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质疑中医 > 文章01
编号:10296619
实践是中医发展的源泉——与刘成海研究员一席谈
http://www.100md.com 2003年9月1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019期
     中医发展是思维创新先行还是技术与实践先行,对此大家有不同的认识。近日,上海中医药大学肝病研究所刘成海研究员向记者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中医理论发展取决于科研与临床实践

    刘成海认为,中医理论与思维的发展根本上取决于中医科研与临床的实践,而不是信息加工整理等思维活动。中医学发展史上,从《内经》基本理论到《伤寒杂病论》六经辨证,至清代《温病条辨》等三焦辨证,这三次历史性的理论突破无一不是临床实践的结晶。这些代表性著作,尽管大多简短朴实,但要言不烦,都是来自反复实践的正确认识,到今天都还管用。

    知识信息需要实践的检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医也不例外。例如,一些实验与临床研究结果经不起异地、异时与异人的重复,一些临床资料不符合循证医学的规范,所得出的结论可能是不全面、不严谨或者是错误的。如果用这种信息材料去进行思维创新,很难设想会进一步得出什么样的中医新理论。固然,我们不可能事必躬亲,事事动手,因而学习前人或他人得出的宝贵知识,即间接经验,对于我们中医创新十分重要。但要掌握这些间接经验,并把它变成自己的知识,也必须通过自身的刻苦实践。

    思维创新的目的是指导实践

    在谈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时,刘成海说,中医思维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因而再好的思路,也必须运用于临床与科研,否则,那只能是一座飘渺的海市蜃楼,缺乏实用价值。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验证我们的思路是否正确,才能修正我们的错误,得出新的正确理论,以更好地服务于实践和指导实践。

    中医特定的历史亟需新的实践

    刘成海说,在中医发展2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从来不乏思维创新之人。大多数前贤医家结合自己实践体会,见仁见智,形成众多学说,有的甚至穷经皓首,殚精竭虑,方方面面均已有出色的探索,使中医理论日臻完善。一方面促进了历史上中医学术的繁荣,另一方面留给我们在已有完备理论体系内再寻思路突破的空间已是十分狭小。在如此深厚的积累面前,我们如果仍是希望从信息加工与思维探究上有所发展,而不是从方法技术、从具体实践上另辟蹊径,将很难超越古人,更谈不上创新。所谓创新,必定是前无古人之事,没有全新的实践基础,仅靠收集信息而创出的“新”,很可能只是文献的整理,说法的改变,并不一定有多少真正的新意。因此,中医发展的希望在于更多的人应更多地投身实验室和临床第一线。, 百拇医药(于丽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