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希旦金旺吉拉
伊希旦金旺吉拉(1853——1906)
伊希旦金旺吉拉是一位十九世纪蒙古族的杰出诗人和医学家。他一生除写出不少诗篇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外,大部分时间都致力于医疗活动和蒙医药的研究,在解除人民的病痛和发展蒙医事业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伊希旦金旺吉拉1853年诞生于察哈尔盟正镶白旗杜荣敖包村一个官宦(其父那木吉拉道尔吉,任都统)之家。七岁上被鄂尔多斯郡王旗(今伊金霍洛旗)公召庙(全福经轮寺)的沙卜隆(活佛)第五世招去。他天资聪明伶俐,自幼勤学蒙、藏文及医学不怠。1868年回民起义军进入鄂尔多斯,公召庙遭兵燹,伊希旦金旺吉拉不得存身,只好回到故里。几年后,重返鄂尔多斯,修建该庙。当时该庙因未设佛教哲理部,便去该旗的陶海音召庙佛教哲理部学习佛教哲学。二十几岁赴青海安都塔寺学习佛教哲学和医学。通过几年的学习,掌握了系统的理论知识。回来后,从三十几岁开始在鄂尔多斯七旗、察哈尔,锡林郭勒及蒙古、布利亚特等地行医。此外,还在蒙古地区的大库伦(今乌兰巴托)、锡盟东苏尼特旗、察哈尔等地住了几年。居住期间,主要从事行医和写作。
, http://www.100md.com
近代蒙医药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要首推伊希旦金旺吉拉。他善于把《四部医典》的理论同蒙古人的体质、生活、蒙古地区的气候等实际情况以及古代蒙医药学结合起来,进行创造性的整理研究。
为了适应游牧业的特点,伊希旦金旺吉拉的医学活动也采取流动的方式,或骑马,马背上驮着褡裢,或乘轿子车到处转游,其足迹遍及整个蒙古地区。他行医用过的香牛皮药褡裢和车上携带的香牛皮药箱,已在金庙发现,仍保存完好。
伊希旦金旺吉拉常利用一切空闲时间勤奋学习,刻苦钻研。除秉烛夜读外,连途中坐车的工夫也不放过。据他的车夫萨纳夏力对车日布扎拦僧先生讲,在他的轿车内后上方专门用木板镶了一个台子,上面备有文房四宝及经常翻阅的书籍,在行进的车上或读书或写作。
伊希旦金旺吉拉很重视对传统的马奶酒疗法的研究。在公召庙后面的阳坡上专立一座蒙古包用以开展马奶酒疗。据传,他就是用马奶酒配合服药治疗好了察哈尔柴尔图庙活佛的痼疾。
, 百拇医药
伊希旦金旺吉拉在蒙药的研究方面造诣很深,积累的经验尤为丰富。所以对药物的辨认、炮制、配伍相当谙熟,用药极其精当、灵活、独具特色。特别是对药物的采集和炮制,有严格的要求。挖取植物药根的工具要用山羊角,炮制菝葜一类药物忌用铁器。在他所著的《珊瑚验方》一书中就特别强调指出:“菝葜切勿触铁器,触之则效减。”为此,他特制两个药臼,一个是铁制的,专用于粉碎一般药物,另一个是石制的,专供粉碎菝葜一类不可触铁器药物之用。铁臼高21厘米,直径25厘米,重19.25公斤。这些捣药器皿现仍完好无损的保存在查干桃村公社卫生院。
为了学习兄弟民族好的医学经验,伊希旦金旺吉拉大夫在译员的帮助下学习中俄文医书。在他的著作里记述有:初接触俄罗斯进口的菝葜,为了详细了解其性能、用法,除“求教于布利亚特的医生”外,还直接参阅了“汉医和俄罗斯医的有关医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通过临床实践反复验证,开创了土茯苓与俄罗斯进口菝葜同用的先例,并将这一经验载入他的医著中:“我行之有效的经验是,土茯苓,俄罗斯进口菝葜两药同用,则效力更佳。”伊希旦舍旺吉拉边行医,边注意总结各科疾病的治疗经验,也研究放血、灸,天然温泉等疗法;广泛搜集内蒙古自治区内外各地蒙医以及汉、藏、俄医好的经验,融汇贯通,加以整理,写成医书。据史料记载,他一生中写过四部医书,即《珊瑚验方》 (藏名:朱如道沙拉)、《珍宝验方》(藏名:仁亲道沙拉)、《珍珠验方》(藏名:莫德格道沙拉)、《医学歌诀》。前三部皆用藏文,后一部是用蒙文写的。在这四部医著中有两部《珍宝验方》、《珍珠验方》已散失。听说该两部医著的手抄本原保存在公召庙里,四十年代被人拿到察哈尔去了。
, http://www.100md.com
《珊瑚验方》约成书于十九世纪末,是用藏文写成的诗歌体蒙医临床手册。该书以《四部医典》的基本理论为指导,总结了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并博采了各地蒙医的有效经验,同时兼收了汉,藏等兄弟民族及俄罗斯的医学成果。可谓是集百家之大成熔于一炉之作,所以内容极其丰富。全书以内、妇、儿、皮肤、五官、温病、时疫等多发病的治疗为主,同时还载入220多种药方,100多种零星治疗术,38种药物炮制法以及土茯苓、俄罗斯进口的菝葜的使用法等。该书曾在鄂尔多斯以木本刻印行,流传于内外蒙,成为蒙医临床必读手册。1934年春,由鄂尔多斯医师安旺业喜和衙门文书色登其木德道尔吉二人译成蒙文,并以手抄本形式流传。解放后,重新翻译,改书名为《蒙医药简编》。 1977年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
《医学歌诀》按歌赋体裁用蒙文写成,共154阕。用蒙文歌赋体编写医书这在蒙医史上还是首创之作。据公召庙的耆宿们介绍,十九世纪末期,伊希旦金旺吉拉在哈拉哈时,当地医生一致恳求他撰写一本医著以供学习,伊氏欣然应允。全诗大体包括序言部分、理论概要、脉诊、尿诊以及三因病(赫依病、希拉病、巴达干病)、瘟热病、脏腑疾患、五官病,内科病,妇科病等病之治疗、药物治疗、治疗总则、结束语等,共十三部分。总的说来,以理论为主。该书的特点是内容系统完整,简明扼要,词句凝练优美,易诵易记,为广大蒙医所乐于接受,曾一度以手抄本形式广泛流传。
, 百拇医药
伊希旦金旺吉拉还创作了《吉祥天女赞》、《火喻经》等脍炙人口的作品,并对梵文进行了研究。梵文释义全用藏文注解。
伊希旦金旺吉拉作为一名诗人写过一部批判诗集《金玉箴言》。他在宗教界阶层虽然属于地位低下的沙卜隆,但由于他曾周游内外蒙各地,对当时的内蒙古社会情况直接接触,有更深的了解,往往通过自己的诗作对当时僧俗封建贵族的恶行予以大胆揭露和抨击。他在批判诗中这样写道:“论经说法俨然一位高僧,食羊肉犹如豺狼般饕餮,对外蒙古朴实的老百姓,竭尽施虐挥霍盘剥之能。”这反映他具有民主性的进步思想。
伊希旦金旺吉拉还擅长银工手艺,他做好的三个镶饰药袋的银制圆花连同原药袋珍藏在郡王旗亚日瑟勒医生处。1977年又从乌审旗尕拉森医生那里找到伊氏制作的另一件银制品一—银勺,银勺长22.5厘米,勺柄前窄后宽,前部零点三厘米,后部三厘米,勺头部呈半圆球形,直径0.8厘米,勺净重40克,每勺药平均1.5克重。勺柄的宽部细刻有一颗桃树和一只兔的图案。桃树上结的五颗桃子和六片叶子,分别代表五脏六腑;兔代表十二地支的“卯”,这与古代蒙医行医很讲究卯时,以及药臼要用兔爪刷洗的习俗有关。这个银药勺,不仅是一件珍贵文物,而且为研究蒙药剂量提供了可靠依据。它在已发现的伊氏文物中占重要位置。
, 百拇医药
伊希旦金旺吉拉一生除行医,研究医学、积极著述外,还致力于蒙医后继者的培育。经他授业的门生大多数分布在鄂尔多斯七旗一带,甚至远及察哈尔、苏尼特、哈拉哈等地。其中知名的有:察哈尔柴尔图庙的活佛、苏尼特旗查干敖包的扎木杨力格沙德扎木苏,蒙古地区大库伦(今乌兰巴托)召盖省的转世活佛卓尔基等。他为蒙医药事业的继承做出了不少贡献。
伊希旦金旺吉拉第十五花甲丙午年(1906)仲冬初九殁于公召庙,享年54岁。 从有据可查的丰富史料充分证明,伊希旦金旺吉拉不仅是一位著名的诗人,而且是一位杰出的蒙医学家。一生中他以精湛的医理医术、见解独到的医著,治学严谨的作风,特别是他毕生精力为继承和发展蒙医药事业的不朽功绩,将载入蒙医史册,并永远值得后人学习和纪念。
解放后,丹金旺吉拉的诗歌,其手妙本从内外蒙搜集7章108行,已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1979年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赛半日吉尔嘎拉、席拉拉太二人搜集到五百首,编成《公尼召活佛伊希·丹金旺吉拉诗歌五百首》,并油印出版。策·达木丁苏荣在他的《蒙古文学优秀作品一百篇》里,也选入了丹金旺吉拉的诗《公尼召活佛箴言》,并在说明里写到:“丹金旺吉拉除了箴言诗外,还有府藏文创作了颂扬上帝以及祭礼的诗,这些诗现藏于国家图书馆。尤其是他借鉴贡堂活佛的《木经》、《水经》而创作的《火经》,特别有欣赏价值。”
丹金旺吉拉除了写诗外,还总结自己的行医经验,写出了《珍珠璎珞》、《珊瑚璎珞》、《宝石璎珞》等医疗处方的小册子。他以诗歌形式写就的《奥特奇医疗摘要》,至今为鄂尔多斯人所沿用。,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