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动态 > 学术交流
编号:10295218
医院革兰阴性杆菌耐药变化规律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03年9月1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014期
     世界性的临床细菌耐药性日趋严重正在引起各国医学界的高度关注。在医院开展细菌耐药性监测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已成为医学专家们的共识和临床研究的重点之一。

    为了准确掌握在医院临床上,细菌耐药性的变迁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动向,以便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我们在近4年中,重点对几种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谱进行了分析。我们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病原菌总数的51.5%。在这些革兰阴性杆菌中,居首位的是铜绿假单胞菌,与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的报道一致;但我们分离出的革兰阳性菌也占39.4%,比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的报道高,且有逐年上升趋势。分析其原因,可能与医院针对革兰阴性杆菌用药,特别是第三代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类药物的广泛使用,抑制了革兰阴性杆菌,而导致革兰阳性球菌被选择出来且多重耐药菌株增多有关。国外学者也指出,革兰阳性球菌耐药问题已再次出现。

    我们的研究资料显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酶抑制剂较敏感,加酶抑制剂抗菌药物与未加酶者比较,耐药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上述研究与国内其他研究者的报道一致,说明这些革兰阴性杆菌对酶抑制剂敏感。舒巴坦为广谱、强效、不可逆、竞争性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能有效抑制细菌产生的Ⅱ、Ⅲ、Ⅳ、Ⅴ型酶,同时不仅对质粒介导的β—内酰胺酶有较强的作用,而且对染色体介导的ClassI酶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鲍曼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合用的耐药率,由0升至21.6%,比文献报道高;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耐药率则从37.5%~100%不等。上述研究结果提示,采用有效控制措施,限制加酶抑制剂抗菌药物滥用是很有必要的。
, 百拇医药
    铜绿假单胞菌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与多种医疗性操作、抗菌药物应用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等关系密切,常因此引起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我们的研究资料显示,在最近4年中,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头孢吡肟以及头孢哌酮与舒巴坦联合应用,保持较高的敏感性。这与其他国内研究者的报道基本一致。

    以往,多数研究者认为,对其他革兰阴性杆菌具有很强抗菌活性的第三代广谱头孢菌素对铜绿假单胞菌不再独占优势,耐药率在20.3%~58.2%不等。但是,从我们的研究来看,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及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则稍呈下降趋势,分别从43.8%、63.4%降至20.8%、45.6%;而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则更是呈现直线下降趋势,从原来的46.9%、63%分别降至10.5%、24.4%。这与文献报道有差异。一般而言,只有阿米卡星对大多数氨基糖苷钝化酶稳定,细菌不易产生耐药性,而细菌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同时下降则说明,可能与我们近期在临床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时,氨基糖苷类药物的使用量下降有关;同样,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持续上升,分别从20.4%、40.0%升至38.0%、57.5%,可能与这些药物使用较多有关。上述研究结果说明,细菌耐药率的变迁与临床用药种类、用药时间密切相关。由于我们的细菌室每半年对细菌耐药监测情况进行一次统计分析,临床医生即根据其反馈信息调整用药、控制使用时间,同一菌种的耐药谱则会随之发生变化。4年的实践,使我们有效地减缓了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发生。经过这4年的变迁,目前在我们这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头孢他啶、头孢吡肟以及头孢哌酮与舒巴坦联合应用,仍保持较高的敏感性,耐药率在25%以下,与其他国内研究者报道的1999年广州地区铜绿假单胞菌敏感性较高的抗菌药物种类相比,增加了庆大霉素、阿米卡星。
, 百拇医药
    鲍曼不动杆菌

    人们过去认为是条件致病的鲍曼不动杆菌,近年来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我们的研究资料显示,从临床标本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在革兰阴性杆菌中居第4位。我们的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其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仍然是最高的,另外对加酶抑制剂敏感率也较高,对氨苄西林与舒巴坦、替卡西林与克拉维酸、头孢哌酮与舒巴坦诸药物联合应用敏感率在75%以上,与文献报道相一致。但值得注意的是,氨苄西林与舒巴坦联合应用的耐药率在呈逐年上升趋势,由0升至2l.6%。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唑林、头孢西丁基本耐药,近4年里,耐药率保持在大于90%;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及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则呈缓慢上升趋势,分别从15.4%、23.1%、23.1%、38.5%、16.7%渐升至37.8%、37.8%、35.1%、54.1%、38.2%,这些药物的抗菌活性已不占优势,特别是对头孢吡肟的耐药性上升速度快、幅度较大,在临床应用中,值得关注;对庆大霉素、头孢呋辛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分别从23.1%、33.3%升至64.9%、73%;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变化呈每半年同步交替上下波动。
, http://www.100md.com
    鲍曼不动杆菌经过4年的变迁,目前亚胺培南、环丙沙星、氧氟沙星以及替卡西林与克拉维酸、头孢哌酮与舒巴坦联合应用对该细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敏感率大于80%,与国内其他研究者的报道有差异。我们认为,这与鲍曼不动杆菌对第三、四代头孢菌素耐药性提高,而对喹诺酮类的敏感性增加有关。当然,也有研究者报道,鲍曼不动杆菌只对多粘菌素B和舒巴坦敏感。这与我们的研究结果差异更大,考虑与地区用药差别有关。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是条件致病菌,其感染经常发生于有免疫功能低下、恶性肿瘤、血液透析、糖尿病及应用免疫抑制剂等情况的患者。有研究表

    明,在中心静脉插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引流导管等治疗技术中,预防性地应用多种抗菌药物,以及长期住院等,均与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明显相关。我们的研究资料显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头孢哌酮与舒巴坦、替卡西林与克拉维酸联合应用最敏感,在4年中,一直保持着较低的耐药率,分别为0~23.1%、0~30.0%,与文献报道相似。其次,为头孢他啶、复方新诺明,其耐药率分别为7.7%~33.0%、6.7%~40.0%。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天然耐药;对氨苄西林、氨曲南、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西丁基本耐药;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逐年上升,从13.3%上升至41.2%。有研究表明,在采用敏感的喹诺酮类药物治疗过程中容易诱发细菌出现突变株,造成多种耐药表型表达,导致抗感染失败。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则由60%,经过半年的时间迅速上升到100%,再逐步下降到50%左右。有文献报道,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可迅速产生耐药。我们的研究资料也显示,多种抗菌药物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耐药率在半年内可上升几十个百分点,如复方新诺明就从7.7%升至35.0%、氨苄西林与舒巴坦联合用药从37.5%升至100%、头孢噻肟从25.0%升至70.6%。上述资料提示,在临床治疗时,应用这些抗菌药物应足量、联合用药,以防耐药产生,并可提高治愈率。, 百拇医药(林红燕 叶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