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杏苑杂谈
编号:10192183
香港按照中藥理論,推進中藥產業
http://www.100md.com 2003年7月1日 北京崔月犁传统医学研究中心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梁榮能博士

    中國中醫藥學會[香港浸會大學訪問學者] 李致重教授

    隨著人類醫學的發展,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對我們的中醫和中藥,都表現出很大的熱情和高度的關注。在“世界需要中醫藥,中醫藥要走向世界”的形勢推動下,香港政府也於1998年提出,要把香港建成“國際中醫藥中心”的目標。幾年來,在推進中藥產業發展方面,我們已經做了不少工作。下面談幾點看法,与大家共同討論。

    一、中藥和西藥的區別

    “在中醫經絡藏象、病因病機、診法治則理論指導下,按照四氣五味,升降浮沉、功效、歸經等原則和指標,在中藥材基礎上生產的、供中醫辨證論治臨床使用的飲片或成藥”,屬於中藥。

    關於中藥的這一解釋(或定義),這里要強調三點:
, http://www.100md.com
    第一,中藥的理論和中醫的基礎理論是一脈相承的。它是在中醫經絡藏象學說、病因病機學說、診法治則學說基礎上衍生出來的,而不是在解剖和生物物理學、生物化學基礎上形成的。也就是說,中藥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為中醫辨証論治所使用的藥物。

    第二,中藥的寒、熱、溫、涼四氣,酸、苦、甘、辛、咸五味以及歸經理論,是按照“以偏治偏”的“對抗性調節”原理,對藥物功效進行評定的一種標準。它顯然與西藥的物理、化學標準不同,而是中醫由實踐到理性的升華的,與中醫基礎理相匹配專業學科標準。

    第三,中藥的臨床劑型主要有兩類,即飲片和成藥。飲片是依据臨床需要,為配制湯劑或其它劑型,由中藥材加工、炮制而成的中間製劑;成藥則是由飲片進一步加工制成的,供臨床直接使用的丸、散、膏、丹等成品劑型。這些劑型是中醫辨證論治臨床中使用的,但與西藥化學提取、合成製劑不可相比。

    二、關於中藥現代化
, http://www.100md.com
    當前,中醫中藥現代化是人們共同關心的問題。應當看到,“現代化”代表了社會上對中醫中藥發展的一種急切心理,也是中藥在自身發展中的具體問題。但是,中醫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西醫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種醫學科學體系。所以,我們在中醫、藥的“現代化”問題上,決不能把“傳統”簡單地歸結為歷史的“過去時”。認為中醫藥是過去歷史上產生的,便是過時、落後的,而忽視了它的科學性。至於“發展”,對於任何一個學科來說,發展是“時代性的,也是歷史性的”,“發展是內在於傳統的歷史性演進”。這就是說,中醫藥現代化不能脫离中醫自身的理論和原則。

    20世紀里,人們在中藥發展方面曾走過一些彎路。在回顧過去,面對未來時,我們應當充分認識兩個問題。中藥理論與實踐,科學與技術的正本清源的研究,是不容忽視的中藥現代化的基礎。只有這樣,我們對中藥進行技術改進的時候,就不會脫离中醫的科學原則。20世紀後半葉,一些地方借口“技術先行”,搞出了一些偏离中醫科學理論的“漢方顆粒劑”、“單味中藥顆粒劑”等,實踐已經充分証明,其效果并不見得好。這些事實已經雄辯地說明,只重視生產環節(包括包裝)上的技術而忽視中醫藥的科學原理和使用特點,是行不通的。
, http://www.100md.com
    第二,要分清西藥和中藥的界限,防止越俎代庖、張冠李戴的現象蔓延。越來越多的人已經認識到:“用西藥藥物物理和藥物化學的方法,按照西醫生理和病理的原則從中藥材中提取西醫認為的有效成份,然後根据西醫臨床藥理的指標用於西醫臨床的藥物,應划歸為西藥”。

    常期以來,國家衛生部掌握的原則也是這樣。如金雞納霜、東茛菪鹹、是西藥,以後的麻黃素(由麻黃中提取)、黃連素(由黃連、黃柏中提取的小蘗鹹)、聯苯雙脂(由五味子中提取)、青蒿素(由青蒿中提取)等等,也都是西藥。這條路,是過去西藥發展曾經走過的路。

    內地改革開放後,西方的西醫在缺少特異性藥物的情況下,驟然看到中國有上萬種用於防病治病的中藥材,有30多萬張用於臨床治療的方劑,為此十分興奮。但是,如果他們手中掌握的仍然用化學提取的方法,那么,不管從中發現多少新藥,都全部是新的西藥而非中藥。這一條路,固然對西醫有好處,對人類有好處,但是,并非中藥現代化的路。這是今天的中醫、藥開發研究者必須明白的科學問題。
, 百拇医药
    三、中藥現代化的戰略重心問題

    在中藥現代化進程中,從戰略而言,我們的最終目標是形成中國特色的,以中醫、中藥為代表的具有醫學權威地位和中國品牌特征的知識經濟產業。為此,我們認為應當采取三個方面的戰略步驟。這就是調整戰略、基礎戰略和超越戰略。調整是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提高認識、統一步調的戰略;基礎戰略是為大踏步的發展、自我超越作准備的戰略。就調整戰略和基礎戰略而言,當前應抓好四個重心。

    第一,以中藥材質量控制為核心,廣泛進行中藥材品種的調查和研究。以确定同一藥材的最佳品種,作為藥材質量規范化的標準。在此基礎上,對最佳品種裡的植物性藥材,推廣并逐步實現全面的地道化生產。這是中醫中藥現代化的根本基礎,也是建立中國中藥產業的首要任務。

    第二,以中醫藥理論為依据,開展中藥飲片規范化、標準化研究。由於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各處飲片加工、炮制的方法、標準差異較大。到目前,全國在飲片加工上執行的仍然是“地方性規范”,而非“國家標準”。這不僅不利於國內的學術交流、療效評定、安全用藥、科學管理等,更談不上中醫中藥以規范的形象“走向世界”了。因此,這既是一個重大的調整戰略,也是中醫藥走向世界的基礎戰略,必須下大決心首先做好。
, 百拇医药
    第三,中成藥的調整、整頓、開發、生產問題。中成藥的開發與生產,同樣要貫徹“先治療、後補養”的原則,以防病治病為重點,兼顧養生、保健、康复類中成藥。內地近20年來,受“經濟大潮”的影響,中成藥(包括保健品)開發不夠嚴肅,這個問題已經波及香港、台灣和不少周邊國家。所以,要以中醫藥理論為前提,把好這一關。

    第四,加強中醫、中藥知識產權和藥物資源的保護,以中醫、中藥的科學為前提,鞏固中國中醫和中藥產業在國際上的領先和主體地位。對於境內和境外違背中醫中藥原理,巧立名目、花樣翻新、嘩眾取寵、唯利是圖、坑害患者、損害中醫中藥形象以及擾亂中藥市場的行為,中國人要敢於說“不”。中國人有理由根据自已中醫、中藥的標準和原則,采取必要的反偽、防偽措施。為捍衛中醫、中藥的科學性、嚴肅性,發揮產權國應有的作用,為中醫藥走向世界的超越戰略鋪平道路。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也是唯一的天然藥材生產國。從知識經濟的角度看,這是中華民族的最大財富。然而,它既是我們享用不盡、取之不竭的萬世利益之源,但同樣可能因我們的無知或管用失當而喪失於當代。在這一點上,當代的中國人一定要有這種戰略眼光。
, 百拇医药
    四、兩條路

    近年來,“中藥現代化”的呼聲很高,使中國人深感振奮。由於對“中藥”和“現代化”的定義不清楚,因此行動的盲目性也很大。本文在第二部分對“中藥”的含義(或定義)已經作了說明。至於“中藥現代化”,按照本文前邊所講的"發展是內在於傳統的歷史性演進"的精神,那么,遵照中藥(包括中醫)理論的內在特點和規律,推進中藥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向前發展,就是中藥現代化。而在本文第三部分所討論的“中藥現代化的戰略重心”,即是我們這里所講的第一條路,也是中藥現代化進程中首先必須做好的幾件大事。

    第二條路是為西醫服務的,即從中藥材或者中醫過去用的配方中,為西醫的臨床需要提取新的西藥。這一條路是西藥研制、生產歷史上走的老路。既然西醫在許多疾病的治療上缺少特異性藥物,因此希望從中藥材里以化學提取的方法,為自已尋找新藥,我們當然不反對。在這一方面,國際間己經有一整套共同遵循的法規、標準。如“藥品非臨床安全性研究質量管理規定”(簡稱GLP)、“藥學臨床質量管理規定”(簡稱GCP)、“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定”(簡稱GMP)等等。只要做到與這些法規、標準直接接軌,即可以生產出新的西藥。從社會學角度上講一句自我提升的話,這也是中國對人類的西醫西藥發展的一種貢獻。

    但是,醫藥界,尤其是中醫藥界對第二條路必須在學術上明确界定:這種做法從動機到效果,與中醫、中藥無關。特別需要強調的是,絕不能把第二條路視為“中醫現代化”之路。

    2001年4月25日,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