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验方秘方 > 中药偏方验方?
编号:10195121
瘁症
http://www.100md.com 2003年8月1日 华人中医中药园地
     瘁证治疗体会

    瘁证,是指人体肌表经络遭受风寒湿等外邪侵袭后,气血运行失常,因而引起肢体,关节等处疼痛,竣楚、麻木、重着等的一种疾患。为临床极为常见的病证之一。

    瘁证,一般分成风寒湿瘁和热瘁两类。它的病机,早在《素问·瘁论》中已经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瘁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瘁:寒气胜者为痛瘁;湿气胜者为著瘴也。”宋代严用和《济生方》又进一步明确说明:“……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瘁也。”至于热瘁,清代尤在泾在《金匮翼》中有说:“腑脏经络,先有蓄热,而复遇风寒湿气客之,热为寒郁,气不得通,久之寒亦化热,则热瘁翕然而闷也。”可见,患者素来体质的不同,乃是分别构成风寒湿瘁与热瘁的主要因素。

    (1)风寒湿瘁

    我对病久体虚的风寒湿瘁,常以清代喻嘉言《医门法律》的三瘁汤加以化裁。内寒湿痹患者,病久常兼肝肾虚损,气血不足。三痹汤,既有秦艽、防风、细辛、桂心、独活等药的祛风散寒除湿,宣瘁止痛:复有人参、黄芪、茯苓、甘草、当归、川芎、芍药、熟地、续断、杜仲、牛膝、生姜、大枣等药的益气血,补肝肾,强筋骨,和营卫,增强抗病能力。
, http://www.100md.com
    治疗风胜的行瘁,常于方中加海风藤、鸡血藤、络藤等药,以助活血祛风之力,根据个人经验,上述植物藤类药,善走经络,活血除风,柔而不刚,颇有效果。

    治疗寒胜的痛痹,常于方中加入川草乌或附片,麻黄等药,以助温经散寒之力。

    治疗湿胜的著瘴,常于方中加入羌活,独活,苍术、苡仁等药,以助燥湿渗湿之力。

    根据个人实践,在运用上述化裁的三痹汤时,不论偏于风寒湿何种病邪,如系病论体虚,均须坚持守方,要连续服用10~20剂以上。如果因气候寒冷变化诱发而其病证加剧时,需加重方中药品的份量,不能挫其内外合邪之病势。

    对老年风寒湿瘁患者,必须加入温补肾督阳气之品,如:补骨脂、巴戟天、鹿角霜、肉苁蓉、仙茅之属。老年瘁证患者,其肾督阳气常呈疲惫虚衰,所以其痹证延绵不已,如不加入温补肾督阳气之品,就难以收效。
, 百拇医药
    (2)热瘁

    我对热瘁的治疗,常以金、张元素《医学启源》的当归拈痛汤加减化裁,当归拈痛汤的组成是以羌活、防风,苍术、升麻、葛根等药透关利节、胜湿除风;以苦参、黄

    芩、知母、茵陈、猪苓、泽泻等药苦以泄热,淡以渗湿;以人参、白术、当归、甘草、芍药培中土,理气血,而使t:述苦寒药品不臻伤胃。此方主旨,正如张氏自注所云:“气味相合,上下分消,其湿气得以宣通矣。”

    其风胜而关节疼痛游走者,加海风藤、鸡血藤、络石藤等藤类药助其除风通络。

    其湿胜而关节疼痛重着麻木者,则加滑石、防已、车前于等药助其清渗湿邪。

    其热胜而关节疼痛灼热红肿者,则加银花藤、连翘、夏枯草、板兰根等助其清热解毒。

    (3)典型病例,例一:郑××,男,46岁。1981年12月22日初诊。患者就诊时由家属背扶而来,据述关节疼痛已20余年,常因气候寒冷变化而增剧,经多方治疗少效。兹值冬今,病又加剧。现诊:下肢膝踝关节呈游走性疼痛,略有肿胀,肤色苍白、屈伸不利。面色光白无华,神气疲乏。脉浮紧,舌淡苔白。证届风寒湿痹,以痛痹、行痹为主。治予温经散寒祛风,兼益气血,补肝肾。
, 百拇医药
    处方:秦艽、防风各9克,细辛3克,独活6克,川草乌各5克,麻黄6克,鸡血藤9克,当归6克,川芎、白芍、桂枝各9克,党参1;克,茯苓12克,黄茂20克,炙甘草6克,杜仲、续断、熟地各15克,牛膝9克。另冲服蜂密少许,以解川草乌毒性。

    上方服20剂后,患者下肢关节疼痛消失,肿胀亦消,行走已趋正常。

    例二:戴××,男,68岁。1982年4月23日初诊。患者自述患关节疼痛和腰脊疼痛已10余年,每遇天气寒冷变化加剧。现诊:有下肢关节和腰脊疼痛甚剧,屈伸不利,神疲不振,肢体酸软无力,四未欠温,脉沉迟无力,舌嫩苔白滑。证属老年痛瘁,复兼肾督阳气虚衰。治予温经散寒,兼补肾督阳气。

    处方:独活6克,秦艽9克,防风6克,细辛5克,挂心3克,(研细末用汤药冲服),当归6克,川芎9克,白芍9克,熟地、党参、黄茂各15克,茯苓12克,杜仲、川续断各15克,牛膝、鹿角霜、补骨脂、巴戟天、肉苁蓉、仙茅各9克,炙甘草6克。
, 百拇医药
    上方服6剂后,复诊时患者自述右下肢和腰脊的疼痛已明显减轻,嘱患者续服6剂,服后疼痛已基本消失。因思者系外地而来,不便久留,要求带药回去泡酒长期调治。乃以此方6剂,嘱患者用白酒6斤,浸泡l周后用纱布过泸药渣后饮服。每晚饮酒1两。2个月后患者转告,病情未见复发。

    例三:陈××,男,16岁。1982年7日lO日初诊。患者今年初夏思上肢关节疼痛,在腕肘关节等处较剧,且呈游定性疼痛,手指红肿,有灼热感,当时化验:血沉:25毫米/小时,经多方医治少效。现诊:除上述外,面色黯黄、脘闷纳呆,口渴者饮,小溲短赤,脉濡数,苔黄腻。证属热瘁。治于祛风渗湿清热法。

    处方:羌活、防风各6克,升麻5克,葛根6克,鸡血藤9克,苍术6克,白术、南沙参各9克,当归、生甘草、苦参、黄芩、知母各6克,茵陈15克,猪苓、泽泻各9克,银花藤12克,连翘9克。

    上方服10剂后,上肢关节疼痛已明显减轻,诊脉濡数稍平,苔黄腻已减,唯肘,腕关节尚有灼热感。乃于前方加入夏枯草9克,板兰根9克,服6剂后疼痛已基本消失,肘腕关节亦无灼热感觉。化验血沉为:25毫米/4、时。
, http://www.100md.com
    王祖雄

    诊治顽瘁经验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中医“瘁证”范畴,因其病情缠绵,较难根治,名曰顽瘁。老中医江世英,诊治此病,颇有心得。对治各种瘁证,历数十年,经验丰富。诊治顽瘁,近期疗效颇高。现总结介绍于后。

    病因、病机病因不外乎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瘁,病久者,每兼气血痰湿胶结。肝主筋,肾主骨,脾主四肢,又主肌肉,心主血脉,顽瘴对此四脏关系较大,病者常可出现肝肾亏虚,心血不足,脾失健运等病理变化。

    临床表现与一般瘁证不尽相同。受犯关节疼痛顽固,或历久不消,或反复发作,间隔时间短暂。痛的性质,有剧痛、竣痛、麻痛、灼痛、游窜痛。大多数患者遇风雨阴晦天气,疼痛即转剧,且由于邪气多已深入阴分,痈每发

    自骨内,昼轻夜重者居多。受犯关节常畏风忌冷而喜暖,得温痛较舒;风邪偏胜者,痛易游窜;湿邪偏胜者,每觉酸痛,局部困乏,重附,受犯关节肿胀明显;寒邪偏胜者,痛多彻骨,局部畏风忌冷较甚,受犯关节常发凉;痰浊郁阻经络者,痛时轻时重,局部肿胀不易消退,有的经年累月肿不消,肢体酸麻感显著。瘀阻脉络明显者,痛处必固定,范围局限,局部且有压痛,思处可起红斑。
, http://www.100md.com
    本病病变局限于一个关节者较少,多几个关节同时受累,而且关节绝大部分变形。轻者关节仅仅出现浮肿,功能尚正常。重者关节呈梭状、竹节状,兼有轻度强直,活动受限。严重者,关节明显肿胀,水湿聚停于内,筋健挛缩,完全强直,关节上下肌肉萎缩6或有肢体度软乏力,任地困难者。邪郁化热者,关节虽稍觉发热,但仍恶风。受犯关节,以肩、腕、指、膝、踝、趾等关节为最常见。髋关节及脊柱关节等则次之。经治40例中未发现有“尻以代蹭、脊以代头”的严重情况。

    全身症侯:多表现为肝肾亏损,心血不足,形体消瘦,倦乏、畏风、头晕、目眩、气短、易汗、心悸、睡眠不宁、口干苦、腰酸、肢麻、手足间或挛急,或有耳呜,夜尿增多,或手足心发热。也可出现脾失健运症状,上腹隐痛,肠鸣辘辘,大便溏荐,暖气,胃纳减退,怠倦,嗜睡等。

    脉象:弦细者居多,邪郁化热则兼见数象。痰湿盛者,每兼见滑象。瘀阻甚者,脉多细涩,肝肾亏虚,心血不足明显者,脉多沉细无力。脾土失运者,每见缓而无力。
, 百拇医药
    舌象:顽瘴患者,每见舌色淡而暗晦,或尖边有瘀点瘀斑。化热者,舌色转红。肝肾亏虚,心血不足,脾土衰弱者,舌边尖多有阔大而浅的齿印,苔薄白润,或见剥苔。湿盛者,苔必转厚而兼腻,化热则为黄腻苔、痰浊内蕴者亦然。

    总的来说,顽瘁别于一般痹证,主要在于其病程长,疼痛顽固,关节骨骱损伤重,脏腑功能紊乱显著。

    辨证治疗诊治顽瘴,首须认清其发病特点,辨治尤须认识和把握下面几个关健。如此治疗,每收良效,某些患者经过较长时间的治疗,沉府几乎得到根治。

    (1)顽瘁一证,寒热错杂居多,而又必有所偏,可偏于热、或偏于寒、可以局部及全身证候识之。

    偏寒者关节必冷痛而畏风寒,局部多发凉,热敷则涌减。寒性收引,肿热多不显著,而痛却较剧。全身可伴有恶寒、眩晕、心悸、腰膝乏力症状。舌暗淡,苔薄白润,脉沉纫弦无力。可辨证用乌头汤,桂枝黄芪五物汤等方以温经通阻,逐寒活络,常能得著效。
, http://www.100md.com
    偏热者,其关节常有热感,触之亦可觉热,甚或局部皮肤潮红,但由于为风寒湿邪,久郁化热所致,故局部仍恶风寒,仍喜热敷。全身常伴有口干苦,睡眠不安,困倦或手足心微发热,舌偏红,苔黄干,脉纫数等阴血亏损症状。治疗一般不宜纯用清热通络之品,在清疏关节之中,须注意佐以祛风散寒药。可选用桂枝芍药知母汤,白虎桂枝汤之屑,加入海风藤、黑老虎,九层塔等以疏风通络止痛,常可收到较好疗效。

    病案举例:沈某,男,20岁。1983年5月7日初诊。自诉全身关节游走痛,膝关节活动困难已五年多。天气变化时痛每加剧。查双膝关节轻度浮肿,触之觉热、皮肤轻度潮红,伸屈不利。而微觉双膝恶风,下肢困倦乏力,胃纳减退,口淡而苦,大便烂,日一行。舌色暗淡,苔微黄腻,脉弦细数。此为顽瘁,风寒湿久郁化热。投白虎桂枝汤加减,清热通络,清风散寒,佐以活血化瘀。处方:生石膏、九层塔、臭荣莉、吊子风(即钩藤根)各15克,知母、白芍各12克,桂枝9克,地龙、七叶莲、两头尖各lO克。

    宗此法治疗56天,全身关节疼痛大减;膝关节浮肿全消,活动复常。遂改用四物汤加牛大力、五瓜龙、千斤拔等调理善后。
, 百拇医药
    (2)顽瘁虚实互见者亦颇多,故辨治还须认清标本主次。标实指外邪与痰湿瘀血互结,本虚则以肝肾亏损,脾胃虚弱为主。攻邪可投通络散瘀,祛痰化湿,琉风散寒之品;固本则须注重益气养血,补肾滋肝,强筋健骨。临床上标本同治,或先治其标,或首固其本均有之,须根据具体病情酌裁。

    病案举例:吴某,男,46岁。1983年6月14日初诊。双髋关节,双膝关节疼痈十余年,双膝浮肿反复。近日因台风暴雨,复感风寒、髋、滕关节疼痛钻骨,屈曲困难,行走须人搀扶。受犯关节发凉畏冷,精神倦怠,面色苍白,气短,脘腹胀满,舌色暗淡,苔白润,脉法细数。此为肝肾气血亏虚,复感风寒新邪,治宜先散逐外邪。处方:乌蛇、地龙、甘松名10克,制草乌6克;白芍、海风藤、宽筋藤各15克,黑老虎、两头尖、鸡骨香各12克。另加蜂密二汤匙,和药冲服。

    二诊(6月16日):药后16、膝关节痛明显减轻,行走已觉轻快,下肢屈曲较前灵活,但仍觉怠倦乏力,行走稍急,气难接续。新邪既疏泄,今宜理其本。治以补肝肾,益气血,佐以祛风散寒通络。处方:龟板(先煎)6克,党参、乌蛇、透骨消各15克,鹿胶(熔)6克枸杞子、豹皮樟各10克,川续断、金钗石斛、两头尖各12克。
, http://www.100md.com
    药尽症状续减。嗣后依上法调治月余,渐安。

    (3)攻邪须注意外邪常与痰湿瘀血互结。故疏散外邪同时,还要注意酌配除痰通络,活血散瘀之品,方能使关节受损症状迅速缓解。

    病案举例:符莱,女,27岁。1983年4月25日初诊。四肢关节游走疼痛六年多,近一周来左手五指指间关节均浮肿,呈竹节状变形、痛甚,局部发凉伯冷,压痛明显,面色苍白,口淡,恶寒,舌暗淡,尖边均有瘀点,苔薄白

    润,脉沉细弦。此当寒邪与血瘀相凝结。即投加减乌头汤以温经散寒,活血通络。处方:制草乌、甘草各6克,桂枝、白芍、北芪各12克,红花5克,淮牛滕、威灵仙、七叶莲各10克,九层塔5克。

    4月日28复诊:指间关节痛减轻,肿消退,舌脉同前,仍遵前法,治疗余月,诸症状基本消失。

    (4)关节局部损伤严重者,尤须要注重调理脏腑气血。肝主筋,肾主骨,脾主肌肉,四肢,心主血脉,顽瘁证状,无不与脏腑功能改变息息相关。临床上有的病者关节肿胀畸形,一味通经活络止痛,祛风除湿散寒,始终未能奏效;而改拟补肝肾,健脾胃,益气养血,荣筋壮骨治法后,却能收到显著效果。此即徐灵胎所谓:“病方进,则不治其太甚,固守元气,所以老其师。”固本守元,以逸待劳,诚齐为治瘴一窍门也。
, 百拇医药
    病案举例:黎某,男,43岁。1983年5月7日初诊。自诉四肢关节及脊柱游走痛廿余年,近半年来症状加重,不独四肢关节疼痛,指趾关节呈梭状畸形,且腰部逐渐板硬,屈伸困难,疼痛日剧,颈项亦觉疲乏,双膝瘘软无力,夜尿每晚2~3次,问或耳鸣,腹部隐痛,大便溏薄。经本市某医院检查;诊为类风湿性脊椎炎,曾服中西药未见效。舌色暗红、苔白、脉沉细。此为邪聚藏于肾,妄攻无益,治宜壮肾阳,祛风寒,肾阳得温,痼邪方能渐退。遂投:仙茅、枸杞子、秦艽、豹皮樟各10克,川续断12克,狗脊、鸡血藤各30克,菟丝子、宽筋藤、淫羊藿各15克。

    恪守此法,治疗两个月,思者脊柱及四肢关节疼痛渐减轻,取得初步疗效。

    江老云:上述四个方面,虽未能尽括治顽瘁诸法门,如能洞悉于心,则亦已得其肯綮矣。经曰:‘知其要者,一言而终。’是之谓也。”

    整理者按:

    (1)顽瘁一证为滞痼之疾,其病程较长,缠绵难愈。故审形认证,判处方药;须有方有守,循法进退,始能力挽沉府。
, 百拇医药
    (2)辨证须辩明病之寒热虚实,及瘀血痰浊之有无。论治则应灵活掌握标本主次原则。”新邪宜急散,宿邪宜缓攻,在除邪时,应刻刻不忘扶助正气,注意调理脏腑气血,处处从整体着眼;并切实掌握,“诸痛之治法在于通”这一用药总则。

    (3)治疗上要注意顽瘴发展过程中疾病性质的转化,尤其是:“邪郁可化热”,“湿浊可化燥”这些特点。

    (4)要注意自然环境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宜相天时,审地利,观风气,顾体质,且要明确“老者多虚,幼者多

    实”,治疗时力求循其所宜,违其所不宜,又要知常达变,如斯则病邪无遁矣。 (余大德、梁大华整理)

    辨治热瘁的经验

    老中医江耀南,业医四十余载,医学造诣很深,临床经验丰富。尤其对某些疑难重证具有独到见解。诊治热
, 百拇医药
    瘁,颇具经验。

    (1)病因病理

    热瘁,是常见病之一,发病较急且重,变化繁多。此病之发生,内与体质因素,外与风寒湿热之邪侵袭以及地理环境,饮食辛辣肥甘等有关。如素体阳旺之人,或阴虚阳亢之体,热化较速,或直接感受热邪,此是热瘁成因之一;或素体虚弱,腠理疏松,营卫不和,风寒湿之邪乘虚而入,日久郁而化热,此是热瘁成因之二;又或因涉水冒雨,水湿邪直中肌肉经络筋骨,加上嗜食肥甘,饮洒过多,湿热相恋、流行于经络关节而成为热瘁者亦属常见。

    本病之机转不外乎风寒湿热四邪作祟。正如著名老中医赵锡武所云:“风寒湿热四邪作祟,且某种类型以热邪为主。若仅认为此类瘁证之热为风寒湿邪郁而化热,或热蕴于里复感外邪,显然不够全面。”在病变过程中多涉及心肝肾等脏。然心主大热,肝主筋而肾主骨,心为君火属阳,热为阳邪,两阳相搏,故热邪易从火化;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届阴,热邪传内易于伤阴,或肝肾素亏,外邪极易侵袭,即《金匠》所云:“沉即为肾,弱即为肝”的病机。若热瘁经久不愈,邪气壅阻,气血凝塞,血运不畅,脉络不通,亦可出现皮肤瘀瘢,关节周围结节等证,亦即《丹溪心法》所谓:“肢节肿痛,脉涩数者,此是瘀血”。
, 百拇医药
    (2)辨证概要

    热瘁,其临床表现有风、湿、热偏胜之分,当然“热瘁”者,必以“热”着眼,其病变过程始终有热存在,但在病程变化中,热不是一成不变,而有微甚之分,甚者热象较显,则为热偏胜;微者热象暂伏,则显出偏风,偏湿之象。同时,热瘁之邪又有伤及气分,营血分之别,且多出现在风、湿、热见证之中。热瘁的一般见证有:四肢关节红肿热痛,痛不可近,屈伸不利等。若热邪偏胜则见发热口渴,烦躁不安,关节红肿热痛,痛不可触,得冷则舒,遇热加剧,舌质红,苔黄厚等,脉滑数或弦数;若风邪偏胜,则见关节部呈游走性红肿疼痛,多伴有发热,汗出、恶风、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等;若湿邪偏胜,则见关节肿痛重著,但不甚红,且以下肢为甚,屈伸不利,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沉而滑数。邪伤气分者,则肿痛而红不剧,邪伤血分者,则红剧而肿。若瘁久伤及血络,则可见四肢关节肿大变形,强直或有瘀短,舌质紫暗,脉觉弦数而涩滞,其瘁入于脏,常可见胸闷、惊悸、头眩等征。

    (3)治法简述
, 百拇医药
    治疗热痹要善于抓住主证,从证测因,掌握病机,分别论治。如热邪偏胜之证以清热为主,兼以疏风胜湿,多选用白虎桂枝汤加生地、丹皮之类,取其清热凉血,散血通瘴之功。

    风邪偏胜之证,治以祛风为主,佐以清热除湿,多选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秦艽、羌活、独活、生地。

    湿邪偏胜之证,治以除湿为主,饺以祛风清热,多选用苍术白虎汤合三妙九出入,再加生地、秦艽、海桐皮之类。

    若是久病入络,导致气滞血瘀的,再加用活血化瘀,搜风通络之品,如桃红散,地龙,海风藤,姜黄等6若证型较轻者,可选用宣瘁汤,以防病轻药重之虑。

    同时,治热瘴,不要忘记清热,但因各型热象轻、重、表、里不同,宜分别考虑药选与药量。又因本病不仅邪伤气分,而必伤及营血,在气者宜重用石膏,在营血者重用生地,而生地又为各型必用之药。盖生地味甘苦而涩,入心、肝、肾三经,《本经》谓其“除瘁”用生地之义,取其清热凉血,而有通瘁之功,又兼养肝肾,使邪去正不伤,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也。
, 百拇医药
    (4)典型病例

    例一:汪××,男,16岁,农民。1972年仲夏中旬。冒雨营作后,微寒发热汗出,周身关节疼痛,一周后但热汗出不恶寒,四胺关节红肿热痛,得寒捎减,经用中西药治疗罔效,且病情日重。初诊时,见其发热汗出口渴,四肢关节红肿热痛,卧床不起,舌质红,苔黄厚,脉滑而数。证属热势偏重,选用白虎桂枝汤加味。处方:

    生石膏20克,生地、银花各15克,桂枝、赤芍各10克,知母12克,丹皮、姜黄各8克,甘草6克,小桑枝节7个,粳米1勺,连进3剂。

    三日后复诊:热减汗止,口渴,四肢关节红肿热痛亦减其半,舌质红,苔转薄黄,脉数。上方见功,仍守上方去姜黄、银花、加牛膝、秦艽续服3剂,全身证状基本消失.后令其自行调理而愈,至今未见复发。

    按:患者仍青年,素体阳旺,时值仲夏,冒雨伤湿于外,热蕴于里,感邪后热化迅速,遂见红肿热痛之证。病为热瘁,热邪偏重之证,此时热在气分,故用白虎桂枝汤化裁。辩证准确,选方用药取舍得当,故收效其速。
, 百拇医药
    例二:刘××,男,19岁,工人。1974年季秋起病,始则恶寒发热汗出,全身疼痛,继则无寒但热,口渴不多饮,全身小关节均红肿热痛,四肢不能活动,动则痛甚,终则不能张口,咀嚼,卧床不起,由家人喂少量流汁饮食。某医院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经治疗,服止痛药则痛止,但红肿不消,停药则疼痛复作,发病月余。初诊时见低热汗出,四肢肘膝以下小关节均红肿热痛,游走不定,不能张口说话,饮食不便,耳前微肿,形体消瘦,面色蒌黄,口干不多饮,舌质红绎,苔薄黄,脉浮弦而数。病为热瘁,属风邪偏胜,气热未尽,又伤营血。疏以桂枝芍药知母汤去附片加凉血散血之药。处方:

    桂枝、白术、防风各lO克,赤芍、知母、丹参各15克,生地30克,麻黄、丹皮、地龙各8克,秦艽12克,甘草6克,连进3剂后,病情稍减。仍用上方加姜黄10克,续投5剂。十日后能张口自吃饮食,疼痛大减,热退身和,微汗出,舌质红,苔薄黄。前方去麻黄、知母、姜黄,加当归、鸡血藤,作善后调理二月余,痊愈。

    按:患者起病月余,几经治疗病不解,是治未得法。辨证抓住红肿热痛,游走不定,舌红绛这一主证,屑热瘁风邪偏胜。此时病邪不仅伤及气分,而且波及营血;故在清气分热的同时,重用生地配以丹皮等凉血散血药。可见,没有一定的实际经验,何能用药如此灵活得当。
, 百拇医药
    例三:1978年,韧夏4月间,曾治曹××,女,35岁,起病已半年之久,患者居地处湖边,又常从事农渔业生产,涉水冒雨尤多,先则四肢关节肿痛重著,后则发热疼痛,日晡为甚,在乡村多次治疗(药物不详)均无效。诊察时,两脚踝趾上关节变形而不能行走,形体消瘦,面色黧黑,纳食不香,舌黯有瘀点,苔黄白腻,膝以下关节均肿大微红变粗而硬,日晡小有潮热,胸闷心悸,口干不多饮,脉沉弦细涩。病为热瘁,乃湿邪偏重,日久累及血络入脏,病势较重而杂。拟苍术白虎汤,三妙丸,桃红散合方化裁。处方:

    苍术、秦艽、丹参各15克,生石膏50克,苡仁、生地各20克,知母、牛膝、黄柏、姜黄各lO克,桃仁、红花各8克,甘草6克,粳米1勺。水煎服。因路途远,嘱其连服5剂。

    一周后来复诊:日晡潮热已减,下肢肿痛减轻,食欲稍好转,脉转沉细而弱,前方见功续原方再进5剂。后又因往来不便,在家自持原方续6剂。

    半月后再诊,症状大有好转,已能慢步自行,纳食增,精神佳,下肢关节肿热已消,红色退,但仍见强硬不活,舌瘀瘢见少,苔薄白,脉转缓。此时认为大邪已去,小邪尤存,而正气未复。拟清热养阴,凉血活血法,仿温病中宣瘴汤意:防已、蚕沙、海桐皮各15克,苡仁、生地、玉竹各20克,赤小豆30克,连翘、麦冬各10克,牛膝12克,丹皮8克,甘草6克。连服lO剂。一月余再来复诊,基本全愈。观察数年并未复发。
, 百拇医药
    按:时值严冬,发病于雨雪交加之季,延至初夏,病情加重。因素体瘦弱之人,加之从事农渔业生产,涉水冒雨,外邪侵袭进而得病。虽几经周折,病情不见好转,江老善于分析病因,抓住主证,认为病属热瘁,且湿邪偏重,日久累及血络脏腑,故治疗时,选用苍术白虎汤,三妙丸去湿清热,桃红散通经活络,化瘀止痛,服用生地以凉血清热而达到通瘁之功。病重证杂,合三方为一用,有法有方,可为临床之鉴。 (淡仕学整理)

    瘁证用药经验

    瘁证,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之一,其病程长,易复发,治愈率低,严重地妨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通过长期临床,积累了一些经验。

    (1)诊治要点

    临床上诊治瘁证,首先应分寒瘁、热瘁两大类,再按病邪偏盛的程度不同,进行辩证施治。

    热瘁,一般以关节肌肉红肿热痛,运动受限为主证。偏热则发热口渴,灼热作痛,触摸不得,得冷则舒,舌质红,苔黄厚干,脉弦数;偏风则疼痛游走不定、恶风、汗出、舌质红、苔黄厚干,脉弦数;偏湿则关节肿大较著,按之痛剧,活动障碍明显,舌质嫩红,苔黄厚腻,口渴而饮水不多,脉濡滑等。
, http://www.100md.com
    寒瘁的主证为关节肌内触之冰冷,骨节筋骨竣痛,喜按打叩击。特点是体位变换,如蹲起时韧均不利。偏寒则畏寒,关节疼痛得热则舒,纳少便溏,舌质淡白,苔薄白,脉沉弦紧。偏风则恶风,遇风则刺痛,疼痛走窜,舌淡苔薄白而干,脉缓。偏湿则见瘦胀疼痛,重著,舌淡苔白而腻,脉濡等。

    瘴病的基本病变是“瘀”病机是“闭”,因此“通”是治疗瘁病的主要法则。在具体治法上,除应掌握病的病因,病情外,还应结合病位、兼证等情况以辨治。

    (2)临床用药

    临床治热瘴,我一般选用白虎汤为主加减,偏热者多用白虎桂枝汤加地骨皮、丹皮、丹参;偏风者多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羌活、独活、威灵仙、当归;偏湿者,多用苍术白虎汤加黄柏、山桅、防已、木瓜、白术、茯苓等。

    寒瘁常以桂枝附于汤为主化裁,其中:偏寒者加仙茅、仙灵脾、巴戟天、片姜黄等;偏风者以桂枝附子场合围瘁汤加减,其中必用川芎、当归、丹参;湿重者则用桂枝附子汤合防已黄芪汤加细辛;苍白术、山药等。
, 百拇医药
    此外,部位引经药的应用,往往对瘁病获效起着很大的作用。如上肢疼痛我常用片姜黄、桂枝;下肢疼痛常用独活、怀牛膝、宣木瓜、五加皮;腰背疼痛可加川断,杜仲、狗脊、功劳叶;骨节疼痛可加咸灵仙,补骨脂;肌肉疼痛,可加雷公藤等。

    临床上治疗瘴证,若辛热散寒,除风燥湿之品用之过多,疼痛非但不止反而加重,这时应重视全身情况,即气血阴阳的盛衰而适当加些补气养血,滋阴和阳的药物后,则疼痛能够减轻。如气虚我常加黄芪、党参;血虚常用当归、鸡血藤、活血藤;阴虚加桑寄生、构柜子;阳虚加仙茅、补骨脂等。

    对于瘁证的组方,我认为附于、川乌、草乌、是不可缺的。但此三味药峻猛,且有毒性,犹如奇才怪癖,一般人不敢轻易动用,这是很遗憾的事情。附子辛温大热有毒,走而不守,性烈力雄,有补火回阳,通经散结之功。善治一切沉寒痼冷之证,为祛散阴寒的首选药物。附子用量我一般用15克以上,我认为附子用量必须视病情要量大。量小则疗效不显,此外,附子还有“坚肌壮骨”、“好颜色”的美誉。川草乌的作用基本相同,均具有明显镇痛和局麻作用。临床上以疼痛为主的瘴证,笔者认为不论其属寒屑热均可在基本方上加用制附子,制川草乌。此3味药,川草乌善于止痛,附于优于散寒,要注意的是服药期间不要饮酒,因乙醇能促乌头碱的吸收,从而加强附于的毒性,导致中毒。亦不可与麻黄同用,以免产生不良反应,可伍以秦艽,以增强镇痛之功。
, 百拇医药
    鸡血藤、活血藤均有强筋壮骨,调经活络,祛瘀止痛之功,鸡血藤养血之功优于活血藤,而活血藤更适于活血,故我喜二味并用,于血虚而兼瘀者的瘴病,二药相得益彰,以冀补血而不滋腻,活血而不伤气。

    对于瘁证偏风者,川芎一药是必不可少的。因川芎为血中之气药,可行血而灭风,又有祛风作用。中医治法中有通因通用,塞因塞用,寒因寒用,热因热用,我认为还应有川芎之类祛风行血之“行因行用”。瘴证偏风则疼痛游走可谓行因,川芎作用行而不守可谓行用。近年来对于雷公藤治疗瘁证的极道很多,有效率为87.74~98.4%,已被公认为是治疗瘁证的有效药物。雷公藤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消肿止痈的作用,对疼痛以关节周围组织,尤其是肌肉竣痛不止,疗效轻好。我对该药的体会是对肌肉筋脉疼痛的缓解效优于骨节间者。对于顽瘁或伴有关节挛缩变形者,祛风之品当灵活加用,我常加全蝎一条,或用乌梢蛇一条,除去头部与外皮,酒制后,研成粉末分吞,疗效较满意。

    对于瘁证的服药时间最好是在早晨与夜唾前各服l次,因瘁证患者活动障碍以展起为甚,其疼痛以夜间加剧,晨晚分服中药,意在病作前及时截治,有利于药效的发挥,控制病情发展。同时宜注意环境的冷暖,防止外邪侵袭,而且还应长期进行功能锻炼,以防止关节挛缩、变形、加快功能的恢复。
, 百拇医药
    最后,谈一下瘁证的外治法,因外用药物可直接对病灶发挥作用,且多可舒筋活血止痛,性味辛温香窜,可使局部气血活动加强,此又有助于内服药物作用的发挥,所以临床上我常在内治法的基础上辅以外治法,常用的有巴豆饭敷法,止痛擦剂,解痛布,熏洗法等,此外还有按摩,针炙等法。

    (3)验案举例

    杨××,男,46岁,教师。1984年8月2日初诊。患者全身关节酸痛,以肘滕关节为剧,延今5载。经×医院确诊为风湿性关节炎,屡服中西药罔效,病情逐渐加重。经他院建议转我处诊治。时值炎热酷暑,思者竞身着棉衣,自觉恶风畏寒,四肢不喧,肘膝关节肿胀竣痛,屈伸不利,精神倦怠,纳谷寡味,便稀溲清。脉象沉细,苔白腻,舌质淡。查体温38.8℃,白细胞总数12200/立方毫米,分类;中性72%淋巴28%。血沉60毫米/4、时,抗“O”为12007单位。此屑寒湿蕴于经络肌表,气血不畅,营卫失和而成痈瘴(风湿性关节炎)。治宜除寒渗湿,通络和营为法。自拟三仙场合三妙丸加味进治。处方:
, 百拇医药
    仙灵脾20克,仙茅、咸灵仙、怀牛膝、鸡血藤、活血藤、干地龙各15克,制附块、制川乌、制草乌、川桂枝各12克,苍术、黄柏各9克。另用小乌梢蛇一条,除去头部与外皮,酒制后,研成细末分吞。外用解痈布。

    8月17日二诊:肘膝关节剧疼减轻,余恙如前。仍以原方增大温阳药量。制附块、制川草乌、川桂枝均加至20克再进。

    9月1日三诊:药后四肢转温,不恶寒,肘膝关节活动自如,疼痛消失,精神亦振,纳谷明显增加。实验室各项有关检查均已在正常值范围。再拟前方去附块、川草乌、黄柏、加秦艽、当归、丹参各15克,川芎12克。以白密为丸,日服3次,每服15克。

    9月20日四诊:临床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仍在正常值范围。嘱停药追访5年,病情稳定,未有复发。

    按:本案瘁证,关节以疼痛为主,又有在炎暑之季身着冬衣,肢冷畏寒,便稀按清,脉象沉细,苔白质淡之证,可谓痛瘁。但息者又有关节肿胀,活动欠利,苔白腻神困等湿邪为思之象,而知湿邪在本案病变形成的作用仅次于寒邪,故本案三邪致病中以寒邪为主,湿邪其次,风邪又次之,故以三仙汤(仙灵脾、仙茅、威灵仙)温肾壮阳而祛寒,温通经络而止痛,三妙丸祛湿为辅,又可通络,兼以加味药祛风通络止痛,增以附块,川草乌、川桂枝、鸡血藤、活血藤以加强其温通经络止痛的作用。兼以干地龙,乌梢蛇祛风。全方虽对风寒湿三邪均兼顾施治,但主次有别,从而较快地治愈了疾病。 李济仁
, 百拇医药
    治疗瘁证的经验(一)

    《索向·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与瘁。其风气胜者为行瘁,寒气胜者为痛瘁,湿气胜者为着瘴。”《金匮要赂》提出“厉节”属瘴证范畴。沈金鳌云:“白虎厉节成,痛瘁之一证也,以其痛循厉节遍身百节,故曰厉节,以其痛甚如虎咬,故曰白虎厉节。

    凡是人体肌表,经络遭受风、寒、湿邪侵袭,使气血运行不畅,引起部分筋骨、肌肉、关节的疼痛、酸楚、重着、麻木以及屈伸不利等疾思的,统称为瘁证。瘴证,实包括现代医学的风湿性关节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瘁证若急性发作,见红肿者当热瘴,治疗用生地为主,每次用50~150克。按《本经》记载:“地黄除瘴”。又据现代药理研究,地黄大量应用有激素样作用,而无激素的副作用。生地黄有滋阴清热作用,故用于热瘴最为合适,若关节疼痛可再加五加皮、地骨皮、钻地风等。若为一般瘁证,则用防风、独活祛风解表,疼痛可加乌头等。古代虽分为行瘁、痛瘴、着瘁三类,但据临床经验,三者以行痹、痛瘴为多见,着瘁少见。行瘁与痛痹二者相比以痛瘁为多见,痛瘁之成因偏于寒胜,治疗以宰温镇痛为主,用药以附于、乌头配肉佳或桂枝效果为好,也可再加用乳香,没药等活血止痛药物。按中药性分寒、热、温、凉,治疗也分寒热辨治。寒者热之,寒证用热性药是为正治。若寒证用寒性药,是为反治,有时考虑治疗效果,在治疗寒证时,用寒性药加入热性药内,是为反佐,以达到治疗效果。治疗着瘁,多见浮肿,用利尿药并不消肿,必须加入活血药,活血通脉方可去肿。
, 百拇医药
    治疗瘁证验方:生地50克,威灵仙15克,秦艽9克,蚕沙30克,乌梢蛇(或白花蛇)9克。

    加减:若痛甚,可加乌头或附于、或再加乳香、没药;若肿甚可加当归、赤芍等活血通脉药;若为急性期,酌加茯苓、车前于等利尿药;若关节变形者,加用活血养阴药,如当归、赤芍、生地、玄参、黄精、玉竹、伸筋草;若关节疼痛又变形者,可加附于、白芍;若缠绵长期难愈者,可加党参、黄芪扶正,并加补益肝肾药物,如熟地、桑寄生、白芍等。

    病案举例:

    例一:风湿性关节炎

    梁××男,45岁。面色苍白,形体虚肿,右大腿两侧疼痛,下肢关节疼痛重着,肢体麻木,活动不便,肌肤常有麻木感,口淡不渴,舌苔白腻,脉濡细。西医诊为风湿性关节炎,证届湿邪留滞,阻闭气血,以防已黄茂及当归四逆汤加减。处方:

, 百拇医药     黄芪15克,防已9克,苍术9克,当归9克,桂枝9克,附子12克,木通6克,细辛3克,薏苡仁15克,秦艽9克,14剂,另服活络丹。

    按:本案为着瘁,方用黄芪防已汤合当归四逆汤。重用黄芪益秘,配防已、苍术、苡仁去湿;当归与木通、细辛、桂枝相配,活血通络,养血荣筋;术、附同用,可逐在里之湿邪。服上方2个月后,虚肿尽退,肢体能活动,下肢重着疼痛减轻,辅以体育锻炼而愈。

    例二:类风湿性关节炎

    夏××,女,29岁。3个月以来,全身关节游走性疼痛,指关节呈棱形肿大、屈伸不利。经西医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抗“O”750n,血沉30mm/b。用桂枝芍药知母汤主治。处方:

    桂枝12克,芍药9克,甘草6克,麻黄6克,附子5克(先煎半小时),知母9克,白术9克,生姜9克。14剂。
, 百拇医药
    药后自觉症状好转,照上方加黄芪15克。共服药28剂,全身关节疼痛消失,手指关节梭形肿大消退,经化验检查:抗“O”小于320b,因沉6mm/n。

    按:佳酸芍药知母汤为《金匮》治诸肢节疼痛”而风湿偏胜之方。以桂枝、麻黄、防风,祛风逐湿解其表;芍药、知母、甘草养阴清热和其里;术、附同用,通阳逐湿。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较好的方剂。

    例三:痛瘁

    姚××,女,47岁,痛瘁自颈侧行至巅,肩脊亦酸痛,为时已久,常发作,舌淡、苔白、脉细泫。取葛根汤加减。处方:

    葛根9克,麻黄9克,桂枝9克,当归9克,鸡血藤15克。7剂。

    按:《本经》。记载:葛根治“诸瘁”。本案瘁痛自颈侧及肩脊,故取葛根为主药,辅以桂、麻、温经祛风寒,佐以当归、鸡血藤,活血通活,故效颇捷。
, http://www.100md.com
    例四:寒瘁

    秦××,男,53岁。右膝关节能伸难曲,曲则疼痛非常,遇热稍舒,若冬日遇寒痛更甚。舌苔白,脉弦。仿乌头汤法。处方:

    制川乌9克,白芍15克,木瓜9克,五加皮15克,伸筋草5克,秦充9克,生地60克。7剂。

    药后,关节略能屈伸,痛减。续方4剂,带回服用。

    按:本案为寒瘁,仿乌头汤法,以制川乌,驱寒逐湿为主药,与芍药同用治关节风湿疼痛,芍药、木瓜及伸筋草同用可乎肝舒筋。姜老说:“生地,《神农本草经》载治瘁,大量使用有强的松激素作用,而无副作用,用治风湿效果较好。”

    例五:寒瘁

    黄××,男,49岁,患风湿性关节炎已7年,下肢浮肿,关节疼痛较剧,遇寒更甚,得暖则减。关节屈伸不利,后背常有冷感、舌谈、苔白、脉泫紧。以附子汤加减。处方:
, 百拇医药
    附子9克,党参9克,黄茂15克,茯苓12克,白术12克,芍药9克,桂枝9克。7剂。

    药后,痛势减轻,浮肿及背冷感亦均好转,续方7剂。

    按:本案辨证为寒瘁,病程已久,故以附子汤加黄芪温阳益气以扶正。参、芪与苓、术同用,可益气利水消肿。附子加桂枝同用,温血脉,有强心作用,增加心输出量,可改善后背冷感。

    例六:坐骨神经痛

    姜××,男,39岁。久坐则腰痛如折,多走则腰痛难禁,西医诊断为坐骨神经痛。舌一侧见有瘀紫斑,脉弦。活血化瘀为治则。处方:

    桃仁9克,庶虫9克,制大黄9克,威灵仙9克,五加皮15克,蚕沙9克,秦艽9克。14剂。

    按:姜老说:“坐骨神经痛,多由风湿性坐骨神经炎与腰椎间盘脱出症引起,亦可由外伤引起,均属中医瘁证范畴。”本案瘀证明显,方取下瘀血汤加减,药后痛减,瘀紫斑逐渐消失。
, 百拇医药
    例七:瘁证

    李××,男,44岁,今年4月,腰痛欲折,右下肢亦痛,足跟痛不耐久立、苔白、脉右寸弱。补益肝肾为主。处方:

    熟地15克,生地9克,桑寄生30克,菟丝于9克,牛膝9克,黄芪15克,当归9克,五加皮15克,杜仲12克,蚕沙15克。14剂。

    药后有进步,续方14剂。

    按:本案病瘁日久,肝肾既虚,气血亦不足,故需以补为主,攻补兼施。其中蚕沙一味为治瘁有效药物。因其善于祛风逐湿,故凡风湿瘁痛均可用之。

    例八:痛风

    戴××,女,39岁。关节酸痛,系产后引起,右肩痛,欠灵活,指关节肿大,天阴剧痛。古籍谓之“痛风”。处方:
, 百拇医药
    威灵仙9克,秦芜9克,生地60克,五加皮15克,玉竹15克,稀签草15克,制草乌5克。14剂。

    药后诸症减,续方1.4剂治愈。随访3年未复发。

    按:此案产后气血已虚,风寒湿邪乘虚而入,留着不去,以致一身关节酸痛。治用祛风、散寒、除湿诸药,以逐邪外出。姜老经验:五加皮配制草乌,治关节疼痛,效果较好。 姜春华(戴克敏整理)

    治疗瘁证的经验(二)

    宋向元老中医、临床、执教数十年,对瘁证治疗颇有独到之处,收效颇佳。

    (1)治瘁常法

    治疗瘁证常法,多以祛风散寒,燥湿活络为主。常用方药:防风9克,防已9克,秦艽6克,桂枝6克,川芎9克,苍术9克,黄柏6克,木香(少量)、甘草(少量)。在此方基础上可随证加减:
, http://www.100md.com
    ①关节痛甚加松节、乳香;

    ②肌肉痈甚加桑枝、桑寄生;

    ③周身痛加当归、威灵仙;

    ④上肢涌加茯苓、陈皮;

    ⑤下肢痛加杜仲、牛膝;

    ⑥皮肿气滞者重用木香,加用五加皮;

    ⑦顽瘁血滞者加桃仁、红花;

    ⑧偏寒加川乌、草乌;

    ⑨偏热者加芍药、知母。

    ⑩按风寒湿辨证用药疗效不佳,应考虑有气血凝滞的因素,此时可加延胡索(气分药)、当归(血分药)、肉佳(祛寒药)、多获良效。也可根据王清任之“瘁证有瘀血说”,用其身痛逐瘀汤治之,效果也好。方药是:秦艽6克,川芎9克,桃仁12克,红花12克,生甘草9克,没药9克,当归9克,五加皮6克,香附6克,牛膝9克,羌活9克,没药9克,当归9克,五加皮6克,香附6克,牛膝9克,地龙6克。发热加苍术、炒黄相(即二妙丸),体虚加黄茂。
, 百拇医药
    以上是治疗风、寒、湿瘴通用的常法。

    (2)治瘁变法

    治疗瘁证除掌握风、寒、、湿瘁通用的方药外,还要掌握常法中之变法。以痹证分类进行辨证施治,或用具有代表性成方治之,均可收到满意的效果。

    痛痹为寒胜,但往往用祛寒药或针炙等治疗效果不佳。如民间俗称“寒腿”实际多属痛痹,曾治一矿工患者,自诉两腿如冰样感,盖厚被也不觉暖。经多方治疗效果不佳,患者两腿冰冷不温,乃素阳虚虚衰,气血凝滞所致。方用当归四逆汤(当归、桂枝、芍药、细辛、炙甘草、大枣、通草)助阳通滞。服药3剂,两腿冰冷感大见好转,继服之,上述症状基本消除,收效很好。临床证明,此方治疗闭塞性脉管炎效果亦佳。

    行瘁为风胜,其疼痛性质多为游走不定,但也有痛有定处者。如用一般散风药收效不大,可用药精力专的经验方“三两三”治之可获效。对痛无定处者,其“三两三”方药是:当归尾30克,川芎30克,金银花30克,生甘草9克;对痛有定处者,其“三两三”方药是:当归身30克,赤芍30克,金银藤30克,生穿山甲9克,滇三七未0.9克为引。

    著痹为湿胜,特点是局部肿重而痛轻,多居气血阻滞或痰积。可用导痰汤加利湿药。如有瘀血可加活血药治之,若效果不显,可改用控涎丹(用丸剂,不用汤)有效。如有轻微发热可用三仁汤加减较好。若发热较重则效果差。

    同时,治疗痹证,须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治疗痹证不必打听于风寒湿的敌病因素,应参考虑后世医象发展的成就,如瘀血说,湿痰说,体质说等进行辨证施治。二是要掌握证与方的主要精神,只要认证准确,就可以用针对性较强的成方治疗,同样会收到满意效果。 (温光远整理),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