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338125
双管齐下,远离癌性骨痛
http://www.100md.com 2003年6月17日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肿瘤科
     68岁的陈先生,3年前发现前列腺癌骨转移,日夜疼痛难忍。在采用放射性核素及帕米磷酸二钠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疼痛症状消失,至今健在。

    在常见的恶性肿瘤中,肺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等常发生骨转移。它们发生骨转移时,肿瘤细胞释放破骨细胞激活因子,后者刺激破骨细胞对骨质的吸收,导致骨溶解破坏的发生。同时,肿瘤细胞能分泌一些致痛介质如前列腺素、乳酸等,导致顽固性疼痛。进行性的骨破坏导致疼痛加重、活动受限及生活质量恶化,病人往往因剧痛而失去治疗信心。以往治疗骨转移性疼痛的常用方法为化疗、放疗及阶梯性使用止痛药物等,但对广泛骨转移者疗效却不理想。有关资料表明,约有70%的骨转移癌患者会出现剧烈持续性骨痛。近年来,国内外将放射性核素及帕米磷酸二钠应用于临床,取得良好的疗效。

    放射性核素为什么能有效地治疗骨转移性疼痛?因为它有特殊的亲骨性,到达体内后可迅速与骨细胞亲和,在骨肿瘤区浓聚最高并与其中的钙盐结合,减少了体内钙盐的流失;还能降低碱性磷酸酶和前列腺素,有利于减轻骨质溶解,促进骨质修复;同时,核素释放的β射线和γ射线可将肿瘤细胞杀灭,骨膜神经机械性刺激和化学性刺激得以解除,疼痛也就随之减轻或消失。目前应用于临床的核素有89Sr和153Sm-EDTMP两种。研究表明,它们缓解骨痛的有效率约为85%,其中对前列腺癌、乳腺癌疗效最明显,肺癌次之。放射性核素治疗可以重复进行,甚至一些初次治疗无效者仍可能在重复治疗后有效,但治疗间隔时间应大于3个月。其毒副反应主要表现疼痛暂时加剧及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前者可能因为在治疗初期暂时使骨活性增加,而这往往预示有好的疗效;后者则是射线本身固有的副作用。两者一般都无须特殊处理,可自行恢复正常。
, http://www.100md.com
    帕米磷酸二钠是第二代双膦酸类药物,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起到止痛作用:

    (1)该药能牢固地吸附在骨小梁的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选择性地阻挡破骨细胞的骨溶解作用;

    (2)抑制破骨细胞的发育成熟,从而抑制其活性;

    (3)抑制前列腺素及乳酸等致痛介质的产生。

    临床研究证实,该药对恶性肿瘤骨转移所致的骨痛和高钙血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主要是针对骨转移病灶的止痛。目前临床上使用帕米磷酸二钠类药物主要有博宁和阿可达两种,有效率约为80%,对不同部位原发肿瘤骨转移疼痛改善作用相似。其副作用比放射性核素更轻,一般不会出现现疼痛加剧及骨髓抑制的现象。我们曾经治疗过1例不明原因骨转移癌患者,目前已经连续应用博宁18次,获得了满意的止痛效果和生活质量。

    据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肿瘤科杜光祖主任医师介绍,放射性核素直接杀伤肿瘤细胞,主要针对成骨性病灶,对成骨性病灶效果较好;帕米磷酸二钠防止羟基磷灰石结晶溶解和抑制破骨细胞活性,改变了骨肿瘤细胞赖以生存的局部微环境,主要是针对溶骨性病灶;两者合用有协同作用,效果更佳。再者,帕米磷酸二钠止痛效果多在2-5 天后发挥,而放射性核素在5-14 天后出现,两者在治疗时间上可以互补,使得疗效出现早,维持时间长。其三,两者均对正常组织伤小,毒副作用小,联用副作用没有增加。由此可见,放射性核素联合帕米磷酸二钠治疗多发性骨转移癌,用药简便,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可能是目前的最佳治疗方案,值得进一步推广。但是,联合用药价格比较昂贵,对于经济条件不佳及预计生存期低于3个月者,仍可以考虑单独行放射性核素或帕米磷酸二钠治疗。,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