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190656
302医院党委带领全院人员抗击非典纪实
http://www.100md.com 2003年7月14日 科技日报
     2003年3月5日下午四时许,一辆救护车停在了302医院南门口。3位病症“怪异”的患者被医护人员送进了感染一科病房。诊断结果出人意料:3位都是非典型肺炎病人!人们的神经一下绷紧了。首都抗击非典的第一声警报,在位于北京西郊的解放军302医院拉响。在病原不明、准备不足、尚无收治经验、缺少药品设备的情况下,院党委带领全院同志与非典疫魔打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遭遇战”……

    情况很快报告给了院长吕占秀和政委倪衡金。为给首都筑起第一道防线,两位主管果断采取应急措施:3月6日下午,安排著名专家陈菊梅、王凝芳教授进行了第一次专家会诊;7日傍晚,组织著名专家姜素椿、王凝芳教授等进行了第一次紧急抢救;8日下午,组织了由著名院士和姜素椿教授指导的第一例非典死亡者的尸体解剖;同日,又召开紧急办公会,成立了以吕占秀、倪衡金为组长的防治非典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和医疗抢救组、检查研究组、消毒隔离组、会诊专家指导组等10个“战斗组”;迅速建立了“全天候”电话指挥通道和院领导值班制度、每天“碰头会”制度、每日疫情病情上报制度。3月11日傍晚,院党委召开全院病区护士长和机关科长以上领导骨干会议,进行了战时动员,全院进入“战时状态”。全院人员要在这场“遭遇战”中,为北京同行趟出一条“血路”,打赢这场不见硝烟的战斗。
, 百拇医药
    疫情不断蔓延、病人不断增加;一批医护人员不幸被感染造成人手紧张;急救药品、器材和防护装备短缺;而在最紧张的时刻,上级指令该院立即接收地方医院转来的51名危重肝炎病人,又给救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加收肝炎病人,又不能发生交叉感染。面对诸多困难,院党委充分发挥了“一班人”的集体智慧和专家组的智囊作用:病房不够用,立即腾空第一栋病房楼,并随时准备腾空第二栋;收治条件要求高,立即对病房和“发热门诊”进行紧急改造。院务部领导带领着维修队的师傅们在短短几天里就建起隔断46个,约650平方米,并为每个病房增设了排风系统,配置了消毒设备,为扩大收容创造了条件。诊疗中遇到难题,院党委马上召开专家组和科室主任“诸葛亮会”、院内外专家“会诊会”。为了降低感染率,“一班人”又下了4道指令:重新划分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设专门岗哨控制人流、物流;进一步严格对非典患者的隔离管理;进一步严格一线医护人员的工作流程和着装程序,下班后严格实行集中隔离居住和轮换休整;进一步加强对垃圾、污水和污物的无害化处理。一线人手不够,党委决定统一整合救治力量,轮番上阵,分批轮休,使一线医护人员得以保持体力,提高了医护质量。到6月19日9时最后一名非典患者治愈出院,该院共收治非典患者155例,治愈出院144例,治愈率达92.90%。门诊工作人员、就诊的病人、其他住院病人、家属和老干部无一感染;除参加第一批抢救的部分医护人员外,其他工作人员无一感染;非典病人和疑似病人无一流出院外。
, 百拇医药
    院党委把这项艰巨任务看成一次严峻考验和实战检验,充分发挥了我党我军优良传统和政治工作的特有优势。鼓舞士气是打赢这场“遭遇战”的关键一招。许多党员向院党委递交了《请战书》、《决心书》,要求到第一线去。党委成员和政治机关各部门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思想动员。举行“签名仪式”,数百名工作人员在“万众一心,战胜非典”的条幅上签下名字;16名表现突出的医护人员光荣地成为中共预备党员,成为这场“遭遇战”中赴汤蹈火的新生力量;康复医护人员重返一线誓师大会上,15名医护人员面向国旗、党旗、军旗,发出了铿锵豪迈的誓言,被感染后正在康复的74岁老专家姜素椿闻讯也急忙加入了誓师。这段非常时期里,院党委先后批准成立了3个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针对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支部为大家缓解精神压力,有的教育大家注意严密保护自己,有的为大家解决实际困难。全体一线党员骨干不顾零距离接触的危险,始终站在战争最前沿。

    宣传一个典型,就是树起一面旗帜。在抗击非典的日日夜夜里,院党委及时宣传了一批先进典型。其中有“年过古稀、毅然冲上前线,身染非典、依旧顽强拼搏,以身试验、决心闯出新路”的74岁老教授姜素椿;有临危受命、临时代理科室主任的“杂病专家”周先志;有迎难而上、精心救治的主治医师聂为民;有勇挑重担、在特护中不幸感染,还在病榻上用40多封书信鼓励病友的主管护师吕艳清等。全院先后有17人分别受到全国、全军、北京市和总后的通报表彰,7个党支部被医院评为“先进党支部”,98名同志被分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全院工作人员用实际行动书写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全院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委成员总是挺身而出,率先垂范。副书记、院长吕占秀指挥战斗,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书记、政委倪衡金负责思想政治工作,为一线人员排忧解难,经常夜以继日地工作。支部委员、感染一科护士长唐永红和感染二科护士长王岩,都把家庭困难埋在心底,带领护士们深入病房,连续几十天不下“火线”。
, http://www.100md.com
    非典病毒变幻莫测,要撩开它神秘的面纱并非易事。在“遭遇战”刚刚打响时,院党委就决定坚持在一手抓临床救治的同时,用另一手狠抓科研攻关。“一班人”带领全院科研人员积极参加了国家、军队和北京市的非典防治科研工作,期望用“第二战场”的研究成果来支援临床一线。全院承担各类非典防治科研课题16项,合作课题6项。3个多月来已获得了4个“新发现”:临检中心主任毛远丽组织大家收集了近千份非典患者的血清标本,对20多种病毒抗体进行了检测筛查,提出了“非典病人血清铁降低时慎用补铁剂治疗”的观点,在临床治疗中极具参考价值;中心副主任王海滨,发现了能够反应非典患者机体天然免疫功能状态的快速检测方法,40分钟即可报告患者病情程度,为临床及时评估病情发展、评价疗效提供了重要参考指标,同时,他还研制出非典疑似病例排除诊断新方法,使隔离观察期缩短为一周;传染病研究所副所长程云领衔课题组,通过对32例患者55份血清的研究,发现非典病人感染后所产生的特殊抗肺组织的“自身抗体”,与免疫病理损伤密切相关。由此解释了激素治疗非典有效的原因,为阐明非典免疫致病机理和提高临床疗效,奠定了进一步研究的基础;病理科主任、全军传染病病理专业组组长赵景民,在对北京首例非典病死者的尸体解剖中,得出了冠状病毒是致病“元凶”,衣原体可能是“帮凶”的结论,提出了非典防治中应注重增强基础免疫能力的观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有力指导。由院专家组组长陈菊梅教授领导的课题组,对该院研制成功的国家级新药“复方鳖甲软肝片”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作为我国第一个治疗非典肺纤维化的新药,已于6月30日获准进入Ⅱ期临床试验。这一新药的开发应用,将为非典恢复期患者肺功能的彻底恢复、防止后遗症的发生起到重要作用。现在临床收治工作已经胜利结束,但科学研究工作仍在继续。院党委鼓励科研人员说:最后的胜利往往就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之中,我们愿和大家一起连续作战,不懈奋斗,继续登攀。非典病毒仍在不断地变异,它一“改头换面”,人们就不得不同它进行更深层的较量。不管这种较量要进行多久,最后的胜利属于不懈登攀的人们。, 百拇医药(申金仓 黄显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