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健康新闻
编号:10480328
防疫人员应成为公共卫生医师
http://www.100md.com 2003年6月10日 健康报
     我国现有的各级卫生防疫站,在历次大大小小的公共卫生突发事

    件中,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建设的发展,其内部管

    理、运行机制越来越不适应形势的需要,此次非典流行可看出一些问

    题。 ●认识不到位或认识错位

    尽管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是我国的一贯方针,但各级政府对卫生

    防疫的认识还是不到位或者存在错位。前者多半认为防疫部门就是打

    防疫针,检查一下食堂、旅馆的卫生,甚至觉得卫生防疫部门可有可

    无。后者主要认为搞预防医学不要过高的技术,人人都行。事实上,预防医学是建立在临床医学和环境科学之上的多学科、博大精深的科

    学体系,要解决好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必须有一支由多学科组成的

    预防医学队伍,不具备专业知识是不行的。

    ●人员组成构不成专业化队伍

    认识上的缺陷导致基层卫生防疫部门人员学历水平、知识水平都

    比同级医院低,尽管国家颁布了《执业医师法》,但非专业人员仍在

    从事预防医学,一些护士职称的人调进卫生防疫部门,很快转成公共

    卫生医师,甚至没有专业的人也可在此“安营扎寨”。

    ●运行管理脱离实际的现象比较突出

    首先是因人设岗,突出表现为岗位设置上的任意性。其次用人上

    也存在任意性,在处理一些公共卫生事件时,连司机、财务人员都可

    参与具体的防疫任务,说是全体动员,丝毫不顾忌行业准入的限制。

    再者是唯上不唯实,发生公共卫生事件,只要个别领导不准上报,就

    不上报。

    目前,各级卫生防疫部门正在转归为疾病控制中心和食品、药品、化妆品监督局,希望在这次变革中,吸取防控非典的教训,充分考虑

    上述问题,树立公共医师也是医师的思想,才能使未来的疾病控制中

    心真正能够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使食品、药品、化妆品监督

    部门成为名副其实的公共卫士。事实上,我国已有了比较完备的卫生

    法律和法规,只要认真依法办事,上述问题不难解决。, 百拇医药(徐世江 黄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