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综合信息 > 信息12
编号:10192539
凌昌全:抗癌中药缓释剂局部注射治疗肝癌
http://www.100md.com 2003年7月24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986期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能切除的肝癌仅占少数,且术后复发率高,因此对不能手术及手术后复发患者治疗方法的探讨一直是肝癌研究的重要课题。各种药物直接注入肝癌间质内,由于对肿瘤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效果明显而被广泛研究,超声引导技术的发展使这一方法的操作变得简便易行。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瘤内无水乙醇注射是不能切除小肝癌的有效疗法,但不适用于较大肝癌。

    中药治疗肿瘤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很多中药可用于肝癌的治疗,如斑蝥具有很强的抗肿瘤作用,而且其不抑制骨髓的特点为其它化疗药物所不及,并有提高机体免疫机能、抑制乙肝病毒复制、保护肝细胞的作用,因而在肝癌治疗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目前已有将去甲斑蝥素直接肿瘤内注射治疗肝癌的临床报道,然而由于肿瘤血流丰富,局部肿瘤内注射药物所形成的高浓度,只是一过性的,药物很快会被血流冲刷稀释,难以形成长时间的药理作用。

    为使这些具有前景的抗癌中药制剂能安全应用于临床,我们采用一种新型的药物缓释材料——泊洛沙姆407,将抗癌中药制成注射用缓释剂,通过进行深入而系统的实验研究,发现缓释剂注入肿瘤后可使药物缓慢释放,延长药物与肿瘤细胞的作用时间,同时降低全身药物浓度,达到了减毒增效的目的。
, 百拇医药
    缓释剂中采用的辅料泊洛沙姆407是一种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具有低温时为液体、体温下为凝胶的特性,随着凝胶逐步降解,混合其中的药物得以逐步释放,达到控释的目的。由于去甲斑螫素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存在着浓度、时间依赖关系,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增强;在较低浓度时,作用时间显得更为重要,所以将其制成缓释剂注射更为合理。临床前研究表明,去甲斑蝥素缓释剂型较普通剂型急性毒性明显减小,并且有增效作用。经150多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应用,结果发现,去甲斑蝥素——泊洛沙姆407缓释制剂组注射后除部分患者有轻至中度发热外,未见其他毒副反应;缓释制剂组与肝动脉化疗栓塞组(TACE)相比,两组间AFP下降率和肿瘤缩小率无统计学差异,而缓释制剂组临床症状缓解率明显优于TACE组。对II期肝癌患者,TACE组生存率略高于缓释制剂注射组,而IlI期肝癌患者,则缓释制剂组生存率略高于TACE治疗。由于TACE治疗副作用比较大,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去甲斑蝥素——泊洛沙姆407缓释剂局部注射治疗肝癌的方法则做到了“祛邪不伤正”,其综合疗效优于TACE治疗,因此,抗癌中药缓释剂肝癌内局部注射为已失去手术机会、不能耐受或不愿化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 百拇医药
    治疗适应证:原发性或继发性肝癌,肿瘤直径3cm以上,以3cm~5cm为最佳,数目少于3个,无腹水或少量腹水,局部皮肤无感染,无出血倾向,凝血功能正常,肝肾功能基本正常。

    治疗方法:去甲斑蝥素——泊洛沙姆407缓释注射剂,含去甲斑蝥素40mg/ml。患者取卧位,B超定位,皮肤消毒,于B超引导下将缓释剂经皮注射入肝肿瘤内,2~3ml/次,术后卧床观察4小时。

    典型病例介绍:患者赵×,男,78岁,住院号403764。肝门附近占位8cm×7cm,肝硬化腹水,白球蛋白比例倒置。因年龄大,肿瘤部位不佳,手术风险大,以及肝功能失代偿等原因,未行手术及化疗,遂予去甲斑蝥素缓释剂肝肿瘤内注射,每周1次,4次为1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结果肿瘤缩小至5cm×4cm,症状明显减轻,无明显副作用,生活如常,目前已存活28个月。

    作者简介

    凌昌全,男,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中医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现任全军中医学会副会长、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上海市中西医结合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西医结合学报》常务副主编。

    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研究近20年,尤其擅长肝癌的中西医结合防治。发表学术论文50篇,主编、副主编专著3部。获军队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3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上海市优秀发明二等奖1项,取得专利2项。,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肝胆疾病 > 肝胆肿瘤 > 原发性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