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动态 > 医业资讯 > 正文
编号:10187481
憔悴的院长在叹息-尴尬遭遇战引发医院思考
http://www.100md.com 2003年6月26日 医业网
     《健康报》2003年6月25日:

    与非典的不期而遇,使非典疫情发生地的许多医院毫无准备地进入了非常状态。遭遇战中,医护人员前赴后继,义无反顾地冲入“前沿阵地”,以自己的健康甚至生命为代价救死扶伤,真情感动了全社会。

    当疫情逐渐回落以至“零”报告终于出现时,我们采访了一些医院的院长。从他们的脸上,我们看到的是憔悴;从他们的嘴里,我们听到的是叹息。战后的轻松哪里去了?一位院长说,我们是伤兵。更多的院长说,我们被击中了“软肋”。

    收不完转不走的病人

    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一直处于常态运转的医院立即全线告急!

    “从4月21日开始到医院被隔离,3天之内我们接诊了8363个发烧病人,其中确诊了120个非典病人。”这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吕厚山的描述。这家没有传染科的综合医院只得紧急拆掉锅炉房、洗衣房,建了3个非典病房,但还是不够用。

    当时,人民医院请求将病人转到定点医院,但没有获得批准,每天仍有大量病人涌入这家地处交通要道的三甲医院。这家没有传染病收治条件的医院仓促中收治了大量传染病人,结果可想而知———医院93名医护人员被感染,成为新中国第一个被整体隔离的医院。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京城另一家大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当时,北大一院用原本废弃的外科楼紧急建成了非典病房。该院负责人说,一天15到20个病人,隔离病房根本不够用。医院的病房楼没有隔离条件,又不可能再建病房,许多病人停留在急诊和发烧门诊,很容易造成交叉感染。无奈之下,医院发出了“告急信”,要求为病人寻找“出口”。

    后来,通过政府整合医疗资源,这些医院的非典病人最终转到了定点医院。今后如果再次遇到非典这样的紧急状况,医院能保证不出这样的问题吗?院长们说,不能保证。因为病人的“进口”无法控制。他们说,“混乱的进口”和“不畅的出口”是医院一个难解的结。

    一位从事卫生经济研究的学者说,这次疫情最大的感染源在医院,医院感染又集中在门诊,这与我国大中型医院门诊量过大有关,是医院的等级管理和转诊制度不合理的直接结果。

    这位学者坦言对人民医院“很同情”。他说,像这样一家每天五六千人次门诊量的医院,又没有传染科,不具备大量接收传染病人的条件,很难想像不发生交叉感染。“病人自由就医,想到哪里就到哪里,伤风感冒都跑大医院,这是就医体系不完善、转诊渠道不通畅的结果。”他说,在发达国家,病人都是由社区医生初诊,然后转诊分流到各级医疗机构,各级医疗机构的职能非常清楚。我们却不是,病人认为社区医生水平低,都愿意挤到大医院,尤其是没有初诊分流的传染病人也挤进大医院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116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