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探讨与思考 > “心主神明”还是“脑主神明”
编号:10190520
战略正确 才能保证战术和技术的正确
http://www.100md.com 2003年7月14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980期
     “心主神明”“脑主神明”之争关键在心脑二字,而其焦点又集中在心字。查《汉语大字典》心字义之别有十五种之多。所以讨论某一字词等之争时,不仅要注意到语义层次,还要关注到语用层面,尤其不能忽略语言环境。如果断章取义的摘取只言片语来为某一论点服务,不仅自误而且误人,故务心慎之。我们知道文章观点是为学说服务的,而一定的学说从属于一定的学科,而学科又存在着学术派别。在这种意义上“心主神明”、“脑主神明”之争是在科学意义上的学派之争。

    我们知道在科研活动中就研究对象和方法而言,不仅存在原型与模型之别,而且还存在不同学科有偏重于原型和偏重于模型的选择。心脑主神明之争可以说就是关于科研对象与方法中的原形与模型方法偏重之争。陈教授的脑主神明论明显带有原型观的色彩;邓教授的心主神明论则明显带有模型观的色彩。一个关注可见的实体,一个关注感觉不到却能被理性知觉和实践验证的观念体系。或者说一个关注的是实在的“脑”,一个关注的是虚拟的“心”。这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如果存在于一个理论体系中,肯定是矛盾的,但如果这些根本不同的观点是存在于不同学派的学说中,并能保持该理论体系与实践操作上的和谐和能在一定范围内的实践验证,则它们都是符合科学标准的。所以“脑主神明”论可以在脑科学、生命科学和中西医结合学科中实现,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心主神明”论也是在中医理论体系中保持着自恰并经历了几千年的临床验证。历史表明,通往科学之路有无数条,而并非只有一条独木桥。在这个意义上讲既可以“心主神明”也可以“脑主神明”。
, http://www.100md.com
    学说之争或学派之争是正常的,既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其可以帮助我们明辨是非,也可以在争论中把论点的核心矛盾暴露出来,从而为解决问题提供了先决条件。中医学的发展已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历史时刻,但中医学术界实在是太沉闷了。一些重大的问题甚至是一些战略性决策实际上是在相当盲目的情况下就开始实施的,造成了重大的资源和人才浪费,并给中医学发展带来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比如说中医学的核心问题——“证”究竟是什么?在“证”概念不清楚的情况下对其进行研究,结论也就可想而知了。心脑主神明之争从侧面暴露了中医学术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如就心主神明或脑主神明而言其在学术地位上是平等的。对医学的贡献也可以说是平等的,但在这个观点背后和他所代表的学派以及这个学派所采用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对于发展中医学来说其价值意义却是肯定不一样的。或者挑明说用还原论的研究对象与方法能够表述整体论的研究对象与方法吗?用理想实验表述的与实验室实验表述的有什么不同?微观客体标量与宏观状态变量性质相同吗?显然这是不言而喻的。当心脑概念大异或它们的精神内涵分属不同学科学派时它们所主的神明也是不同的,中医学多是在理论运作上使用神明概念,西医学多是在表述具体对象时使用了神明观念中的部分内涵。中西医结合中多是使用中医学之名行西医学之实,虽然看起来是客观化了、定量化了,但不可否认的是其明显偏重于西医学,要把这些成就挂靠在中医学上是非常勉强的,我只是直觉地感到用西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西医学式的结论,这毋宁说是西医学的成就更确切些。当然这属管见,不当之处难免。我是主张中医学术界在重大问题上展开一场深入持久的百家争鸣,以正视听,中医学术发展正处于一个前途多歧的时期,应该提倡现代中医各家学说,然后才可能开辟出一条中医现代化之路来,尽管这些探索可能是错误的,但这终究是为后来者的正确提供了借鉴。
, 百拇医药
    笔者觉得当站在学派的立场上来讨论问题时不应轻易说别人是错误的,因为这一说法的前提必须自己是惟一正确的,但世界总是百花齐放、万紫千红,这是自然规律,虽然在科学真理的独木桥上窄路相逢时正确者胜。但是在没掌握绝对真理之前谁都只是掌握着各自学派中的相对真理时,相对真理则受到明显的限制,脱开具体的环境条件就会迈向谬误。从表面上看,“心主神明”、“脑主神明”各执一端而相持不下,而从深层次看问题的焦点集中在“道”、“器”上。经典中医学关注的是“形而上谓之道”,西医学或中西医结合关注的是“形而下谓之器”,或者说中医学关注的是现象之上的观念建构,中西医结合则关注的是现象之下的微观物质结构与功能,如脏本质、证本质的研究就多是如此。笔者以为持“器”论优先的观点不可避免地要采取还原论的方法,而这一研究方法的局限性越来越为科学界所共识,持“道”论优先的观点不可避免地要采取整体论的研究方法,而这一研究方法正越来越得到科学界的重视。如研究生命的物质结构与功能的还原论方法和研究生命系统的状态变量的系统科学方法是根本不同的,从医学的角度看什么形式的研究对象和方法都可以,它只要符合科学的基本标准就行,但对中西医学而言则不行,它必须要在符合科学基本标准的前提下还必须符合自己学科的特征,这一特征不但是保证自己学科存在的前提条件,而且也是学科进行专深研究的有利条件,同时也是约束条件和学科发展的动力机制。所以笔者认为在一些具体问题上的争论可以休矣,而应转移到大是大非问题上的争论上来,概言之,我们也只有在战略上是正确的,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在战术和技术上的正确性。, http://www.100md.com(陈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