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疾病-- 腹泄
概述:腹泻是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症状,系指排便次数多于平时,粪便稀薄,含水量增加,有时脂肪增多,带有不消化物,或含有脓血。正常人一般排便一次,个别人每2~3天排便一次,或每天2~3次,而粪便成形正常,不应称为腹泻。腹泻分急性和慢性两种,病程超过两个月者称为慢性腹泻。24小时排便次数在10次以上甚至数十次的急性腹泻,常见于急性感染引起,如霍乱、细菌性痢疾等。每天排便几次的慢性腹泻见于许多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细菌痢疾、血吸虫病、结肠癌、直肠癌等,需做进一步的检查以确诊。本病在中医归属“泄泻”范畴,《内经》有“濡泄”、“洞泄”,汉唐时代称为“下利”等。中医药有效验方摘录如下:
方1加减天台乌药散
乌药15克、木香10克、小茴香10克、干姜8克、青陈皮10克、槟榔8克、川楝子8克、甘草10克、白芍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服。
功效:疏肝健脾止泻,理气止痛。
处方来源:摘自杂志《河北中医》1994,(3)
方2 止泻调中汤
黄芪、党参各30克,附子15克,白术、当归、白芍、川芎、高梁姜、肉桂各10克,红花、甘草各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功效;温中健脾补肾,益气养血活血。
处方来源:摘自杂志《四川中医》1995,(1)
方3 健脾止泻汤
党参15克、焦诃子15克、白扁豆15克、焦三仙15克、薏苡仁15克、茯苓15克、土白术12克、鸡内金10克、炒罂粟壳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小儿酌量。
功效:健脾消食,固涩止泻。
处方来源:摘自杂志《光明中医》1995,(5)。
方4 加味戊己汤
黄连9~14克、吴茱萸6~10克、白芍15克、木香12克、陈皮15克、枳壳15克、大腹皮30克、薏苡仁15克、鸡内金30克、茯苓30克、罂粟壳10克、蒲公英20克、二花炭40克(冲)。每日一剂,水煎服。
功效:疏肝理气,和脾止泻。
处方来源:摘自杂志《实用中医药》1995,(2)。 方5 腹泻验方
验方组成:红薯藤(阴干)50—100克。
功能主治:腹泻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一剂。伴呕吐者加枯矾少许。
*附注:腹泻称“屙肚”,“拉肚子”。指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是由于内伤生冷,外受寒邪、饮食不节或湿热积聚引起脾胃功能障碍所致。
验方组成:取60克鲜车前草,全株洗净锱细,加水3碗煮沸15分钟,每日一剂,分2—3次服。一般轻者服药1天,重者服药2天可治愈。如泻出物极臭且腹痛者,可加马齿苋30克一起煮服,效果更好。
功能主治:夏季腹泻 方6 特效急性肠炎验方 狗脚迹根冼净口含服。 方7 特效急性肠炎验方 鲜马齿苋100克以酸醋煮沸即可食用。, 百拇医药
方1加减天台乌药散
乌药15克、木香10克、小茴香10克、干姜8克、青陈皮10克、槟榔8克、川楝子8克、甘草10克、白芍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服。
功效:疏肝健脾止泻,理气止痛。
处方来源:摘自杂志《河北中医》1994,(3)
方2 止泻调中汤
黄芪、党参各30克,附子15克,白术、当归、白芍、川芎、高梁姜、肉桂各10克,红花、甘草各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功效;温中健脾补肾,益气养血活血。
处方来源:摘自杂志《四川中医》1995,(1)
方3 健脾止泻汤
党参15克、焦诃子15克、白扁豆15克、焦三仙15克、薏苡仁15克、茯苓15克、土白术12克、鸡内金10克、炒罂粟壳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小儿酌量。
功效:健脾消食,固涩止泻。
处方来源:摘自杂志《光明中医》1995,(5)。
方4 加味戊己汤
黄连9~14克、吴茱萸6~10克、白芍15克、木香12克、陈皮15克、枳壳15克、大腹皮30克、薏苡仁15克、鸡内金30克、茯苓30克、罂粟壳10克、蒲公英20克、二花炭40克(冲)。每日一剂,水煎服。
功效:疏肝理气,和脾止泻。
处方来源:摘自杂志《实用中医药》1995,(2)。 方5 腹泻验方
验方组成:红薯藤(阴干)50—100克。
功能主治:腹泻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一剂。伴呕吐者加枯矾少许。
*附注:腹泻称“屙肚”,“拉肚子”。指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是由于内伤生冷,外受寒邪、饮食不节或湿热积聚引起脾胃功能障碍所致。
验方组成:取60克鲜车前草,全株洗净锱细,加水3碗煮沸15分钟,每日一剂,分2—3次服。一般轻者服药1天,重者服药2天可治愈。如泻出物极臭且腹痛者,可加马齿苋30克一起煮服,效果更好。
功能主治:夏季腹泻 方6 特效急性肠炎验方 狗脚迹根冼净口含服。 方7 特效急性肠炎验方 鲜马齿苋100克以酸醋煮沸即可食用。,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常用方剂 > 理气剂 > 行气 > 天台鸟药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