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416417
疫情过后继续凑合?医护何时用上国标防护品
http://www.100md.com 2003年7月16日 《健康报》
     在国家出台医用口罩和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标准后,医院该用什么防护用品了?北京地坛医院护理部主任陈征说,我们还是用布防护服。这个回答实在有些让人吃惊。而打算这样做的医院不止地坛医院一家。

    陈征告诉记者,地坛医院在抗击SARS的战斗中共收治了300多位非典患者,其中大部分是重症病人,还有一批插管的患者,污染非常严重。除了早期有5名本院护士被感染外,再没有发生医务人员感染。陈征说:“我们没有特殊的防护设备,只是在进病房直接接触病人的时候才增加一件隔离服、一双手套、一个带鼻夹的口罩,穿脚套,戴护目镜。平时在半污染区,大家就戴12或16层的纱布口罩,穿一层防护服。许多医院的经验证明,用传统材料制作的防护用品,可以抵抗SARS,关键在于大家能不能认真落实各项消毒隔离制度。”在提到为什么不用国标防护用品这个问题时,陈征态度明确:“医生、护士一天要进出病房多少次,几十元一件的一次性隔离服,十几元一个的口罩,用一次就扔掉,我们用不起!”

    陈征的话很有代表性。其他几家医院的被采访者几乎都是这个观点:防护用品不光要防护有效,还要使用简单,穿着舒适,尤其重要的是,必须物美价廉。她们说,目前符合国标的防护用品不能全部做到上述四点。另外,国家也没有把使用国标防护品作为医院预防感染的法定用品,要做到这一步是以后的事。
, 百拇医药
    防止医院感染既有利于医务人员,更有利于到医院就医的群众。可是长期以来这件有利于所有人的好事,却一直没有清楚的规范。卫生部医政司护理处是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该处郭燕红处长说,要防止医院发生感染,必须要有正确的流程、正确的方法、正确的用品,少了哪一个环节,要控制感染都可能失败。或者说要“几个正确相加才是完全正确”。据郭处长介绍,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经过2000年的修订后,已经十分成熟,条款详细,有很强的针对性。“因为这个规范诞生于血的教训———沈阳妇儿医院发生柯萨奇病毒感染,造成数名婴儿死亡和深圳妇儿医院166例手术病人发生龟型分枝杆菌为主的混合感染。这个《规范》侧重的是正确的流程和正确的方法,对防止感染的正确用品没有规定,因为这不是卫生部的权限。”

    SARS期间,卫生部迅速制定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诊疗工作中医务人员防护指南》,提出医务人员使用的一次性防护服应当符合国家标准,使用的防护口罩应当是符合国家标准的一次性拱形医用防护口罩或者符合N95、FFP2标准的防护口罩。但是,这个规定对于医院来说,只是在收治SARS时有约束力。在其他时候,人们对“正确的用品”还是没有概念。“三缺一”,这就是医务人员防护管理的尴尬现状。
, 百拇医药
    “中国的医用防护用品标准严重滞后。”有人这样说。的确,在SARS之前,我国缺乏医用防护用品的标准体系。但是,在与SARS的全面战斗开始之后,医用防护口罩和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迅速问世,医用外科口罩的技术标准也已经制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司郝和平司长说:“今后,中国医用防护用品的发展目标是:系列完整、品种齐全、标准明确、生产规范。”对医用防护用品标准的“滞后”,医疗器械司标准处曹国芳处长说,这是以前没有市场需求的结果。过去医疗机构普遍采取的是自己制作或自行采购防护物品,从来没有一个部门和行业提出制定医用防护用品的要求。这次SARS来了,卫生部门重视了防护,我们就马上出台了医用防护口罩和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的技术标准,这就是需求、市场与标准的互动关系。希望医疗单位不断对医用防护品提要求,用市场需求推动标准提高、产品升级。

    医用口罩和医用防护服有了标准,就能更好地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吗?从事这个专业的人士对此的答复非常肯定。在北京医疗器械研究所,记者应邀参观了一个实验。在一台叫做滤过材料试验机的进口试验设备上,工作人员分别测试普通24层纱布口罩和国标医用口罩的过滤能力,结果,前者只是36%,后者则可达到95%以上。据参与制定医用口罩和医用防护服标准的专家介绍,医用防护用品在拉伸性、液体阻隔功能、抗静电性、皮肤刺激性、微生物指标、环氧乙烷残留量以及气流阻力、密合性等方面都有严格的技术要求,符合标准的防护用品和传统防护用品,防护效果不可同日而语。
, http://www.100md.com
    用品有了,可是因为“贵”而没人买没人用,怎么办?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管理科副主任李六亿研究员告诉记者,他们正在起草传染病临床治疗中防止感染的具体技术要求,她感到手中的笔很重。若根据《非典医务人员防护指南》、医用防护口罩和医用防护服标准,医务人员在接触传染途径和传染能力与SARS相似的传染病时,都应该使用符合标准要求的防护用品。但是,考虑到全国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距的现实,贫困地区、农村、偏远地区甚至中部地区的中小型医院能做到这些吗?如果允许采用变通的方法,“因地制宜”,发生了院内感染,甚至由此导致传染病扩散,又应该由谁承担责任?她说,这样的难题,靠专家是无法解决的。这是在SARS后,决策者必须想到的问题。

    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和体外诊断系统标准委员会副主任章兆园高级工程师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缺少信息沟通。她说,中国是织造布大国,有很强的制造医用防护用品原料和成品的能力。可是,国内的医疗单位很少向国内的生产企业购买产品,企业产品只好外销。在今年需要的时候,这些产品又远渡重洋“出口转内销”,这怎能不贵?她建议,建立信息渠道,沟通产销双方,集中采购,降低价格,就可以打破各自为政、舍近求远、舍贱求贵的怪圈。曹国芳则说,国家医用防护用品标准只针对防护品的质量提出要求,而不限制使用什么材料。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推动材料科学向高效、廉价的方向不断进步。

    陈征的愿望是:对用于特殊传染病的防护用品,最好由国家作为防疫物资进行储备,在发生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时发给一线,就像给战士发枪。她说:“算算投入产出比,这样做值得。”,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