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248590
初秋的养生保健箴言
http://www.100md.com 2003年8月21日
     ■文/霍寿喜

    已过立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建始也;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凉爽的季节来临。尽管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要超前于气候意义上的“秋季始日”(气候学上以5天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22℃的始日作为秋季的开始),但“立秋”作为夏秋之交标志性的节气,无论对农业生产还是对人体健康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薄衣御寒”始于立秋

    众所周知,每年的8月7日(或8日)是立秋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建始也;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凉爽的季节来临。尽管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要超前于气候意义上的“秋季始日”(气候学上以5天日平均气温稳定下

    降到22℃的始日作为秋季的开始),但“立秋”作为夏秋之交标志性的节气,无论对农业生产还是对人体健康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 http://www.100md.com
    我国很早以前就有人倡导“薄衣御寒”养生法,明确指出“薄衣之法,当从秋习之”。实践证明,这种主张“秋冻”的方法,既顺应了自然气候(包括居室气候)的需要,又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预防疾病、自我保健的作用。

    近些年,我国气候专家通过对春秋季居室内外温度的观测分析,把“室内外温差”作为一种气候指标,以此进一步佐证“春焐秋冻”的科学性。春秋季温度虽然都具有“不冷不热”的特点,但气温的变化趋势是相反的──春季气温总趋势是升,秋季气温则日趋下降。只要气温过低,人体防御不当,即可受寒致病,这也是常理。而人体之所以受寒,与环境变化(如进出居室)也很有关系。气候观测表明,由于房屋的热惰性和温度变化趋势的不同,春季室内气温低于室外(室内外温差为负值),秋季室内外温差则为正值。这就很容易解释“春焐秋冻”了:春季从温暖的室外进入冷凉的室内,如果不多穿衣春焐,则容易受寒致病;秋季室内温度相对较高,进入室内后,则完全可以少穿些衣服。

    另外,就全国范围看,“立秋”节气以后,冷空气势力将逐渐加强,活动趋于频繁,气温明显下降,昼夜温差增大,并且“一场秋雨一场寒”。从防病保健的角度出发,应该未“寒”绸缪,注意“秋冻”,加强御寒锻炼,提高抗寒能力,从而在强冷空气和寒冬季节到来时,也能够适应气候环境,避免由于气象原因诱发和加重一些病症,如流行性感冒、气管炎、肺炎、风湿性关节炎以及各种心脑血管病等。
, 百拇医药
    古人说:春焐秋冻,不生杂病。立秋之后,要正确领悟和操作“薄衣御寒”,不要气温稍有下降就立马添衣加裤,把自己穿得严严实实;而应该尽可能地晚一点增衣,能穿短袖衬衫,尽量不要穿长袖;能穿单衣,尽量不加外套。民谚“二八月,乱穿衣”,说的是穿衣感受,真要从保健意义上说,应该是“二月宜多穿衣,八月宜少穿衣”。当然,凡事都应该有个限度,“薄衣御寒”也不能过头。到了深秋时节,气温很低,仍然穿得很单薄,就没道理了。这时倒可以按照冬季的一些养生法则进行衣食起居(“深秋”和“初冬”本没什么明确界线),一味“秋冻”反而会致病。而对年老体弱者,或是一些慢性病患者,“薄衣御寒”更应该慎重一点。

    初秋,小心感冒

    ■文/霍寿喜

    每年阳历8月中旬至9月底的一个多月,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处在初秋季节。这一时节的最大特点是中午如同夏日般的炎热,而早晚却凉爽许多。宋朝诗人刘武子的“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就生动刻画了初秋早晨清新爽凉的境况。
, 百拇医药
    秋季是夏天向冬天的过渡时节,一般而言,适当地有意识地冻一冻,对身体是有好处的。古人说的“春焐秋冻,不生杂病”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不过,“秋冻”讲究“有意为之”和“循序渐进”,那种因大意而受凉(如长时间睡或坐在凉地面上),或是突然受凉(如在冷空气来临时还穿得很少,或是夜眠不盖被巾),就不属于“秋冻”之道了。事实上,不冷不热的秋天,恰恰是人体健康的“多事之秋”,许多疾病都容易在秋天被诱发或加重。最典型的,最多发的,当属秋季感冒了。

    医疗气象学家研究证实,感冒与气象要素的变化值关系最大。例如,感冒发生的几率与一天中的平均气温有关系,但与一天中气温的日较差(即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关系更大。而初秋时节,各地的气温日较差都很大(所谓的“中午开空调,晚上盖被絮”),午后的对流天气,以及大范围的冷空气活动,都会造成气温的骤降。这种气温的骤降,就是秋季感冒的主要诱因。平时,我们的鼻腔、口腔粘膜周围,都附着许多各种各样的细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只因为身体有一定的抵抗力,它们无机可乘,故不能危害身体。可是当我们着凉时,身体的抵抗力大大下降,病菌病毒便乘机长驱直入,侵犯人的身体,从而导致感冒等疾病。
, 百拇医药
    预防秋季感冒,除了注意收听收看天气预报节目、密切关注温度变化外,在起居方面也要有所注意。夜晚入睡时,一定要盖上被单、大毛巾之类的床上用品。如果刚睡时觉得有些热,可以把这些床上用品折叠好放在一边;当秋夜凉气袭来时,只要轻轻一拉,即可避免受凉。另外,在感冒流行季节,房间的空气要流通,或服一些抗病毒的药物,对预防感冒有一定的作用。

    当发生感冒时,既不必惊慌,也不可不当回事。正确的做法是:多休息、多饮白开水、多吃易消化的食物,症状严重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药物,以改善症状,减轻痛苦。切不可滥用退热药,否则可能会引起许多副作用。不少患者在感冒时爱服用抗生素,这样做也是不科学的。因为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抗生素只对细菌感染有效,对病毒感染并无任何作用。相反,滥用抗生素还会引起人体菌群失调及细菌的耐药性。只有当感冒并发咽炎、支气管炎、肺炎时,才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加用抗生素。

    几种秋季养肺诀

, http://www.100md.com     ■文/郑春

    秋季天气干燥,易伤人阴津,易使皮肤粘膜水分加速蒸发,于是出现皮肤干涩、鼻燥、唇干、头痛、咽痛、干咳、手足心热、大便干结等现象,这便是人们常说的秋燥症。对此,历代医学认为,秋季养生,重在养肺。方法主要有:

    补水养肺 水为生命之本,干燥的秋天使人的皮肤日蒸发的水分在600毫升以上,所以补水是秋季养肺的重要措施之一。一个成人每天水的生理需要量最低限度为1500毫升,而秋天为2000毫升,这样才能保证肺和呼吸道的润滑。饮水要合理,多次少饮,每天最好在清晨锻炼前和晚上临睡前各饮水200毫升,白天两餐之间各饮水800毫升,若活动量大、出汗多,应增加饮水量,这样可使肺腑安度金秋。

    饮食养肺 在饮食调理上要以防燥护阴,滋阴润肺为基本原则,多食芝麻、核桃、鲜藕、梨、蜂蜜、银耳、绿豆等食物,以起到滋阴润肺养血的作用,饮食宜清淡、爽口。葱、姜、桂皮、八角、辣椒等辛辣香燥之品能助阳生炎,灼伤津液,不宜多食。肥肉、动物油、羊肉、狗肉、熏烤及油炸食品等热性食物应忌食。
, http://www.100md.com
    常笑养肺 笑是一种健身运动,能使胸肌伸展,胸廓扩张,肺活量增大。中医认为笑能宣发肺气,调节人体气机的升降,可以消除疲劳,驱除抑郁,解除胸闷,恢复体力。所以笑可以开发肺气,使肺吸入足量的自然“清气”,呼出“废气”,加快血液循环,达到心肺气血调和。

    洁肤养肺 皮毛为肺的屏障,秋燥最易伤皮。经常洗澡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使肺与皮毛气血流畅,从而起到润肤益肺的作用。洗澡前应喝一杯冷开水,然后洗浴半小时,水温保持在25℃左右,有条件者可在浴水中加入些牛奶、豆浆,以提高润肤护肤的效果。

    药膏养肺 秋季燥邪最盛,极易损伤肺阴。秋季也正是进补中药膏剂的好时节,现介绍几种有润肺功效的膏剂,供选用。

    百花膏 百合、款冬花各等分,水煎去渣,加蜂蜜熬成膏状,日服三次,每次一匙,有润肺止咳化痰之效,可治肺燥久咳、咳唾痰血。

    黄芪膏 黄芪100克,水煎滤渣,加蜂蜜500克,文火煎熬缩至膏状,日服两次,每次一匙。有补肺益气之功,对痰嗽虚喘、气虚自汗、四肢无力有较好的疗效。

    贝梨膏 川贝母粉10克、雪梨汁1000克、东阿胶500克,共蒸熟,每次10克,日服两次,可滋阴润肺,治久咳不愈、痰中带血、鼻中出血。

    八仙膏 生藕汁、生姜汁、梨汁、萝卜汁、白果汁、竹沥、甘蔗汁、蜂蜜各等分,将各汁和匀,蒸熟后用玻璃瓶贮存,任意食之。有生津养肺,清热化痰之功效。

    文汇报,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