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伴NSVT的NIDCM患者胺碘酮较ICD经济、有效
本报讯 美国华盛顿特区华盛顿医学中心Adam等进行的一项随机分层研究显示,胺碘酮可作为非缺血性扩张性心肌病(NIDCM)伴无症状非持续性室速(NSVT)患者的首选治疗。(J Am Cokk Cardiok 2003,41∶1707)
研究纳入NIDCM伴NSVT患者103例,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0.35。将患者随机分为接受胺碘酮治疗和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置入两组。平均随访期为(2.0±1.3)年,主要终点为总病死率,次要终点包括心性猝死、非心性猝死、非心性死亡、晕厥、无心律失常生存率、生活质量和医疗费用。
结果显示,胺碘酮组与ICD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90%及96%,3年生存率分别为88%及87%,均无显著性差异(P=0.8)。两组的生活质量评估值也相似P>0.05。与ICD相比,胺碘酮仅有提高无心律失常生存率的趋势1年与3年的无心律失常生存率分别为78%对82%与63%对73%,P=0.1,并且治疗的第1年所需医疗费用相对较低分别为8879美元及22039美元,P=0.1。
以前所有的一级和二级预防研究结果提示,ICD比药物治疗更能有效地提高冠心病患者的长期生存率,这导致了美国过去几年内ICD应用的迅猛增长。在以往的研究中,虽然大多数或全部研究对象均为冠心病患者,但在临床实践中,却大有将这些结果应用到所有有潜在猝死危险的患者的趋势。尽管Adam等进行的研究也有局限性,如两组均未设立对照组,样本数小等,但该研究结果似乎与以往研究所认为的ICD优于胺碘酮的结论不同。在NIDCM伴NSVT的患者中,胺碘酮与ICD治疗组的总死亡率不仅没有统计学差异,而且胺碘酮治疗有性价比更好及预防症状性室速更为有效的趋势。
点评
近年来,AVID和MADIT-II等研究提示ICD在提高患者生存率方面比胺碘酮更有效,使得ICD有推广应用的趋势。本研究结果提示,对于NIDCM的患者,ICD并不优于胺碘酮,而且胺碘酮能更为有效地预防症状性室速,节省治疗费用。
吴学思, 百拇医药(吴嘉慧)
研究纳入NIDCM伴NSVT患者103例,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0.35。将患者随机分为接受胺碘酮治疗和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置入两组。平均随访期为(2.0±1.3)年,主要终点为总病死率,次要终点包括心性猝死、非心性猝死、非心性死亡、晕厥、无心律失常生存率、生活质量和医疗费用。
结果显示,胺碘酮组与ICD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90%及96%,3年生存率分别为88%及87%,均无显著性差异(P=0.8)。两组的生活质量评估值也相似P>0.05。与ICD相比,胺碘酮仅有提高无心律失常生存率的趋势1年与3年的无心律失常生存率分别为78%对82%与63%对73%,P=0.1,并且治疗的第1年所需医疗费用相对较低分别为8879美元及22039美元,P=0.1。
以前所有的一级和二级预防研究结果提示,ICD比药物治疗更能有效地提高冠心病患者的长期生存率,这导致了美国过去几年内ICD应用的迅猛增长。在以往的研究中,虽然大多数或全部研究对象均为冠心病患者,但在临床实践中,却大有将这些结果应用到所有有潜在猝死危险的患者的趋势。尽管Adam等进行的研究也有局限性,如两组均未设立对照组,样本数小等,但该研究结果似乎与以往研究所认为的ICD优于胺碘酮的结论不同。在NIDCM伴NSVT的患者中,胺碘酮与ICD治疗组的总死亡率不仅没有统计学差异,而且胺碘酮治疗有性价比更好及预防症状性室速更为有效的趋势。
点评
近年来,AVID和MADIT-II等研究提示ICD在提高患者生存率方面比胺碘酮更有效,使得ICD有推广应用的趋势。本研究结果提示,对于NIDCM的患者,ICD并不优于胺碘酮,而且胺碘酮能更为有效地预防症状性室速,节省治疗费用。
吴学思, 百拇医药(吴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