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精神疾病 > 自杀
编号:10191964
专家关注大学生自杀问题 建议建立预警机制
http://www.100md.com 2003年7月21日 沈嘉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七月二十日电题:专家关注大学生自杀问题

    几天以来,北京大学的悼念与慨叹一直系在一个陨落的年轻生命上。这个能歌善舞,被称为“鸽子”的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大二女生,在七月十五日中午从宿舍楼九层一跃而下。

    自今年二月以来,北京、武汉、深圳三地高校已经至少失去了十四个年轻生命。四月十六日,北京师范大学一名研究生跳楼自杀。武汉市高校共发生学生自杀事件十二起,其中十人死亡。深圳大学两次发生学生跳楼自杀惨剧。

    此种问题早已引起专家的高度重视。

    专家分析,心理障碍、生理疾患、学习和就业压力、情感挫折、经济压力、家庭变故以及周边生活环境等诸多因素,都是学生自杀的直接原因。其中,激烈的学习竞争、就业竞争是学生自杀的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自我期望值过高,在学习上遇到挫折后产生很大的失落感和心理落差,也会导致学生走上不归路。有关报道指出,武汉自杀的学生中,有几人都在遗书里明确写着“对生活失去信心”。

    专家提出,对大学生心理状态,要采取积极性发掘而不是消极性暗示的态度,相对性而不是绝对性地看问题。人作为一个比较模糊的主体,很难用数字测量,又极易受误导和暗示,不能用几个案例或问卷就轻易下结论。在社会飞速进步的大变迁时代,所有人都面临不断的心理挑战和社会压力,不能简单说大学生群体比别的群体问题更多。

    专家强调,除要加强大学生的心理辅导与教育等长远举措外,还应建立预警干预机制。目前北京市部分高校已经着手建立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一个集普查、咨询、跟踪、干预调节一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初步形成。上海已启动高校“危机干预”工作。措施包括:在高校中推广心理辅导课;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有效阻止高校学生危及自身生命的行为发生等。就全国来看,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体系还处于起步阶段。

    专家建议,全社会要提倡关注生命本身的意义,不要让现代社会中的孤独与疏离感妨碍了人们之间的交往和倾听。正视“自杀”问题,而不是把非正常死亡加以掩盖,让厌世者能够及时得到与社会的接近、倾听与帮助。,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