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10296853
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转流血管阻塞早期成功率高远期预后差
http://www.100md.com 2003年9月18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3年第36期
     本报讯 急性下肢动脉转流血管阻塞(LEAB)的治疗一直是血管科医师争论的话题。美国科罗拉多健康科学中心Nehker等报告,尽管采用导管溶栓(CDT)治疗LEAB的早期成功率较高,但最终仍避免不了失败并可引起严重并发症;但目前手术置换阻塞血管也面临一些问题。因此,他们建议,可先行导管溶栓,再酌情行手术置换。(J Vasc Surg 20033772)

    该研究纳入自1998年1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期间所有行CDT的LEAB患者(病程≤14天)。经动脉将溶栓导管置入血栓之中,向血栓内直接注入溶栓药物。尿激酶的用法是15万~20万单位/小时。组织凝血酶原激活物(tPA)的用量为0.3 mk/kg溶于75 mk生理盐水中,先注入2~3 mk,然后,按0.05 mg/kg点滴。肝素常与尿激酶联合使用,但不与tPA同用。

    结果显示,104例患者的109条急性阻塞的转流血管接受了CDT。治疗后84条(77%)阻塞转流血管复通,其中33条无明显病变残存,51条溶栓后仍有残存病变,进一步接受介入治疗、外科治疗或联合治疗。25条转流血管溶栓失败,7例截肢。3例在治疗过程中死亡,14例出现出血并发症,15例患者出现血栓栓塞性并发症。中位住院时间为8天,平均随访45个月,转流血管1年、3年、5年再次通畅率分别为32%、25%和19%。中位再次通畅时间为6个月。1年、3年、5年保肢率分别为73%、63%和55%,生存率分别为92%、74%和56%。

    研究者认为,间歇性跛行再建手术一旦失败,肢体的存活将受到威胁,处理上亦十分棘手。因而,对于间歇性跛行的治疗应采取谨慎态度。目前,对于阻塞转流血管的处理方法,应根据患者年龄、合并症、血管条件和流出道的情况做出具体决定。, http://www.100md.com(杨宝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