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293869
曝光劣质果冻生产全过程 果冻竟拿食用胶做成
http://www.100md.com 2003年9月1日 北京娱乐信报
     昨天,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在安徽蚌埠市一些果冻厂家,竟然用食用胶充当天然果肉生产劣质的果肉果冻。他们生产的果冻除了卡拉胶以外,还随意使用国家严格限制使用剂量的一些添加剂,如防腐剂、增白剂、糖精、色素、香精等。而且,这些厂家设备简陋,生产环境达不到起码的卫生标准。中国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董京生先生表示,这些经营者是在做虚假宣传来欺骗和误导消费者,严重地违反了我国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对人身健康造成了很大的隐患。

    记者调查

    蚌埠市是安徽省果冻的主要生产基地,有大大小小的果冻厂家100多家,这里生产的果冻以价格低廉而远近闻名。蚌埠市太平街市场是果冻批发的集散地,果冻品牌多达50多个,大部分是当地的果冻厂生产的。这些果冻市场销售价每斤在一块五毛钱左右,最低的每斤只有七八毛钱,而优质的果冻每斤的价格在六块钱左右。

    “果肉果冻” 一块多钱一斤
, http://www.100md.com
    在蚌埠市圣双喜食品饮料厂直销处的摊位前,记者询问老板说:“这个果冻多少钱一斤?”老板回答:“一块钱多一点。”记者又问:“怎么那么便宜?”老板说:“便宜不好吗?”记者再问:“里边是不是没有果肉,是天然果肉还是人工果肉?”老板说:“有果肉,不是人工的,天然的。”

    随后,记者按照产品上标明的地址在蚌埠市郊区找到了这家果冻厂。果冻厂位于一家汽车修理厂的院子里,汽车修理厂旁边就是果冻厂的生产车间。在办公室里,记者见到了果冻厂的女老板。

    各种原料随意乱丢

    据老板介绍,他们有十台灌装机,旺季时每天能生产50吨,现在是生产淡季,每天的产量在10吨左右。走进车间,记者看到,生产车间的窗户都被封死,墙壁上落满了灰尘,尽管是白天,但光线很暗。几个工人正在洗衣服,车间里还晾着几处衣服。记者扶着破旧的梯子爬上了楼。这二十多个大缸是用来调配果冻原料的,大缸不停地散发着热气,各种原料和塑料桶随意地丢在角落里。
, 百拇医药
    据老板透露,胶状液体是用卡拉胶、色素和香精等原料调配出来的。胶状液体通过水管流向一楼的灌装机,注入果冻杯。记者发现,工人在灌装时都要往每个果冻杯里加入一粒方块状的东西。记者问:“放的是什么?”工人回答说:“是果肉。”工人说,正在生产的是果肉果冻,这些乳白色的东西就是果肉。

    人造果肉代替自然果肉

    在车间的另一端,工人正在忙着将盆子里乳白色的东西倒在操作台上,然后切成小块。记者发现,这就是刚才添加到果冻杯里的东西。记者问工人:“这个是什么东西?”工人说:“果肉,放到果冻里的果肉。”

    那么这些果冻里加入的到底是不是果肉呢?食品厂的老板最后向记者道出了实情。老板说,果冻里放的是人造果肉,他们自己做的。记者看到,这些所谓的“人工果肉”没有被进行任何消毒,就直接放进果冻杯,经过冷却、包装,然后销往全国各地。

    老板告诉记者:“我们蚌埠果冻卖的就是塑料包装钱,价格都很低,一箱才挣几毛钱,主要靠量,产量。”记者问:“放果肉和放人造果肉大概能差多少钱?”老板说:“差不少呢。自己做的要一毛,天然果肉要九毛。”这位老板说,蚌埠市的低档果冻加入的所谓“果肉”,都是人工果肉,不会使用天然果肉。按照这位老板的说法,记者随后又对蚌埠市的几家果冻厂进行调查后发现,这些果冻虽然标称是“果肉果冻”,但由于人工果肉价钱便宜,很多果冻厂都用人造果肉代替自然果肉。
, http://www.100md.com
    手指伸进锅里试温度

    那么这些根本不含天然果肉或果汁的果冻到底是怎么调配出来的呢?记者决定对此展开调查。

    蚌埠市吉祥果冻食品厂设在一个将要拆迁的面粉厂的大院里。记者看到,生产车间的门口丢弃着一只死鸡。生产车间里摆放着四台灌装机,灌装机后面的这间小屋就是调料室。在这里,记者目睹了果冻的整个调配过程。技术员先是将卡拉胶倒进大锅里,然后加入各种添加剂。

    记者问:“现在放的是什么啊?”技术员回答说:“果冻粉(卡拉胶)。”记者又问:“放的是什么?”技术员说:“糖精。”技术员随后又加入防腐剂苯甲酸钠。大约过了五分钟,这位老板用手指伸进大锅试了试温度,告诉记者可以调配颜色和口味了。

    老板对技术员说:“不要烧那么开,有个七八十度就行了,拿个温度表一插,因为这边到家,那边小孩就进嘴了,没有必要搞那么烦(烧开),不用消毒了。”技术员开始往里边加入日落黄、柠檬绿等各种色素。
, 百拇医药
    记者问:“用日落黄、胭脂红、糖精做果冻的多不多?”技术员回答说:“基本上是质量低点的果冻都是这么做的。好一点的果冻,像丰原集团,人家是上市公司,肯定不用糖精,用白糖做。”

    “什么味道都能做”

    调配果冻原料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加入香精。这位老板说,客户需要的各种颜色和味道他们都能满足,现在他们可以用各种色素和香精调出20多个果冻品种。

    老板说:“你要什么味道我给你做什么味道,水果的,哈密瓜的,主要是香精,以香精为主,香精什么味道,它就什么味道。用这个东西代替奶粉,把奶油香精量加大,就成奶油味了。用一种化学原料,增白剂的一种,这个东西便宜。用奶粉要六十块钱,用增白剂两块钱就行。但这个东西不能公开讲,干的时候偷偷摸摸的。”

    果冻杯撕不开用牙咬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这些厂家设备简陋,生产环境达不到起码的卫生标准。凉水池成了洗手池,掉在地上的果冻盒,连洗都不洗,就直接放进灌装机灌装,继续使用。
, http://www.100md.com
    记者问:“这个有点脏,要不要洗一下?”工人说:“不用洗,磕磕就行了,洗了有污染,有些灰尘,磕一下就行了。”

    记者又问:“不用消毒吗?”老板回答说:“卖都不够用呢,还用消毒没有时间。”

    记者看到,有些果冻杯粘得比较紧,不过工人连用手掰开都觉得费事,干脆用牙齿把粘在一起的果冻杯子咬开。

    这些用卡拉胶、糖精、色素、香精和防腐剂调制出来的果冻,看起来五颜六色,很好看,但是到底有多少营养价值呢?对此,工人回答说:“这都是小孩吃着玩的,有什么营养,它根本就没什么营养。”

    权威访谈

    不符合卫生标准的果冻是在当地销,还是流向了其他地方?这些果冻厂家仅仅是虚假宣传、损害消费者的知情权吗?像片中那样滥用添加剂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有什么危害?本期《每周质量报告》“权威访谈”请到的专家,是消费者权益的捍卫者——中国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董京生先生。
, http://www.100md.com
    虚假宣传欺骗误导消费

    主持人:蚌埠市是安徽省主要的果冻生产基地,但是我们的记者在当地的部分超市转了转之后,发现他们卖的大都是些外地产品,只是在一些小摊上发现了我们刚才在片子中看到的这些果冻,其实这些果冻大都流入的都是全国其他地方。董先生,刚才我们看的这种果冻您觉得它属于假果冻还是属于劣质果冻?

    专家:我觉得,首先是经营者在做虚假宣传来欺骗和误导消费者。因为他们的果冻是用各种化学物质合成的,并非他们所宣传的果汁、果肉,这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另一方面,我们看到他们生产的果冻除了卡拉胶以外,其他的一些防腐剂、糖精、色素、香精等等都是国家规定的添加剂的范畴。按照食品添加剂使用的卫生标准规定,严格限制它的使用范围还有使用的剂量。

    我们从播出的片子中可以看出来,这些生产企业卫生的状况严重违反我国食品卫生法的规定。比如说,在这些生产车间里,我们很难看到国家规定的严格意义上的消毒措施,再比如说,盛放果冻的器皿按照食品卫生法的规定必须经过清洗消毒才能够投入使用,我们看到的就是工人用手放到流水线上,打不开的情况下还用自己的牙齿去咬。所有这些问题严重地违反了我国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对人身健康造成了很大的隐患。
, 百拇医药
    增白剂超标损害肝脏

    主持人:片子中有一个工人说,有的企业做果冻不用糖精用白糖,您知道合格的果冻到底应该用什么原料来生产?

    专家:按照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糖精作为添加剂用于食品的范围不包括果冻。

    主持人:果冻里不能用糖精吗?

    专家:对,不能用糖精!在片子中,操作人员随手抓了一把添加剂作为原料投放进去,这是很危险的。因为添加剂的使用在我国是受到严格控制的,包括它们的使用范围和使用剂量。这是因为添加剂本身不具有营养价值,特别是人工合成的添加剂过量使用会危害健康。比如说防腐剂,它本身是具有毒性的,在儿童食品中一般情况是严格限制使用的。再比如说增白剂,增白剂一般用于面粉的加工,增加光泽、增加亮度,如果超标使用会对人的肝脏造成损害。少年儿童是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特殊消费群体,对他们健康的保护应该是用更严格的标准,而不是像片子中看到的那样的状况。

    据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