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各科临床 > 中医外科
编号:10333960
湿疹、疣目外治验方2则
http://www.100md.com 2003年8月22日 清阳客栈
     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211400)

    原载于《中国临床医生》2000年第6期

    湿疮(又名湿癣、湿毒疮、湿疹,婴儿患之名“奶癣”)、疣目(又名千日疮、疣疮、瘊子、寻常疣),是临床常见的皮肤病,小儿患之,服药较难,笔者常用自拟方外治,疗效甚好,现介绍如下。

    1 消疹汤

    组成:地肤子15g,白鲜皮15g,刺蒺藜15g,蝉蜕10g,野菊花10g,生苡仁20g,车前草10g。

    用法:上药1剂,加水1000ml,煎成500ml,温洗患处,并可作湿敷。l日2次,5天为1疗程。如皮损范围较大,肢体皆有,可加大药物剂量和水用量,洗、浴全身,1日2次,每次15~20分钟。)

    功用:疏风利湿,清热解毒。

    主治:湿疮(奶癣)。

    方解:湿疮《金匮要略》名“浸淫疮”,治用黄连粉外涂。以药测证,其病因、病理当属心火脾湿蕴蓄于内,复感风邪,井发于肌肤而成。方中地肤子、白鲜皮、刺蒺藜、蝉蜕祛风止痒;苦参、地榆、野菊花清热解毒;生苡仁、车前草利湿泄热。

    验案:某,男,10个月。1994年5月7日诊。生后3月,头面部出现细密红疹,红疹随月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经多方治疗,效不明显来诊。诊见头额部位疱疹破溃、糜烂,融合成片,渗出黄水,两颊见成簇红色细碎丘疹,瘙痒,哭闹欠安,五心作热(T37.8℃)。处以本方5剂,嘱每日1剂,水煎2次,每煎约500ml,清洗患处。连洗5天,热退疹消,皮损亦逐渐恢复正常。

    2 平疣汤

    组成:地肤子50g,地骨皮30g,牡丹皮30g,生地黄50g,紫草15g,赤芍30g,土茯苓50g,生苡仁50g,板蓝根30g。

    用法:上药水煎,待温,疣生手足者,将患肢置药水中浸泡,1日2次,每次10~15分钟。泛发全身者,可加大剂量,进行浸浴。

    功用:凉血活血,清热解毒。

    主治:疣目。

    方解:《外科启玄》谓本病因风邪搏于肌肤,或因肝虚血燥所致。风为阳邪,如久伏不解,必伤阴耗血,不荣肌肤,致令皮损部位突出而形成疣目。方中地肤子去皮肤风热;地骨皮、牡丹皮、生地黄、紫草、赤芍凉血活血;土茯苓、生苡仁(善治疣,有抗疣毒作用)、板蓝根清热解毒。

    验案:陈某,男,3岁。1998年5月1日诊。近月来,因手足部位出现瘊子数个,并见增多来诊。诊见右手背、手指边缘有绿豆、芝麻大小疣目数十个,质坚硬,疣面粗糙不平,右胁及下肢又见细小如刺样尖疣(突出皮面约0.5cm,质软,用指尖拨动,疣体可以下垂)20余个,无痛痒,肤色如常,惟干燥欠润,形体偏瘦。予本方3剂,每日1剂,水煎2次(每次煎水约5000ml),俟水温降至适度时,置于水中浴、浸(5~20分钟,冬春季节要升高室温,防止感冒),1日2次,连用3天。浴后疣全部脱落,皮肤光洁无痕。

    以上两方中,药味大多适应外治疮疡肿毒,经临床使用,疗效颇佳,对皮肤无刺激及过敏反应,较为安全。, http://www.100md.com(孙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