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教育 > 评论
编号:10296577
有感中医教育存在的几个问题
http://www.100md.com 2003年9月15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016期
     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实施之时

    2003年4月7日颁布,10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非常强调: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这说明,多少年来,尤其是这十多年来,在中医的教育、医疗、科研乃至办院方向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甚至有严重违背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的现象和问题。承认、正视并实事求是地花大气力纠正、消除、深挖并解决这些现象和问题,是保证《中医药条例》实施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笔者现仅就中医教育方面的主要问题举例说明之,以就教于同仁。

    1.取消中医经典著作学科名称。20世纪80年代,国家将湖北省荆州地区和与其紧紧相邻的沙市合并为荆沙市。别说是老外,就连绝大多数中国人恐怕也难以知晓荆沙市在何方。“刘备借荆州”,老少皆知;“刘备借荆沙”,恐无人知之。具有几千年历史的名城荆州就这样一下子没了,巨大的无形资产就这样被轻易葬送了!后来国家纠正错误,恢复名城之名,正名为荆州市。由于名城遭受了重创,元气大伤,以至于一个好端端的富饶的荆州市近几年人均生活水平在湖北全省总是倒数第一。没有料到的是,这种悲剧又在中医界重演。1997年为了压缩研究生学科数目,中医研究生教育取消了享誉世界且正在走向世界的《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温病学》的学科名称,而代之以《中医理论基础》(前者)、《中医临床基础》(后三者)。既然能如此,那何不将世界各国军事院校作为必修教材的《孙子兵法》也更名为《中国军事理论与实践基础》之类?中医经典著作历来是中医事业的晴雨表,如此一改,这四大经典再次被推入深渊:许多学校强令内经教研室与中医教研室合并,伤寒、金匮、温病三个教研室归一;人员越来越“精”,学时越来越少,开设中医经典课的专业大多限于中医专业;某院校自编的《中医临床基础》教材,其上篇为伤寒,中篇为金匮,下篇为温病,三张皮堆积,貌合神离。然而,经典学科的名称没有了,而以《伤寒》、《内经》等命名的重点学科却依然存在。
, 百拇医药
    2.将经典教材分类。将中医经典教材分类,《伤寒论》率先为之。“文革”中招收学员,绝大多数是初中生,高中生为数极少,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小学生,文化基础甚差。迫于这种特殊的历史背景而将《伤寒论》分一下类是必要的,在改革开放十多年后的90年代中期,居然还将经典分类,这就令人费解了!然而,更令人费解的是为何总有人想取消《金匮要略》?可能一是因为《金匮要略》的近30个病种被《中医内科学》选载;二是因为受50年代末、60年代初南京中医学院所办师资班的影响,即按讲《中医内科学》的模式讲《金匮要略》;三是因为一些人不懂得《中医内科学》是讲一般、讲常、讲原则,《金匮要略》是讲特殊、讲变、讲灵活,将《金匮要略》教材按《中医内科学》模式分类,甚至将某一条原文肢解为几个部分,这无疑破坏了原作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3.教学中喧宾为主。可以毫不夸大地讲,除《中药学》、《方剂学》、《中医诊断学》及经典著作外,其余的中医临床课基本上没有中医味道了。一讲到哮症、喘症,马上就是气管炎、支气管炎;一讲到痹症,马上就是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的内容仅一带而过。中西混杂,不伦不类,有什么中医药自身规律可言!
, 百拇医药
    4.无序地增开选修课。在“中医现代化”的口号声中,在“拓宽学生知识面”的鼓噪声中,各种名目的选修课应“运”而生,甚至某些人出版了某一本书,即可将其塞进选修课中,学生如牛负重,使本来就中西医课时几乎“并重”的“雪”又添了一层厚厚的“霜”。不规范选修课,不清理中医课程的门户,中医教育将无法遵循自身发展规律。

    5.多数专业不开设中医经典课。中医经典著作哺育、培养了数不清的一代代名医,在而今的中医院校里,除中医专业开设经典课外,其他专业基本不开或很少开设。某中医药大学中医本科的《金匮要略》仅54学时,出于无奈,只得忍痛将妇人三篇“割”掉!与此相反,韩国大田大学的药学院却开设了《内经》、《伤寒论》、《温病学》(由于缺乏师资,《金匮要略》的开设稍滞后)。不学经典,就没有充足的发展后劲;没有经典理论的指导,开发、研制中成药必将是一句空话,至少是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经典著作理应成为中医院校所有专业的必修课。
, http://www.100md.com
    6.重西轻中。党和国家“中西医并重”的方针,是就全国医疗卫生事业而论。在西医院校里,中医能与西医并重吗?肯定不能。那么在中医院校里,为何总有人煞有介事地强调西医与中医并重呢?目前的课程设置中,西医课时虽略少于中医,但由于上述原因,西医课在实质上早已与中医课时“并重”了。非但如此,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第五学年毕业实习基本上是以西代中。由于片面强调“中医现代化”(即西医化),强调学生毕业后到中医院要面对、适应“求生存、求发展”(即以西药为主,搭配中成药或少量中药饮片,一味依赖理化检验等)的现实,对学生重西轻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加之相当一部分教师的中医含金量低,没能讲出中医的味道,因此,不少学生误认为中医的博大精深也不过如此。此外,中医院校普遍性地传统文化氛围不浓或没有,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几乎再没有像广东省中医院那样适合学生实习的正宗中医基地等等,都加速了学生重西轻中思想和行为的形成与实施。

    中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生前曾望觚兴叹:“觚不觚!觚哉!觚哉!”意即酒杯已不像酒杯了(因杯上的棱已被触摸掉了),酒杯啊,酒杯!以暗喻、感伤其祖国——鲁国文化的相对衰败(仰慕齐国文化的兴盛)。然而,要保持鲁国的传统文化,是件非常吃力的工作。综观今日之中医,与孔子当年手把之觚有何异样?故切实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百拇医药(陈国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