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动态信息 > 热点关注 > 热点报道 > 非典型性肺炎 > 最新动态 > 研究进展
编号:10186680
阻断SARS病毒体内复制
http://www.100md.com 2003年6月19日 健康报
     6月17日,记者从武汉大学医学院获悉,在丹麦国家医院过敏研究中心工作的我国免疫学知名学者谭锦泉教授经国家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科技攻关组遴选后,成为今年7月在京召开的“防治非典型肺炎国际科技研讨会”留学海外的10名华人科技专家之一。

    47岁的谭锦泉教授现为武汉大学医学院免疫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1年因发现白细胞介素-10的免疫化学趋化性而提前一年被丹麦国立Aarhus大学授予医学博士学位。他曾因发现白细胞介素-8受体在T淋巴细胞亚群上动态表达和该受体基因受TH-细胞介素调控,获得世界白细胞介素研究学会年度最佳科学贡献奖。他是世界卫生组织生物药品质量控制协会白细胞介素-10计量标准鉴定人之一。2000年,入选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

    据他介绍,从1978年反义寡核苷酸初次应用于基因的调控和表达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一种新生的反义寡核苷酸LNA问世了,它以其高效性、特异性、稳定性和低毒性的优势,用于基因表达调控、单个核苷酸多肽性分析等多个领域,并且已经显示出良好的效果和应用前景。相信随着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不久的将来LNA可望成为一种新型的基因药物或试剂用于临床和科研,对未来的生物技术和医学等许多研究领域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在国家“973”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下,谭锦泉与国内同行合作,在世界上首次发现化学趋化因子受体CXCR3在皮肤移植后机体的排斥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而通过使用设计的反义肽核苷酸,可以阻断这种排斥反应。根据这个发现,他撰写的论文《CXCR3反义肽核苷酸阻断皮肤移植排斥反应》,已发表在2003年第一期美国《免疫学杂志》上。这项发现找到了抗移植排斥研究新的突破口,并为设计出高效、低毒的抗排斥新药和提高器官移植的成功率,奠定了科学基础。因此他的发现获一项反义治疗方法阻断国际专利。

    谭锦泉认为病毒包括SARS病毒都是非常脆弱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之下非常容易死亡,但是一旦进入人体,就可能造成破坏性的后果。所有病毒致病机理都是通过进入宿主的遗传物质,然后不断复制自己,某个特定时刻把自身的遗传物质表达出来,就可以置宿主死地。人类的细胞每天都在自我复制,病毒是一段很小的RNA片断,它进入人体内以后首先把自己植入人体的细胞核当中,这样一来人体细胞自我复制的时候就复制出受到感染的细胞。

    谭锦泉长期从事反义肽核苷酸和LNA治疗的研究。他认为反义治疗是目前很有希望的SARS治疗方法。他表示能胜任设计、合成一种新的肽核苷酸/LNA反义序列,用以特异性阻断SARS病毒的体内复制,达到治疗SARS的目的。目前,他已经设计出用特异性阻断SARS病毒的体内复制LNA反义序列,并极其希望拿出合成新肽核苷酸/LNA反义序列具体的工艺方案,用于国内SARS防治的科学研究之中。

    关注非典专题,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