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两性时空 > 性研究 > 性教育 > 信息
编号:10293862
“性教育扑克牌”看上去很美
http://www.100md.com 2003年9月3日 新华网
     为宣传9月1日起实施的《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海淀区制作了6000套构思新颖的特殊扑克牌。在这套扑克牌中,“红桃10”定义“婚后性生活”,“方块K”提倡“性交卫生”……,这就使使大家在轻松的玩牌中了解计生政策法规和计划生育的基本常识。

    我想这种用扑克牌来进行性教育的创意大抵是受伊拉克战争中的美国“扑克牌通缉令”的影响。“扑克牌通缉令”在帮助美军通缉伊拉克高官方面起到一定作用,甚至这种扑克牌还成为一些美国民众的收藏纪念品。不过,我对这种简单机械地 “克隆”别人的做法,持有不同意见。

    扑克牌是种供人消遣娱乐的玩具,要它来承载许多“使命”,自然需要与特定的国情民情相符合。“扑克牌通缉令”能适用于美国,自然是离不开其文化背景与民情习惯。这在中国则很难行得通。其实,前两年我国就有人提出“扑克牌反腐”之法,就是将有关职务犯罪的行为在“扑克牌”上绘成漫画。结果,这种“民间偏方”只能是看上去很美,并未能起到什么反腐倡廉的作用。其实,中国人受自身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对文化信息传播有着自己的接受方法。就我国社会整体受众来说,当前还很难把一些较为严肃、刻板的政治意识或文化知识,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渗透到其日常生活之中。

    就当前性教育的整体状况来说,还是比较尴尬的。可以说,如今我们的性教育就像是“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如今一下子把这些“敏感性的问题”拿到“桌面”上来,显然是不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思维习惯的。

    更重要的是,性教育必需考虑被教育者的年龄结构、心理特征、智力发展和接受能力等众多的因素。那些绘写着“婚后性生活”、“性交卫生”之类的性知识扑克牌,其实只是适用于特定年龄结构的社会群体。我不知道,人们在每次玩那些扑克牌时,是不是一定要选择与他们同样年龄结构的群体呢?如果不是的话,我不知道,大家在玩着这样的“性教育扑克牌”,心情还会“轻松”得起来吗?

    要知道,性教育绝不只是知识教育,它更需要与之相配套的人格教育。不同年龄的人由于自身人格修养程度的不同,他们需要的性教育的层次是不同的。那些“性教育扑克牌”对有些人来说,可能是一种很好的教材。但对一些年龄结构层次较低或是人格品质低下的群体来说,其审美品格尚不具备直接接受这些直观的性知识,这样的扑克牌就可能成为与黄色书刊或其他一些淫秽音像制品一样的“性污染源”。

    另外,用扑克牌来进行性教育,其内容和形式都太过单一了。性教育也不是一教了之,它还需要通过多种模式的配套教育,让人们明白性与健康、性与社会责任、性与人生发展等内容的联系,理解性与道德的内在关系,体味性美感等,从而真正达到健康的教育目的。如果没有这些教育与基本性知识相辅相成,那么性教育就很容易走入误区了。显然,靠一幅小小的扑克牌,是无法承载这些相应的内容的。因此,我觉得还是别让“性教育扑克牌”飞入寻常百姓家。,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