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C(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10例颅内不规则动脉瘤
作者地址:1、咸阳市核工业二一五医院 2、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全军微创神经外科中心
从1999年6月至2002年3月,我们用GDC往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不规则动脉瘤10例,无一例死亡,术中造影证实无出血。
临床资料:男2例,女,8例,年龄从36岁至65岁。平均48岁,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史,术前Hund-Hess分级I-II级。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均超过7天。本组病例术前均行头颅CT和全脑血管造影证实,其中前交通动脉瘤2例后交通动脉瘤7例。右眼段动脉1例。
材料及方法:本组所用微导管有:prowler-10,Excel-14以及Transend导丝。本次采用GDC10系列弹簧圈。常规局麻,先行全脑血管造影术。证实不规则动脉瘤存在,并多投射角度,取DSA工作最佳角度,尽可能显露动脉瘤颈、体,分别测量不规则动脉瘤最大径。换置5F Envoy导引导管至颅内动脉C2段。将微导管经微导丝导引下引下置入动脉瘤体远囊内。近1/3-1/2处,有计划选择适合规格GDC进行栓塞,如遇阻力,可将微导丝稍入近囊内,进行栓塞,在透视下,调整导管位置,直至弹簧完全进行动脉瘤内。
结果:1.栓塞程度:栓塞后即刻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瘤腔完全闭塞,其中1例前交通动脉瘤因后囊小约2mm x 2mm。前囊栓塞后,后囊未显影。无弹簧圈游走或穿刺破动脉瘤。载瘤动脉无狭窄,术后半年毕恢复良好均约行DSA复查示:动脉瘤致密栓塞无复发。
讨论:不规则颅内动脉瘤是否适合GDC栓塞,主要是动脉瘤体/颈比值大于2.术前准确分析不规则动脉影像 特点,准确测量值。近囊与载瘤动脉,动脉瘤远,近囊长轴夹角,准确塑形微导管,使微导管顺利,稳定进入动脉瘤远囊内,第一弹簧圈直径应选等于或稍大于动脉瘤直径,一般先栓动脉瘤远囊后,稍退出微导管入动脉瘤近囊,重新编篮填塞。亦有远囊难以成篮,可先栓塞近囊或篮后再栓远囊。栓塞程度主要根据不同观察透视角度,微弹簧圈推送阻力及微导管头的位置。
[关键词] 动脉瘤;GDC;栓塞, 百拇医药(1李健 2高国栋 2赵振伟 2秦怀洲 2赵继培)
从1999年6月至2002年3月,我们用GDC往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不规则动脉瘤10例,无一例死亡,术中造影证实无出血。
临床资料:男2例,女,8例,年龄从36岁至65岁。平均48岁,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史,术前Hund-Hess分级I-II级。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均超过7天。本组病例术前均行头颅CT和全脑血管造影证实,其中前交通动脉瘤2例后交通动脉瘤7例。右眼段动脉1例。
材料及方法:本组所用微导管有:prowler-10,Excel-14以及Transend导丝。本次采用GDC10系列弹簧圈。常规局麻,先行全脑血管造影术。证实不规则动脉瘤存在,并多投射角度,取DSA工作最佳角度,尽可能显露动脉瘤颈、体,分别测量不规则动脉瘤最大径。换置5F Envoy导引导管至颅内动脉C2段。将微导管经微导丝导引下引下置入动脉瘤体远囊内。近1/3-1/2处,有计划选择适合规格GDC进行栓塞,如遇阻力,可将微导丝稍入近囊内,进行栓塞,在透视下,调整导管位置,直至弹簧完全进行动脉瘤内。
结果:1.栓塞程度:栓塞后即刻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瘤腔完全闭塞,其中1例前交通动脉瘤因后囊小约2mm x 2mm。前囊栓塞后,后囊未显影。无弹簧圈游走或穿刺破动脉瘤。载瘤动脉无狭窄,术后半年毕恢复良好均约行DSA复查示:动脉瘤致密栓塞无复发。
讨论:不规则颅内动脉瘤是否适合GDC栓塞,主要是动脉瘤体/颈比值大于2.术前准确分析不规则动脉影像 特点,准确测量值。近囊与载瘤动脉,动脉瘤远,近囊长轴夹角,准确塑形微导管,使微导管顺利,稳定进入动脉瘤远囊内,第一弹簧圈直径应选等于或稍大于动脉瘤直径,一般先栓动脉瘤远囊后,稍退出微导管入动脉瘤近囊,重新编篮填塞。亦有远囊难以成篮,可先栓塞近囊或篮后再栓远囊。栓塞程度主要根据不同观察透视角度,微弹簧圈推送阻力及微导管头的位置。
[关键词] 动脉瘤;GDC;栓塞, 百拇医药(1李健 2高国栋 2赵振伟 2秦怀洲 2赵继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