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速递 > 医药快讯
编号:10248235
中外医药快讯(2003.08.13)
http://www.100md.com 《中国中医药报》 第1997期
     德国发明“拉链”式术后缝合绷带

    德国医学家最近发明了一种“拉链”式术后缝合绷带,这种新型绷带适用于那些进行皮肤肿瘤切除手术的患者。与传统用线缝合的方式相比,新型绷带不仅便于护理,而且最终留下的创口疤痕更小。

    据德新社报道,来自格丁根大学人类医学系的科学家卢茨·克雷奇默介绍说,医生在病人手术后可以简单地直接将这种“拉链”式绷带粘贴在创口上,而且在进行创口护理时可以再将“拉链”拉开,无需更换绷带。待创口愈合后,病人可自行将绷带拆下,无需像传统缝合那样再去医院拆线。但科学家没有介绍绷带材料等具体内容。

    科学家介绍说,他们用新型绷带对45名施行皮肤肿瘤切除手术的病人的创口进行了处理,同时用传统方式对38名同样手术的病人的创口进行缝合。比较显示,新型方法处理过的创口最终疤痕比用传统方式处理的平均要窄1.5mm。
, http://www.100md.com
    不过科学家同时指出,新型绷带对于那些手术面积较大的创口不太适用,否则可能会产生囊肿。(潘 治)

    2型糖尿病患者呈低龄化趋势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内分泌科主任张锦教授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近年来,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组逐渐下移,本以中老年人患者居多的糖尿病人群中,已越来越多见到青少年的身影。

    据介绍,糖尿病之所以呈“年轻化”趋势,与青少年长期吃糖及高脂肪食物有必然联系。近年来,独生子女吃得多而活动少,营养失调导致体重上升快,结果出现血糖过高,引发糖尿病。此外,家族有糖尿病遗传倾向的青少年,糖尿病的发病率也较高。

    防治青少年2型糖尿病必须从日常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入手。张锦说,首先要做到膳食合理搭配,应选择适量蛋白、高纤维素的食品;其次要增加体育锻炼,以控制体重;关键是要早发现早治疗,一旦有身体突然发胖、肥胖人士体重突然减少或者出现口渴、多饮、多尿等症状,就要及时到医院进行血糖检查。
, 百拇医药
    2型糖尿病又称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当人体体内脂肪过多,就会导致血糖含量超出正常值,从而增大了对胰岛素的抵抗作用,引致2型糖尿病。其临床表现为形体肥胖,颈部、腹下等处皮肤增厚伴色素沉着,有不规则折痕,部分患者可出现高血压症状。据统计,全世界的糖尿病患者中,97%为2型糖尿病。(王 莹)

    新技术使动物成为高效“抗体工厂”

    美国研究人员11日说,他们利用新技术成功地使实验鼠变成了能够快速制造抗体的“工厂”,其产出抗体的速度比传统实验室技术最多快10倍。

    不仅如此,这种动物“工厂”还具有按需生产的能力,原则上可以制造出针对某个生物完整基因组所编码的任何蛋白质的抗体。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研究人员的这一新成果,将正式发表在9月号的《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上。

    抗体是生物体免疫系统产生的特殊蛋白质,它们能够附着在抗原蛋白上,帮助机体识别并抗击细菌或病毒等入侵者。对科学家们来说,抗体还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利用抗体来检测与特定疾病相关的抗原蛋白从而对疾病进行诊断,在临床上已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
, http://www.100md.com
    参与新研究的钱伯斯博士介绍说,虽然抗体已成为检测人体蛋白最常用的试剂,但迄今为止,制造抗体仍然非常复杂和昂贵。目前市场上的抗体产品仅能检测约4000种人体蛋白质,相对于人体内蛋白质总数而言这是一个非常小的数目。

    传统上,利用动物来生产抗体需要首先克隆一个基因,然后获得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并进行提纯,最终再将蛋白质注入动物体内。这个过程通常要花费几个星期的时间。而钱伯斯等人开发出的新方法首先通过化学手段合成基因,然后把这个基因直接注入动物体内,利用这种方法获得抗体只需几天,而且多个基因可以同时注入。

    早在1992年,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就曾发明了遗传免疫技术,具体说就是直接注入基因而非蛋白质,来刺激动物体内针对特定蛋白质作出免疫应答。钱伯斯等在新研究中对遗传免疫技术进行了改进,使动物体内制造抗体的效率和质量都有了显著提高。改进后的新技术甚至可以使实验鼠产生针对自身蛋白质的抗体。
, 百拇医药
    研究人员称,新技术将使抗体生产更为容易,有可能促进一些新诊断和治疗方法的研究开发。(毛 磊)

    加拿大发现抗生素能使老年高血压患者少得中风

    加拿大医学家新近发现,使用了抗生素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得中风的危险性比较低。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保尔·布拉萨德等专家,跟踪调查了3万多名有中风危险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后发现,近期使用过任何一种抗生素药物的高血压患者,在一个月内得中风的几率要比未使用抗生素药物的高血压患者至少低20%,近期曾使用过青霉素的高血压患者在一个月内得中风的几率比未使用过抗生素的高血压患者低47%。

    研究人员还发现,高血压、高胆固醇、吸烟、糖尿病是导致中风的主要原因。此外,人体某一部位发生感染也是诱发中风和心脏病的一个潜在因素。因此,用抗生素治疗炎症有助于防止心血管病变,遏制病情的发展。
, http://www.100md.com
    但加拿大专家也指出,长期使用抗生素会产生抗药性等副作用,因此目前不主张人们使用抗生素来预防中风和心脏病。

    台湾用动物生成血友病人所需凝血因子

    中国台湾地区研究人员已经完成家畜生成携带人类凝血第八和第九因子转基因的动物实验,而且成功生成第九因子,第八因子的实验动物也很快会出成果。这为A型和B型血友病人带来福音。

    人类第八和第九凝血因子是维持A型和B型血友病人生命不可或缺的重要蛋白质,病人必须终生注射才能维持生命。过去凝血因子通常从正常人类的血浆纯化获得,不但含量低,而且萃取和纯化成本极高,还常常无法免除遭受肝炎或艾滋病毒的感染风险。

    台湾大学畜产学系教授郑登贵与相关研究单位合作,首先从荷兰种乳牛完成选殖表现具有乳腺组织特异性的α乳白蛋白基因的启动子序列;再将选殖获得的α乳白蛋白启动子序列,与人类第八和第九凝血因子基因的全长cDNA分别构筑成为转殖基因,将这些转殖基因注射到小鼠、乳山羊和猪等动物受精卵的原核内,再将受精卵移置到受胚小鼠或受胚畜输卵管内,待怀孕产子后,采集肌肉、乳腺上皮组织和乳汁样品进行分析,以确认殖入的转殖基因在各初生仔鼠或仔畜染色体基因组中的嵌插、表现和性腺传承等特性。
, http://www.100md.com
    试验结果证明转基因猪和乳山羊可分别将殖入的人类第八和第九凝血因子的转殖基因顺利传承至后代并在乳腺中顺利表现。每毫升猪乳中含有的人类第九凝血因子平均可达400?滋g,约为正常人血浆中所含凝血第九因子浓度(每公升5mg)的40~100倍,活性一如正常人血浆中所含有的第九凝血因子的活性。另外,每公升人类第八凝血因子转基因乳汁含有15~50mg不等的人类第八凝血因子,比正常人血浆的含量高出200倍,凝血活性也高出许多。

    郑登贵说,借由基因转殖家畜乳腺量产高价位蛋白质,包括医药用蛋白质(如人类第八或第九凝血因子)、民生工业和环保工业用蛋白(如酵素),不但具有可行性,而且具有商业化应用潜力。(印高乐)

    西尼罗河病毒疫苗研究获新进展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11日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实验鼠体内注入相对无害的昆津病毒后,能够对西尼罗河病毒产生抗体。这一结果为研制西尼罗河病毒疫苗带来了希望。
, 百拇医药
    昆津病毒是西尼罗河病毒的“近亲”,二者有着相似的基因组序列。与西尼罗河病毒不同的是,感染昆津病毒通常不会致命。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霍尔领导的一个小组发现,实验鼠被注射了昆津病毒DNA(脱氧核糖核酸)后约19天,其体内产生了针对昆津病毒和西尼罗河病毒的抗体。

    霍尔等人在新一期网络版美国《全国科学院学报》上报告说,这些被注射了昆津病毒的实验鼠,虽然体内随后又被注入致命剂量的西尼罗河病毒,但它们最终都存活了下来,而且没有表现出什么症状。研究人员认为,以昆津病毒为基础,也许可以开发出适用于马等动物和人的西尼罗河病毒疫苗。

    西尼罗河病毒主要由鸟类携带,经蚊子叮咬传播给人。感染者除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外,有的还会患上脑炎,病情严重的会昏迷甚至死亡,目前尚无有效治愈手段。

    这种病毒于1999年首次在美国被发现,2002年在40多个州蔓延,造成4100多人感染,284人死亡。今年8月份以来,西尼罗河病毒再次在美国快速扩散,截至8月11日,20个州发现了197名感染者,已有5人死亡。政府卫生官员称,美国今年的疫情有可能比去年还要严重。(毛 磊)
, 百拇医药
    实验显示骨髓干细胞可用于修复心脏损伤

    美国研究人员10日公布的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一种取自骨髓的干细胞经基因工程改造后,能有效修复心脏病发作导致的心脏损伤。这一成果将有助于开发治疗人类心脏病的新疗法。

    据美国波士顿布里格姆妇女医院的研究人员介绍,他们采用的是骨髓间质干细胞。这种干细胞曾被成功应用于修复软骨等损伤,但利用它进行心脏组织再生却一直效果不佳,部分原因在于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后一般很快就会死亡。

    新实验中,布里格姆妇女医院的维克托·德扎乌和同事们对骨髓间质干细胞进行了改造,在其中加入了名为“Akt”的基因,这种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能够预防细胞死亡。研究人员发现,将改造后的干细胞移植入心脏病发作的实验鼠心脏后,这些干细胞能够与损坏的心脏组织结合,实验鼠丧失的心肌能力因此可恢复80%~90%,心脏功能也能回归至接近正常的水平。(毛 磊)
, 百拇医药
    HPV疫苗在女性排卵期可能减效

    美国全国癌症研究所的一项新研究显示,人类乳头瘤病毒(HPV)疫苗如在妇女排卵期使用,可能会失去部分效力。

    女性长期感染HPV病毒会引发宫颈癌。正常情况下,使用HPV疫苗后,人体生殖道内会产生足以抵御HPV病毒入侵的抗体。然而,全国癌症研究所的道格拉斯·洛伊教授和他的同事们在测量了使用该疫苗女性不同时期的抗体水平后发现,在排卵期注射疫苗的女性体内抗体水平最低,这说明在该时期HPV疫苗的效力有所减弱。

    研究人员还发现,服用避孕药的女性在注射HPV疫苗后,整个月经周期的抗体水平能够始终保持稳定。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出版的美国《全国癌症研究所杂志》上。, 百拇医药(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