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动态 > 医业资讯 > 正文
编号:10185257
被内地防非科研人员遗忘的角落知识产权保护
http://www.100md.com 2003年6月12日 医业网
     《经济参考报》2003年6月10日:

    有这样一件真实的事情:身处抗击非典一线的一位大夫发明了一种异型排气装置,不但可以降低气管插管操作者感染的风险,而且可用于不需置管的普通非典病人呼出的废气管理。当有人提醒他先申请专利,取得知识产权保护后再投产时,这位大夫说,控制疫情是第一位的,当务之急是尽快找到生产厂家。

    中国人千百年来崇尚奉献精神,人们对这位白衣战士的精神称赞有加。可也有人说,这正反映出许多中国人,包括专家和科研人员们的专利意识还很淡薄,普遍存在“重成果,轻专利”的现象。

    于是,有些问题我们不得不回答:在防治非典这场人类共同的考验面前,众多的创新成果申请专利与它们更快更好地应用是否矛盾?防治非典中是否同样要注重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保护,被我国内地防治非典科研人员遗忘的角落?

    统计表明,截至5月底,我国内地有关非典防治的专利申请有133件。与报纸电视上公开报道的科研成果相比,这个数字并不是很多。可见,在防治非典科研创新的过程中,有着应用比专利更重要想法的远不止那位大夫一个人。

    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专家告诉记者,在这些专利申请中,大多数是个人申请,达97件,企业公司的申请有16件,科研院校的申请有20件。

    这样一种状况就更值得我们思考。像攻克传染病这样的基础性研究工作,拥有得天独厚优势的众多科研院校理应成为主力,而从专利申请量来看却并非如此。这说明,我国的科研机构在体制和管理上的市场化程度还不够,专利意识还有待提高,还没有形成国外一些大的跨国公司“先专利后产品”的策略。

    另外,在科研院校的20件申请中有13件来自科研单位。5月1日前,我国众多的高等学校还没有一件申请,到目前也仅有7件申请。可见,作为科研力量主体的高等学校,其在人才技术上的优势没有得到很好体现。

    不仅如此,从目前情况看来,我国防治非典的工作是全方位的,所取得的成果也是多领域的。如在医疗防护用品方面,我国已研制出防非典隐形手套、新型防护隔离衣、可杀灭病毒的医用口罩、运送非典病人的专用救护车等。在医疗器械方面,我国研制出负压层流病床、智能自控手术室,以及非典医疗诊断的高频床旁X射线机等等。

    但是,从有关非典的专利申请的技术领域分布情况看,占专利申请最多的是治疗非典的相关药物。尽管数量不少,但大部分为个人申请,个人申请主要又集中于中草药的制剂和配方,真正的技术含量高且能够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申请其实很少,西药则主要集中在已有药物的新用途上。比重较大的防护用品,也多为口罩、隔离服等应急性的产品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183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