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医药前沿 > 科技巡行
编号:10248765
新技术推算:酒后驾车,过几小时也赖不掉
http://www.100md.com 2003年8月20日 金羊网?新快报
     上海首创“酒精清除率”准确推算司机肇事时血液中的酒精含量

    据新华社电 司机酒后驾车酿成交通事故,交警和巡警两三个小时后找到肇事司机却无法处罚,原因是时间间隔太久,司机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已降低到标准之下。日前,上海在全国首创使用“酒精清除率”标准,为准确判定酒后驾车提供了更有力的依据。

    难题:肇事者血液采集时间滞后

    酒后驾车是一个世界性的交通安全问题,每年都有大量交通事故与酒后驾车有关。对酒后驾车的认定,通常以人体血液中的酒精浓度为判罚标准。上海于1997年颁布《机动车驾驶员驾车时血液中酒精含量规定》地方标准,规定血液中酒精含量≥0.3mg/ml时驾驶机动车为酒后驾驶;酒精含量≥1.0mg/ml时驾驶机动车为醉酒驾车。

    但在实际操作中,因为肇事现场的不规律性以及采血条件的特定性,交巡警往往在事故发生后一两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内才能采集到肇事者的血液。由于人体对酒精的代谢作用,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会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下降。因此,一些分明是酒后驾车酿成的事故,肇事者却因检测时酒精含量没达到标准规定的数值,而轻易逃脱相关处罚。

    新招:血液中酒精量随时间递减

    为解决这一难题,上海质检部门日前依据上海市公安局交巡警总队和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共同承担的《人体血中酒精清除率研究》项目成果,在全国率先使用“酒精清除率”,对原先的地方标准进行了修订。

    “酒精清除率”明确了驾驶员肇事时与抽血时血液中酒精含量的推算关系,根据这项标准,人体血液中酒精随时间清除的数值为0.104mg/ml·h。

    此外,上海质检部门还列出了驾驶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与其身体症状及交通肇事的对应关系。如,驾驶员血液中的酒精浓度达到0.5mg/ml时,其症状为精神愉快、有飘然感,此时有可能发生交通事故;酒精浓度达到1.5mg/ml时,其症状为激动、吵闹,此时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