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文摘专辑
编号:10193385
代谢及内分泌疾病诊疗案例(2003.07.28)
http://www.100md.com 2003年7月28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988期
     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四川石棉县中医院的魏华等观察了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所采用的诊断标准:参照1998年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有糖尿病史,手脚发麻、疼痛、感觉障碍等,查体腱反射减退,肌电图检查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具体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根据病情选择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使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以下,尿糖(+)即进行神经病变的治疗。治疗组用川芎嗪注射液。具体用法:24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每日1次静滴,15日为1疗程,休息1周后可行第二个疗程。对照组用654~230mg加生理盐水500ml,每日1次静滴,疗程同治疗组。所采用的疗效标准为:显效:四肢感觉障碍、麻木疼痛等症状消失,腱反射减退明显改善,肌电图检查传导速度显著改善。有效:四肢感觉障碍,麻木疼痛等症状减轻,腱反射减退有所恢复,肌电图检查传导速度有所改善。无效:症状体征及肌电图检查无改善。经治疗后结果如下:治疗组30例,显效11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7%;对照组30例,显效5例,有效11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53.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据此认为,川芎嗪注射液具有活血化瘀、通络之功效,用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满意。详见《实用中医药杂志》2003年第19卷第3期第123页。
, 百拇医药
    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多发性糖尿病神经病变

    据悉,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人民医院的周黎医师等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了多发性糖尿病神经病变45例,并与常规治疗45例作了对照观察。

    他们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用美吡达、拜唐苹口服或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血压。治疗组并用加味补阳还五汤,其药物由黄芪、桃仁、红花等12味中药组成。每日1剂水煎服,3个月为1疗程。治疗组与对照组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进行比较,结果是治疗组45例中,显效10例,好转18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62.2%;对照组45例中,显效6例,好转12例,无效27例,总有效率4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迄今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目前一般认为与高血糖所致的代谢紊乱和微血管障碍有关;中医则认为其发病机理主要是先天肾气不足,后天脾失健运,以致水谷精微不能蒸化吸收利用,滞于血脉之中,表现为血瘀症侯,因此其病机关键在于气虚血瘀,治疗上以补气活血化瘀为主。以上所述周黎医师等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多发性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观察结果表明,该方剂起到了大补脾胃元气及活血化瘀的作用,直达病所,取效极佳。《浙江中医杂志》2003年38卷5期中登载了周黎医师等撰写此观察文章的全文。
, 百拇医药
    中药内服配合穴位埋线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其治疗主要靠口服甲状腺素片,但因剂量不易掌握、副作用大,且需终生服药,故给患者的精神和躯体造成很大负担。

    据悉,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的曹金梅医师采用中药内服配合穴位埋线的方法治疗了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36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她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给治疗组行穴位埋线治疗,2周1次,共治疗6次,同时口服抑减胶囊(由仙茅、仙灵脾、泽泻等药物组成),每次3粒,每日3次。按规定口服加衡片,根据甲状腺功能测定结果逐渐减量,直到停药。对照组用加衡片每次1片,每日3次口服,45日后减为每次1片,每日2次口服,甲状腺功能测定恢复正常时,减为每日1片晨服,长期服用,不停药。经治疗后,治疗组36例中,治愈25例,好转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7.22%;对照组30例中,治愈14例,好转16例,总有效率达100%。治疗组中的25例,在6~12个月内停服加衡片,只服中药抑减胶囊,随访1年未见复发,而对照组需终生服用加衡片,一旦停药极易复发。
, 百拇医药
    曹金梅医师认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属中医“虚劳”范畴,温阳利水益气是治疗该症的基本法则,内服温阳利水益气之剂,配合穴位埋线,达到长久刺激的目的,并辅以西药,临床疗效满意。欲知详情,可阅《浙江中医杂志》2003年38卷第5期。

    辨病论治2型糖尿病并发肾病

    陈大舜、曲晓璐在《中医药学刊》2003年第2期上撰文探讨了2型糖尿病并发肾病的主证型及观察降糖益肾方的临床疗效。诊断标准:糠尿病参照WHO于1999年公布的新标准(钱荣立摘译,中国糖尿病杂志,2000,8(1):5),糠尿病肾病参照Mogensen分期标准,和卫生部1993年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相关标准。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夹瘀证。方法:随机分为三组,均用糖适平每次30mg,日2次口服。本组用降糖益肾方,药物组成:熟地、山茱萸、黄芪、菟丝子、黄连、蒲黄、丹参、牛膝、玉米须等。用法:日1剂水煎服。中药对照组用中汇糖脉康颗粒(中国中医研究院中汇制药公司)每次5g,日3次冲服。西药对照组用培哚普利每次4mg,日1次。均以4周为1疗程。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糖尿病肾病:显效:症状基本消失,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8.3mmol/L,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较治疗前减少30%以上,肾功能检查明显改善。有效:症状明显改善,空腹血糖<8.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mmol/L,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较治疗前减少10%~30%,肾功能检查有所改善。无效:症状无改善,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未达有效标准。临床控制:积分比≥95%。显效:60%≤积分比<95%。有效:30%≤积分比<60%。无效:积分比达不到有效标准。结果:治疗2个疗程,本组29例,显效18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2%;中药组28例,显效8例,有效9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60.7%;西药组29例,显效15例,有效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2.8%。组间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本组疗效优于中药组,显效高于西药组。各组气阴两虚夹瘀证疗效比较:本组总有效率96.6%;中药组总有效率82.1%;西药组总有效率75.9%;本组总有效率及临床控制率均优于西药组(P<0.05,P<0.01);其余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各组治疗前后血FBG、2HBG、HbAlc比较除中药组HBG外,其余各项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HbAlc本组与西药组优于治疗前(P<0.01);中药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
, 百拇医药
    本组治疗后FBG的降低与中药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各项组间同期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连续治疗6个月后各组尿微量白蛋白(UAER)排泄率比较:本组UAER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6个月优于治疗后8周(P<0.01);本组与中药组同期疗效比较,UAER明显降低(P<0.01);本组与西药C1组有同等疗效,西药C2组治疗后6月UAER的减少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治疗后8周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肌酐、血尿素氮二项指标,各组治疗不同阶段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本方滋阴补肾,益气活血,疗效满意。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北京密云县中医院高永前观察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均按糖尿病饮食、运动基本疗法,合理应用口服降糖药,重视高血压和高血脂的针对性治疗。并用盐酸川芎嗪注射液120mg(北京第四制药厂生产,批号:981048)加0.9%生理盐水250ml,日1次静滴;用酚妥拉明10mg、654~2
, 百拇医药
    10mg加0.9%生理盐水500ml,日1次静滴;合并指甲旁感染、皮肤破溃者,外用庆大霉素8万U、川芎嗪40mg、胰岛素4U兑匀加生理盐水适量稀释,浸透纱布,局部湿敷后包扎固定,24小时换药1次。并用基本方,药物组成:生黄芪30g,鸡血藤30g,丹参30g,太子参15g,丝瓜络15g,北沙参20g,枸杞子12g,当归10g,桃仁10g,枳壳6g,枳实6g,炙甘草6g。随症加减:上肢为重者加桑枝10g;下肢为重者加川牛膝10g;偏于阴虚者加夏枯草30g,生地黄10g,石斛10g,山茱萸10g;偏于阳虚者酌加菟丝子10g,淫羊藿10g,鹿角胶(烊化)10g,桂枝3g;夹痰湿内蕴者,酌加鹿角胶(烊化)、白芥子、苍术各10g;夹湿热内蕴者,去太子参、北沙参,酌加苍术10g,黄柏10g,萆薢10g,生薏苡仁30g,泽兰15g。用法:日1剂水煎服。均14日为1疗程。疗效标准:显效:自觉症状消失,深浅感觉及腱反射基本恢复正常,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较前增加5m/秒以上或恢复正常。有效:自觉症状明显减轻,深浅感觉及腱反射未能完全恢复正常,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较前增加<5m/秒。无效:自觉症状无好转,深浅感觉及腱反射无改善,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无变化。结果:本组45例,显效24例,有效1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33%。结论:中药益气养阴、化瘀通络,川芎嗪活血通脉,结合西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满意。
, 百拇医药
    详见《新中医》2003年35卷3期37~38页。

    中西药合用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

    福建莆田市第二医院的刘文奇等观察了中西药合用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临床疗效。诊断标准:参照有关文献(张曼华,中国糖尿病杂志,1996,4(3):191)拟定诊断标准。有恶心、呕吐、胃胀、早饱四个症状中之任2个症状,可伴上腹疼痛、厌食、不知饥饿、食欲不振等;胃电图检查提示胃慢波频率低于每分钟2周,连续检测4分钟,取平均值为准;确切的糖尿病病程在3年以上,并同时有其他部位神经病变的证据,如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症状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减慢等;就诊时空腹血糖不超过8.3mmol/L;能排除其他原因所导致的相应改变,如一般性消化不良,胃部肿瘤等。具体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结合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均用吗丁啉每次10mg,每日3次口服,用控制血糖药。结合组并用行气降逆方,药物组成为:法夏10g,陈皮10g,莱菔子10g,三棱10g,竹茹10g,鸡内金10g,枳壳15g。在治疗中随症加减:胃胀突出者加厚朴
, 百拇医药
    6g,青皮10g;上腹疼痛者加木香10g,香附10g;厌食、食欲不振者加佩兰6g,黄连6g;不知饥饿者加神曲15g。具体用法:每日1剂,先以约30℃的温水浸泡30分钟,继以武火煮沸后再以文火煎煮15分钟,分3次服。两组疗程均为1周。所采用的疗效标准为: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胃电图检查连续4分钟,平均每分钟胃慢波不低于3周。有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或显著减轻,胃电图检查连续4分钟,平均每分钟胃慢波比治疗前增加不少于半周。无效:达不到以上标准者。经治疗后结果如下:结合组32例,治愈21例,有效9例,无效2例,治愈率为65.6%;对照组33例,治愈11例,有效10例,无效12例,治愈率为33.3%;结合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据此认为,上述行气降逆方行气降逆,消食导滞,联合吗丁啉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疗效显著。详见《实用中医药杂志》2003年第19卷第3期第136页。,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中医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