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193423
橘井杏林为民健 踏遍千山人未老
http://www.100md.com 2003年7月3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990期
     --记江阴市药检所退休干部、中药专家潘纲

    江南梅雨季节的一个闷热的午后,我来到江苏省江阴市小塔巷潘纲的家。那是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一幢老式楼房的底层,80平方米左右的居室,没有任何装修,更没有时尚的家具。书桌上的一盆吊兰青翠欲滴、生气勃勃。墙壁上潘纲的自勉联“杏林探微得妙手,痌瘝在抱献真情”,尽显主人的孜孜追求与落落胸怀。

    今年74岁的潘纲,出身中医药世家,虽然仅有中学文化,但靠着勤奋好学和刻苦钻研,终于从一名普通的医药工作者,成长为主任中药师。退休前,担任江阴市药检所所长、被聘为江苏省卫生厅科技评审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研究会中药专业常务委员。而潘纲只谦虚地自称“百草翁”。是啊,百草是中医药之根本。我国古代有“神农尝百草”、“李时珍辨百草”的故事。老潘对中草药充满深深的情感,寄予无限的希望。为了调查药源、考证求真,他不知爬了多少山、采了多少药。福建、江西、安徽、四川、浙江、云南、广西等地的山区都留下了他攀登跋涉的足迹。省内主要的山区以及江阴的33座山,他更是无一遗漏地跑遍了。从而摸清了江苏境内及江阴地区800多种中草药的详尽情况,编写出了《江阴中药资源考察》调查报告。
, http://www.100md.com
    为纠正中药存在的“名实混淆,科属混乱”的现象,在经过充分调查研究,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他在中药基源考证上纠误40多种,为中药材的正本清源作出了贡献。1981年6月,老潘耗18年心血凝成的57万余字的《中药材商品知识》一书,由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中科院学部委员、中国药学院院长叶橘泉教授读后著文称道:“这是中药工作者不可多得的一部好书”,并破例接收潘纲为“关门弟子”。自此以后,潘纲以“振兴中医,造福人民”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锲而不舍,著书立说。

    20多年来,他先后编著出版了《易混淆的中药材鉴别》、《常用中成药手册》、《中药材真伪鉴别》等10部书,发表《中药不灵之我见》、《关于中药工作存在问题和改进意见》、《实行中药标准化势在必行》等论文38篇,共计250万余字。

    1993年,从江阴市药检所领导岗位退休的潘纲,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退而不休,奉献余热。六十岁以后,他学起了日语,以广泛收集国外中医药信息和研究成果。他努力发掘中医药学这个伟大的宝库,结合实际,重点研究了“矽肺”、“酒精肝损伤”、“铅中毒”以及“男性病”的防治。根据乡镇企业的需求,开展了“地龙防治皮肤皲裂”、“肥鱼灵防治鱼瘟病”、“育蚌灵防治蚌瘟病”等5个项目的科学研究,并取得了可喜成果。其中1项成果获江苏省科技进步3等奖,3项成果获江阴市科技进步3等奖,1项成果获江阴市科技成果4等奖。退休以后的潘纲,更是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总结实践经验,丰富岐黄之识。9年多来撰写出版了《中医临证用药歌诀》、《中医临证心得集》等5部著作。他还根据历年收集到的民间药方,以及在查假中发现的中药伪品,写出了70首简明通俗的《中药诗歌》,既有知识性,又有文化味。为了减轻病人负担,他退休后还常常上山采集中草药。平时,他把自己和家庭的生活水平降到最低限度,把省下的钱都花在发展中医药事业和为群众治病上。并先后拿出自己的稿费和科研成果费三万余元,资助医学会和药检所购买图书、仪器,筹建江阴市老科协卫生分会。

    “淡泊一生两袖清,惜阴积学乐艰辛。春蚕自缚平生意,回首叩胸无愧心。”潘纲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 百拇医药(徐立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