但是近代进步派典范者掌握结合发展规模的同时,抓住震整术等关键,寻找突破口,把蒙医向独特和进步方向推了一大步。伊希丹赞旺扎和贡布扎布等近代改革思想者把俄、回、汉等国家和民族医术中吸取点点精华。后来把《个体全录》译蒙发行,并想望汇通和发展。
, http://www.100md.com
    外来医术和西洋医学的传华早在张骞、班超出使醒西域,带回香料药为始。《唐书》曰“大秦(罗马)医眼及痢,能开脑出囊”。苏敬(659年)在《新修本草》中记载“府野边” (theraica,盖仓丸,万病丸)。至尽汉医眼科所有的“金针技内障术”最先是由印度传来得的技术。唐诗家刘禹锡《赠眼医婆罗门僧》诗云:“三秋伤望远,终日泣途穷;两目先暗,中年已老翁。看朱渐成碧,羞日不尽凤;师有金蓖术,如何为发朦。”文城,金城公主带医书数十种进藏(641年、710年)和汉医东松噶瓦两次进藏传医(8世纪)乘和尚修编翻译《医王月帝》,元丹据汉医编《肪学师承记》对组织编写《四部医典》打下基础。元朝大统一和大交流,不但给各民族医学的互相影响和渗透开了绿灯,而且给阿拉伯医学传入方面也起积极作用。回回医院、太医院在大都(北京)、上都(多伦)被设立。此后出现了《饮膳正要》等含有多民族医食精华的蒙古医著。尤其蒙古骨伤科特技丰富了中华的整个骨伤科。元代危亦林1343年著的《世医得效方》中记载着金族对骨伤处理有绝技。aycvreda 系医学理论和古印哲学在宗教文化或以宗教强制的基础上相应地影响了蒙古医术,并且经过三大流派的争议,逐渐向主流——结合方向发展。总归言此,西洋医学传入之前,在传统医学和医术之间就有汇通和结合发展历程。古希腊医学的原哲古医也相应地影响了汉医、蒙医等。但是都属于传统医学,所以没有结下优良果子。
, http://www.100md.com
    西洋医学在明末清初期,第一次传入时,开明的传统医学家就选善而用了。著名哲学家汉医师方以智(1611—1671)道德提出“会通”(汇通)思想。西医的脑主记忆说在汪昂《本草备要》中出现。邓王函编写《人体说概》(1700年左右)就逆此必然规律,力图将阴阳五行学说和中医理论与古西方四体液说加以汇通。但是由于近亲配偶之故,不但没有成功结下改良而进化之果子,反而导致先天缺弱,后天退化之局。

    第二次西洋医学传入时,西医找到永久落足之地(缺口)。1805年皮尔逊在华推行牛痘接种法。但原有人痘接种法的地方(“蒙医接痘法与防治天花史——兼谈接种法之源”一文中以详述)不为奇此。故应用免费服务来打开市场。由于原来接痘法费用过高而不安全的缺点。所以人民最终依靠了先进。从而把原接痘发推进了淘汰之坑。1829年陈定泰为母治病,专访于羊城,引起荒荡的解剖找经络之事,诱发探索风。约1846年,伯驾等醚麻方法,小刀手术,眼科诊疗传华后,中国医药界受到理论、技术、市场的第一次冲击。从而伯氏也被称为“当大炮举不起中国的一根横木时,以手术小刀打开中国大门的第一个侵略者”了。从本质上讲,这绝非侵略性为之果,而是必然的必然所确定的命运。小刀手术由此在中国被称“神刀”。西洋医学由此在中国找到新田地。接着《全体新论》、《西洋图论》影响话医界。以后唐容川著《中西汇通医书》,书中并提到“西医也有所长从而兴起中西医汇通热流。
, http://www.100md.com
    1916年余云山由日本留学回国后,鼓吹“医学革命”,1917年著《医学革命论》并提出“废医存药”逆论。1929年3月17日“全国医药团体联合会”成立并派代表赴南京请愿,抵抗国民党第一中央卫生委员会议所定的“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障碍案”1919——1937年间,张锡纯著《医学衰中参西录》共30卷并打开了汇通大局,打下了结合的基础。1950年第一界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决定“团结中西医”,1981年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成立,从而结合发展进入健康、正规的新阶段。

    四、 掌握突破口和关键的同时,发扬优越、增加独特是健康发展,保证永振的最起码前提条件。硬着头皮向刀刃针尖上创,没有好结果可得,世界传统医学的三大体系及其属下的大大小小医学(医术),都以原哲及气(龙)学说来立其理论和武器的。原哲带给医学的遗产和武器则为“天人合一”观“阴阳”辨证、贪痴嗔与火水气、五星机械唯物论.....这些在理论萌芽期,推动了医学发展,但原哲作为社会和自然科学的总指导思想及认识论只能占其相应的位置,只能通过医学本身的气 学说等来被用于医学。在传统医学的结合发展过程中,哲学和方法论的升级,现代化则成为一个关键。
, 百拇医药
    五、现行的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模式在哲学和方法论上有一个关键的交叉点。前者所用的是原哲、笼统整体观,朴素唯物论,自发性辩证法、分散型“假说”,后者所用的是现代哲学、系统控制论、过细整体观,唯物辩证法,精密型“学说”。虽然传统医学孕有一定水平上 的方法论原则和哲学 观念,但远远没达到现代化科学的各学科统用的方法论及其原则水平。实验研究,数据统计、最佳处理,有序排列原则上有缺口。只有相互联系,动态平衡。所以应用进步方法论的同时,把原哲和逻辑概念升级并统一化,现代化是传统医学及其结合发展焕然一新的关键。

    传统医学体系的构成层次中普遍存在的规律是第一层次理论的概括、核心、指导性和第四层次理论和实践的专科、专病、专方、专技、实用、客观性有密切联系。而第二、三向层次中的抽象、机械、思维推理性内涵颇多。故,把第二、三向第一概括归纳或向第四具体实和方面发展的同时,把第一、四理论及实践升位乃是突破的关链之一。这也是宏微结合,双向发展,重点突破的基本前提之一。天人合一,阴阳(火、水)气,精气神,正雅,整体调理(调气为主)等是第一层次理论之例。五行、经络、辨证施治等是第二、三层次理论之例。"麻风病"、"震荡症候"、"痔疮"、"胃下垂"……等是第四层次之例。第二、三层次中运用既定的原哲,宗教文化上的抽象概念和名称来硬套的内容和形式较多。故在类此"病"、"证"关系或辩证施治上再下百年功夫也许无法顺利统一标准、客观化水平。传统医学不从原则古医医脱壳升级;不往现实实践深入的话,很难跳出笼统整体观,模糊辩证的泥坑。辩来辩去,挖来挖去,保守自满只能带来思维套思维的繁杂理论和已经淘汰的药方和其它也硬加之局。
, http://www.100md.com
    六、阴阳、气、命脉(蒙)、三焦、脉诊(汉)、舌诊和心理、社会方面重点下功夫来探索是传统医学的结合发展中的一个重点。气则成阴阳(火水、胆涎……)五行说的关键;三焦、命脉等则成脏肝脉络说的关键,舌诊则成四诊的客观化之要。舌诊发展与元朝骨伤科一样。十三世纪有一位姓敖的医生对舌诊作系统研究,并编著《金镜录》。此后,中西汇通和结合热潮中更深化了一大步。我们在《金代舌诊特技》、《蒙医史概略》、《蒙古族民间疗法》、《蒙医新论与特技》等中对类此关键总是已作详实明述了。此外,对"气学说"、"命脉学说"等方面我们另文专论。在各民族文化和民间疗法之中包含着极其重要和预防、保健、诊疗、康复、长寿等多方面的"道"(要顺)方法。这些又是当今或未来传统医学的结合发展中关键所在。古人首先了解到气(龙、凤)与呼吸生亡有密切关系。人类医药也就开始为气论道了。接着产生天地人相应观和火水观、气血观。再发展中产生精气神、阴阳五行说、四液说。其中,火水气和阴阳、精气神等,已通用至今。历代研究关键也围绕气这一"中介"和"阴阳"这一对立统一。今后仍然以此解决结合中的一系列关键问题。所以,我们曾完成"世界传统医学的结合发展与民族康复医术的开发服务论坛"(获奖)、"论气的质"(获奖)、"再论气-兼谈民间疗法、民族医学归宿"(获奖)、"co2激光与蒙医药结合治疗"(获奖)等后,详述此"再论世界传统医学的结合发展历程及必然规律,关键问题"本文"。

    最后我们认为:现在不仅急需发展传统医学(含民族、民间医术)和现代医学,而且更需要结合发展。创造新而独特医学体系及其服务工程模式。这不单是传统医学大系和现代医学本身的发展规律及需求,而且也是全人类社会所需。当今基础知识的统一;医学模式的转移;医学结构的完善;服务半径和项目的扩大;人民需求量的提高;边缘学科中的渗透;世界性大热潮的兴起;第四医学的发展;信息市场的联通,已给传统医学的结合发展带来空前的振兴和普及的机会。世界医药新发展去势也给传统医学大系带来巨大冲击,现就看跨世纪的天使们究竟如何深悟史况,掌握规律,明知关键,寻找突破口,了解归宿,面向大市场,解决供求不应,大胆创新立业,为全人类安康大局服务。,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