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教育 > 评论
编号:10379042
“肺胃湿热”一个词,三个翻译愣没辙
http://www.100md.com 2003年9月20日
     (记者段世文)“就‘肺胃湿热’一个词,找了三个翻译愣没能翻译出来”,这是北京彤云高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利民在与韩国客户谈判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麻烦。按照中医理论解释,痤疮是“过食肥甘厚味,肺胃湿热,复感风邪”而引发的毛囊皮脂腺结构的慢性炎症。现在的问题是,用这种中医语言和国际客户交流去痤疮类产品,别说理解,连翻译都没辙,根本没法沟通,再好的产品也没办法推广。

    在中医的理论中像三焦、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等基本概念,像什么卫气营血、六经传变等病理变化,像痰涎壅盛、阳虚水泛等症候,甭说外国人听不懂,大多数中国人也听不懂,听不懂就难以沟通。“这也就难怪为什么有人说中医用的是‘部落语言’,因为圈外的人根本就没法懂”,周利民苦涩地说。

    针对中医语言是“部落语言”的提法,83岁高龄的国家级老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顾问陈彤云教授表示不能完全赞同。她认为,西医是建立在工业革命后的现代科学基础上,而自打《黄帝内经》以来就形成的中医理论是建立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体系基础上的,尽管其语言在今天看来晦涩难懂,但使用“部落语言”来形容它仍有贬低中医之嫌。如果有人非要这么说,也必须带上引号,其实对中医语言更准确的定位应该是哲学语言。中医理论是科学的,不过它的语言表述确实有待于现代化,中医药现代化必须完成从哲学语言到科学语言的过渡。

    陈教授指着自己前不久开发的去痘系列化妆品说,痤疮是常见病,按中医的解释是风热、湿热等引起,按西医的解释是内分泌失调、雄性激素分泌大量增加,导致失衡引发,所以我就用了符合科学规范的形象生动的语言去解释,把中医认为肺经风热引发的痤疮描述成芒果型痤疮前兆,黄瓜型粉刺状痤疮,把中医认为肺胃湿热、气滞血淤、血瘀痰凝引起的痤疮称为结节、囊肿的柑橘型和聚合性的菠萝型痤疮。用直观、浅显、通俗、符合现代科学理念的语言把中医的辩证思想阐述出来,不但老百姓听懂了,就连韩国人、日本人都来接洽。有交流才有沟通,有沟通才能和世界接轨。

    据了解,在科技部“中药现代化研究与产业化开发”这个“九五”重点项目中,指出中医药发展面临5个问题,其中一个就是,对以古汉语为基础的古朴深奥的中医药术语未形成规范客观的现代语言表述。

    北京市中医医院皮肤科副主任陈勇从中医人才培养角度认为,由于中医用的古汉语生涩难懂,缺乏用现代语言的规范科学解释,学中医的是从师傅的脚后跟往上爬,靠的是“悟”;而学西医则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向上发展,只要“学”就行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医人才的培养。,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