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伴NSVT的NIDCM患者胺碘酮较ICD经济、有效
本报讯 美国华盛顿特区华盛顿医学中心Adam等进行的一项随机分层研究显示,胺碘酮可作为非缺血性扩张性心肌病(NIDCM)伴无症状非持续性室速(NSVT)患者的首选治疗。(J Am Cokk Cardiok 2003,41∶1707)
研究纳入NIDCM伴NSVT患者103例,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0.35。将患者随机分为接受胺碘酮治疗和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置入两组。平均随访期为(2.0±1.3)年,主要终点为总病死率,次要终点包括心性猝死、非心性猝死、非心性死亡、晕厥、无心律失常生存率、生活质量和医疗费用。
结果显示,胺碘酮组与ICD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90%及96%,3年生存率分别为88%及87%,均无显著性差异(P=0.8)。两组的生活质量评估值也相似P>0.05 。与ICD相比,胺碘酮仅有提高无心律失常生存率的趋势1年与3年的无心律失常生存率分别为78%对82%与63%对73%,P=0.1 ,并且治疗的第1年所需医疗费用相对较低分别为8879美元及22039美元,P=0.1 。
以前所有的一级和二级预防研究结果提示,ICD比药物治疗更能有效地提高冠心病患者的长期生存率,这导致了美国过去几年内ICD应用的迅猛增长。在以往的研究中,虽然大多数或全部研究对象均为冠心病患者,但在临床实践中,却大有将这些结果应用到所有有潜在猝死危险的患者的趋势。尽管Adam等进行的研究也有局限性,如两组均未设立对照组,样本数小等,但该研究结果似乎与以往研究所认为的ICD优于胺碘酮的结论不同。在NIDCM伴NSVT的患者中,胺碘酮与ICD治疗组的总死亡率不仅没有统计学差异,而且胺碘酮治疗有性价比更好及预防症状性室速更为有效的趋势。
点评
近年来,AVID和MADIT-II等研究提示ICD在提高患者生存率方面比胺碘酮更有效,使得ICD有推广应用的趋势。本研究结果提示,对于NIDCM的患者,ICD并不优于胺碘酮,而且胺碘酮能更为有效地预防症状性室速,节省治疗费用。
吴学思(吴嘉慧)
闂佽娴烽弫濠氬磻婵犲洤绐楅柡鍥╁枔閳瑰秴鈹戦悩鍙夋悙婵☆偅锕㈤弻娑㈠Ψ閵忊剝鐝栭悷婊冨簻閹凤拷
闂傚倷鑳舵灙缂佺粯顨呴埢宥夊即閵忕姵鐎梺缁樺姉閸庛倝宕曞畝鍕厽闁逛即娼ф晶顔姐亜鎼搭垱瀚�
闂備浇宕垫慨鏉懨洪妶鍥e亾濮樼厧鐏︽い銏$懇楠炲鏁冮埀顒傜矆閸曨垱鐓熸俊顖濐嚙缁茶崵绱撳蹇斿
闂傚倷鑳堕幊鎾诲触鐎n剙鍨濋幖娣妼绾惧ジ鏌曟繛鐐珔闁告濞婇弻鈩冨緞鐎n亞鍔稿┑鈽嗗灲閹凤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