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10192227
架起人文、科学、艺术和医学交流的桥梁 ——介绍赛克勒博士
http://www.100md.com 2003年7月10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3年第26期
    

    亚瑟M·赛克勒博士是一位精神病学家,美国犹太族,1913年8月生于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区,1987年5月在美国纽约去世,终年73岁。赛克勒博士不但是一位科学家,而且还是文物收藏家和慈善家。在纽约大学就读期间,他培养了自己在科学、艺术和人文学等多方面的兴趣,这些兴趣伴随他走过了一生。

    科学家

    赛克勒博士出生于一个普通美国家庭,靠半工半读完成了大学学业,1937年毕业于纽约大学医学院。毕业后一直从事精神病学的临床和科研工作,他一生发表有关精神病、代谢及营养学论文150余篇。他在1950年37岁时就被推选为第一届国际精神病大会的国际研究委员会主席,同年被任命为临床及实验精神病理杂志主编。在50年代后期,他对精神病的代谢兴趣扩展到饮食和营养因素在疾病病因和治疗中的作用。尽管当时学术界大多数人对鲍林(Linus Pauking)(两次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提出的维生素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并有可能在防治癌症等重要疾病中起重要作用持怀疑态度,赛克勒却率先支持鲍林。到80年代,鲍林的这些论点已进入医学研究领域的主流。1960年起,赛克勒开始创办医学论坛报,并将其推广到20个国家。1938年他在纽约建立的治疗研究实验室,一直在他的带领和指导下从事基础研究。
, http://www.100md.com
    为了促进医学和基础科学的发展,赛克勒博士建立和捐助了许多科学机构。1972年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建立了赛克勒医学院,1980年在美国纽约大学建成了赛克勒生物医学科学研究所,1985年在美国克拉克大学成立了赛克勒科学中心,1980年和1986年分别于美国塔夫茨大学建立了赛克勒生物医学科学院和大学赛克勒卫生信息交流中心。

    文物收藏家和慈善家

    赛克勒博士在艺术界的成就带有传奇色彩。他爱好之一就是参观博物馆和美术馆,并收藏了大量被别人忽视的艺术品。他对艺术的兴趣反映在他的慈善事业中,他出资在大都会艺术馆和普林斯顿大学建成了赛克勒美术馆,建造了哈佛大学赛克勒博物馆和华盛顿赛克勒亚洲艺术美术馆。1993年,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教学博物馆也正式开放了。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科学和艺术相距甚远,但是赛克勒博士却认为它们密不可分,引用他本人的话:“所有文化都是相辅相成的。在艺术领域里,我感受到的是情感部分,在科学世界中,我感受到的是智慧部分,这两部分都与人文学密不可分。”
, http://www.100md.com
    赛克勒博士与中国

    赛克勒博士性格开朗、精力充沛且广为交往。在我国抗日战争期间,他就开始关注中国。虽然当时他还要资助他的两个弟弟上学,但他还为白求恩医疗队捐款以支持我国抗战。1980年首次接受卫生部邀请访华,与卫生部领导和专家进行了友好会谈并签订了会谈纪要,内容包括1981年由他资助在天津召开国际营养会议并在中国创办中国医学论坛报等。

    1986年2月21日他还利用美国塔夫茨大学赛克勒卫生信息交流中心落成典礼之机,出资租用国际通讯卫星举办了由北京医科大学科研人员与塔夫茨大学科研人员通过卫星在电视屏幕前进行面对面的实时学术讨论,主题为“2000年医学科学的发展及医学信息的作用”。这是我国首次在中美之间通过国际卫星进行的学术讨论会。

    1986年9月赛克勒博士最后一次访华。在访问期间,他向北京大学捐资修建远东地区最现代化的考古教学博物馆,他还与文化部会谈举办赛克勒中, 百拇医药(中国医学论坛报前总编辑 胡启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