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192817
主题词:安乐死
http://www.100md.com 2003年7月28日 新华网
     胃癌患者王明成欲求安乐死而不得,再次引起社会关注,各媒体也纷纷发表法学家、医学家的不同看法,希望他们的声音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安乐死。

    [法律界的争论]

    立法实行安乐死违宪

    广东有政协委员在省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提出,应对无可救治的晚期癌症患者实行安乐死。但广东省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近日在会办该提案时指出,立法实行安乐死有违《宪法》。

    广东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表示,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的社会保障、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若立法实行安乐死,牵涉到法学、医学、伦理、道德等领域的相关问题,关键还在于违背了《宪法》的规定。

    该委员会认为,对任何未经法律处死的生命,人为地加以结束,不管实行安乐死是自愿与否,实际上是对生存权的剥夺,而生存权是《宪法》直接保护的权利。“安乐死的立法权属于专属立法权,地方不能就此立项。”
, http://www.100md.com
    广东省民政厅也指出,对于是否推行安乐死,法学界、医学界乃至国际社会争论已久,至今尚无定论。现在也只有北欧少数几个国家通过立法,让安乐死合法。确认安乐死的合法性在我国尚不完全具备条件,外部环境也未完全成熟。

    安乐死立法不违宪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薛瑞麟:违宪的说法是从法律条文的表述中推导出来的。我个人认为,这种说法很难成立。因为一般所指的安乐死都是本人自愿的,是公民个人的真实意愿,这不能算是违宪。但我认为,以中国目前的状况,不适宜过早地讨论安乐死立法问题。我国现阶段的伦理道德环境、公民素质水平都不是很成熟,如果安乐死合法化,可能会出现很多问题。

    医学界与法学界对安乐死有过很多研讨。

    支持安乐死合法化的人认为,应该尊重个人对死亡方式的选择,安乐死符合人道主义的原则。而在现有的法律环境下,帮助实施安乐死的医生、家属都涉嫌故意杀人罪。因此,他们希望通过安乐死立法解除这些人的法律责任。部分反对立法的专家则认为,安乐死无论自愿与否都是人为地剥夺他人的生存权,如果使其合法化,可能给谋杀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罪行打开了通道。还有一些人跟我的观点一样,认为现在还不适宜讨论这个问题。
, 百拇医药
    [社会学家如是说]

    某些安乐死是社会悲剧

    社会学家袁岳:一个家庭应付一场疾病就像一个国家迎接一场战争。生和死,实际上是一个决定。如果你得了病,你会得到周围人传递的信息,希望你生,还是死。希望你生,人们就会提供资源支持,希望你死,人们就会拒绝提供支持。

    一个敏感而有尊严的人,会解读周围的信息。如果他感到自己已经被放弃了,肉体痛苦再加上精神痛苦,将是完全无法忍受的。如果这时候他提出安乐死,那意味着他要求的不是安乐,而是他不希望再跟这个世界有任何联系了。

    这样的安乐死,是社会悲剧。

    生才是人的本能

    上海肿瘤医院医生方银忠:基于农村目前这种状态,对安乐死讨论表示担忧。
, 百拇医药
    我们村子里的一个中学老师得了食道癌。他只有30多岁,文化比别人高一点,懂得开刀以后还可能长期存活。他想努力一把,就去山东开了刀。回来半年后他去世了。这事情都过去三四年了,村里人还在骂他,为什么?他给家里人留下8000元的债务。村里人认为他不该这样。

    支持安乐死立法的专家认为,严谨立法就可以避免安乐死被滥用,但完美的条文和民众的理解是两回事。如果允许安乐死成为规则,一个得了绝症的农村老人将会承受多大的压力?我担心,即使他自己不想死,也会被社会的眼球压死。安乐吗?恐怕真是一把辛酸泪了。

    生,才是人的本能。尤其在中国。

    最怕医生“热情过头”

    广州市中医院肿瘤科主任张华:临床常常可以见到,患者死因不是因为癌症本身造成,而是由于不恰当的杀伤性治疗所致。对于晚期癌症患者,治疗更重要的是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现在有些国家将晚期癌症患者送回家中休养,似乎不太人道,但我们个别肿瘤医生却对病人“热情过了头”,让一个即将离世的病人还躺在手术台上,加重病人的痛苦,这样只会“逼”病人寻求安乐死!
, 百拇医药
    真实意愿如何判断

    上海中山医院血管外科医生高斌:实际上,重病之人,对生命的留恋往往是超乎常人想象的。在剧烈疼痛中,经常有病人大叫:还不如让我死了。但是只要有间歇期,哪怕只有短短5分钟,他们都会表现出求生的欲望,珍惜片刻的安宁,虽然这珍惜看来那么令人心酸。

    除非一个人在生病之前就有遗嘱,否则,对于那些在疼痛和平静之间摇摆的病人,如何判断他哪个时刻的哪句话代表他的真实意愿?

    疾病考验能力和亲情

    上海一家三甲医院医生陈南(化名):医疗保险没有覆盖到广大农村,农民看病完全自费。如果是晚期癌症病人,放弃治疗的比比皆是。即使来住院的癌症病人,也很少坚持到最后。所谓最后,就是医疗再也不能提高生存质量,医疗上真正可以进入安乐死讨论的阶段。

    有时候家庭关系和经济实力是相关的。放弃治疗的病人和家属的表情完全是麻木的。这种麻木是冷漠与绝望的混杂。

    关怀比安乐死更重要

    上海新华医院宁养院教授陈强:在中国,无论是对病人的生理还是心理,该做的都还有很多。仅从疼痛控制来说,从接诊的晚期癌症病人反馈前期治疗情况来看,甚至在上海,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癌痛患者全程无痛的“三阶梯止痛疗法”也没有得到完全的普及。如果我们在100个要求安乐死的人身上,该给的各种照顾及治疗、心理支持都给了,还有5个或10个人说:让我安乐死吧!再谈安乐死也不迟。

    也许对末期病人而言,关怀,比讨论要不要施行安乐死更重要。,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