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352943
一次特殊的拜访
http://www.100md.com 2003年7月31日
     一层由四、五间房子构成的平房坐落于昆明市东郊,这就是昆明市卫生局“非典”应急医疗队的临时休息住所,房子粉刷得雪白,墙角有了常青藤的影子。我轻轻敲开了左侧的第一间房,见到了我今要拜访的人,延安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邓洁老师!

    2003年春天,天气似乎比往年要暖和些,而过去尚不为医学界认识的非典型肺炎悄悄地在世界各地蔓延、威胁着人民群众的健康。而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云南卫生局要组织成立“非典”应急医疗队。邓老师得知这一消息后,便努力说服家人,积极报名,要求参加医疗队。危急关关,方显豪情,她要以实际行动去实战《苏波克拉底誓言》。

    医疗队由几支队伍组成,邓老师所在的昆明市卫生局延安医院应急医疗队有15名成员,分别是由6名医师、6名护士、1名队长及2名司机组成,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确保现场所救治处理及诊疗应急支援,具体说就是如省内一旦出现疫情,应急医疗队将对全省农村SARS进行现救治处理;对各地的诊疗、地县定点医院、昆明地区有关治疗中心等提供应急支援。
, 百拇医药
    在医疗队中的工作是紧张而繁忙的。刚见到邓老师时,她告诉我:“就在到达前两分钟,她们才刚结束一个培训活动。当天上午旬甸县一例凝似SARS病人需要诊,医疗队派出5名医务人员赶赴现场。此类事情随时会发生,每个医疗队员随时要做好“备战”准备。邓老师抺了抺额头上的汗水,领着我到了后院那爬滿常青藤的凉亭中坐下之后,她给我讲述了最近在医疗队的工作情况。

    5月9日加入医疗队成立后,片刻都没休息,接着就开始紧张而严肃的培训工作。5月10日医疗队接上级通知筹建昆明市SARS留验站,并对留验站工作人员进行SARS诊治的实战演练。延安医院医疗队在20分钟内穿好4层防护服并赶到昆明市传染病医院学习现场,并准确无误地对模拟病人进行救治。邓老师负责一重病SARS并频发室性早搏病人的救治,并圆满完成救治任务,接下来的时间邓老师主要留验站。留验站中有呼吸机、血气分析仪、心电图机及相关各种抢救药品、治疗药品等整套防治“非典”的设备。以确保一旦哪里出现SARS病人,应急医疗队能立即奔赴现场,进行快速诊断和就地隔离实施救治,把疫情和病源控制在最小范围和初始状态。由于邓老师是心内科医生,因此在留验站时,她的主要工作就是负责心电监护、心电图机的管理,对重症病人出现心血管方面的危象时,要作出迅速而又及时的处理。
, 百拇医药
    医疗队的队员必须接受相关的严格培训,包括自我防护,反应速度及相关治疗仪器的使用和对危急重症病人的救治及处理。进入医疗队的当晚就进行了一次“非典”应急的演练,当时,邓老师说,演练的总体来说还是成功的,但还是有一些细节问题没注意到。然后,接下来的培训工作更是辛苦,单是训练穿脱隔离衣,有时一天就可达7-8次。4层的隔离衣,再加上头面部等全身的防护,往往是隔离衣都能扭出汗水来。皮肤有时都被汗水浸得发红,又痒又痛的,但咬咬牙仍坚持下来了。对于相关的一些仪器的操作自是不在话下,全都掌握住了。

    在训练过程中,若接到通知,某地某车站等等有情况发生,有体温过高者,那医疗队就得马上出诊。像类情况已发生了几次,就最近的一次来说,两天前,也就是5月25日凌晨1点接到紧急通知:5月23日由广州开往昆明的1165次列车的4号车厢上,有一病人发热体温达40摄氏度。但此人已于24日贵州兴义下车,后被当地留观。因此车厢中剩下的87人到昆明后则必须通过检查后留观,邓老师所在的医疗队接到通知后,迅速穿戴好防护服,同时把相关仪器准备齐全,凌晨3点,当87名留验人员到达留验站时,医疗队人员仅用20分钟就把这87人安顿下来,邓老师对他们进行了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检测,对每一个留观病人都认真询问,毫不放松,并进行体检、测量体温,2个小时后工作才告一段落。终于得以喘口气时,天边已微亮了,正象邓老师说的:“抗非典是场所没有硝烟的战斗,你得随时做好战斗准备。”
, http://www.100md.com
    美丽的白衣、柔弱的外套,但却有着坚韧的信念。邓老师在科里也是这样的一个人,她曾把自己比喻成为一个陀螺,不停的旋转,每天清晨一睁开眼,脑里就想着一天的工作,怎样处理病人的病情、怎样给实习的同学多讲一些实战的知识。由于邓老师在科里表现突出,工作成绩优异,曾几度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到科里实习的同学都敬佩邓老师,认为她是一个优秀的临床带教老师;病人感激她、感谢她,感谢她的耐心与体贴,更感谢她精练的技术。曾在大雨滂沱的夜晚,邓老师冒雨赶往医院,为救治一位突发心律失常的患者,后来患者是渡过危险期了,而邓老师已是满身疲惫,却没有一句怨言。常做手术的她射频消融,虽穿了铅衣,但总避免不了还是被辐射,双手上满了与她年龄不相符的大大小小的灰褐色的斑。要说不在乎,那是骗人的,但她也只是说:“这就是我的职责”。

    好的精力几乎全放在了工作上,问及家里时,邓医生说:“想家呀,怎么不想呢!到现在20多天了,都没和家人见过面,只是偶尔通个电话。”提及女儿,邓医生先是有些愧疚,而后又欣慰的笑着说:“女儿常催我回家,她今年12岁了刚好小学毕业升学考,也没时间照顾她。不过,以前她都靠父母,现在我不在身边,居然也懂事了,还帮忙家里做事。”顿了顿,邓医生眼眶微红的说:“就是对不住老父亲,我来时他正住院呢……”邓医生父亲70多岁了,身体不好,患了风湿性心脏病,这次主要因伴心房纤颤而住院,身为心内科医生,这本是她的强项。邓医生说:“以前老父亲发病时,能及时用药物控制住,现在却不在父亲身边,心里非常担心老人家的情况,直觉得对不住老人家……”
, 百拇医药
    众志成城抗非典,象邓老师一样奋战在抗击非典一线的广大医务工作者无疑是勇士、英雄。而在她们的身后还有许许多多人在黙黙地奉献,家人的理解、同事的支持、领导的关心……科上的姚主任、钱主任经常打来电话嘘寒问暖,激励她做好工作!现在科上少了邓老师,她的许多工作都是由其他同事分担的。身体本就不太好的姚主任、钱主任亲自帮她管病人,同时坚持出专家门诊,以实际行动来支持邓老师的工作!

    “非典”犹如警钟,让中国人前所未有的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意识到自我保健的重要性、意识到健全国家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性、意识到生命的脆弱和意义、意识到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如此息息相关的联系……他就是这样突然的降临了,让我们别无选择。但是至少我们可以选择自己应对的态度—乐观而积极!同时做为社会的一分子,应像邓老师他们一样忠诚于自己的职责,兢兢业业、追求卓越、全力以赴!

    不忍再打扰邓医生难得的午休时间,我告辞了,走时,刚巧留验站的一批病人解除隔离,欢呼着正准备离开,回头望,那平房墙壁下的常青藤迎风轻轻摇摆着……,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