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190786
七成学生怕与老师 专家解读师生交流匮乏症
http://www.100md.com 2003年7月15日 陆小娅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7月15日电最近某杂志公布了他们对8省市227名中小学生的调查结果,该调查发现,有三分之二的被调查者害怕与老师交流,75.8%的被访学生“很少、从来没有或想找但不敢主动与老师说话”;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博士张雨青认为这一调查结果可信度较高。中国青年报今日刊文指出:这种现象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发展。

    文章称,国外大量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发现,儿童和老师的关系,影响着儿童多方面的学校表现,而且对儿童今后的人格发展和社会适应产生长远的作用。甚至在一项追溯性的研究中发现,具有爱心、关怀和鼓励等特点的教师所教的学生,日后所取得的社会经济地位明显高于不具备这些特点的教师所教的学生。

    如果我们把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去考察的话,就会发现,影响老师与学生交流的因素有很多。

    首先是教育的功利化和工具化———培养“人材”而不是“人”,使得教育者不再把学生当作一个完整的、有着多方面发展需要的人来看。学生学习成绩好坏,升学率高低,成为教育界从上到下的关注焦点,甚至直接影响到老师的晋升、收入和尊严。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眼里有“分”无“人”,忽略学生的情感需要和社会性发展;只关注成绩好的学生,忽略成绩较差的学生,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次,过重的工作负担,使得老师信息超载,身心俱疲。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老师也会减少与学生的交流,以屏蔽信息,给自己留出一点点空间。特别是那些人数过多的班级,老师改作业都改不过来,哪里还有时间和学生交流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师生关系的冷漠与疏离,本身就是教师“耗竭”的症状,而并不意味着他们原本就缺乏爱和关怀。美国有一项研究曾发现,在超过2000人的学校里,就会出现冷漠化的现象。而我们现在,某些“好学校”不断扩张规模,班级不断增加人数,完全违反管理学的常识。在这种学校中,往往不仅师生之间缺乏交流沟通,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领导之间的交流沟通也十分匮乏,教师的怨言和牢骚甚多。

    第三,在我们的教师训练中,也没有教给老师们怎样与人交流和沟通,怎样处理自己的压力和情绪,怎样建构温暖互助的班级氛围,怎样在教学中创造更多的互动。教师既不知道与学生交流互动的重要性,也没有必要的方法和技巧。他们尝不到交流互动的甜头,也就不会增加交流互动的行为。

    最后,中国社会的急剧转型,也使老师和学生之间产生了较大的心理文化距离,使交流的内容和方式都产生错位。比如,很多老师仍然愿意扮演权威的角色,而孩子们更渴望平等的交流;孩子们喜欢的、关注的东西,老师往往不喜欢、不关注,“话不投机半句多”,双方自然渐行渐远。

    文章认为,治疗师生交流匮乏症,没有什么特效药。也许,预防比治疗更有效。通过法律法规,限制中小学班级人数,减轻教师负担;改变教育评价机制,体现“全人发展”的理念;在教师培训中,帮助他们理解孩子的需要和掌握与孩子交流互动的方法,多管齐下,才能慢慢有所转变。,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