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麦当劳暗自涨价看洋快餐的中国策略
连日来,因部分食品涨价一事,麦当劳成了业界和媒体关注的焦点。新浪网还专门在财经版的显眼位置链接了相关专题,把涨价一事推向了高潮。
但其涨价原因究竟何在?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
针对媒体的种种猜忌,6月9日下午,广东麦当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涨价只是应对市场环境和保持竞争优势及稳健发展。对部分产品进行价格调整,整体餐牌价格之平均增幅仅为1%。”次日下午,北京麦当劳也首度向北京媒体作出类似解释。 在麦当劳涨价风波中,其老对手肯德基显得异常平静。广东肯德基有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总部没有调价的打算。但事实上,肯德基并非波澜不惊。早在5月底,在上海和北京,关于肯德基中式早餐的消息此起彼伏。显然,两大洋快餐巨头都在以自己熟悉的方式对中国市场策略作出新的调整。
, http://www.100md.com
■图:对孩子来说,麦当劳涨价与否丝毫不会影响他们对麦当劳的狂热。
麦当劳今年“祸不单行”
今年5、6两月,麦当劳有点“祸不单行”———先是位于广州东峻广场的麦当劳分店关闭,在业界引起不小的风波。10余天后,北京媒体又率先报道麦当劳部分食品悄然涨价。一石激起千层浪,麦当劳一下子引起全国媒体的关注。6月9日,在北京媒体报道当天,记者来到广州农林下路王府井百货大楼和环市东路的麦当劳分店调查发现,店内柜台上标有商品价格表的灯箱都换了新的,上面的商品虽没有变化,但价格却跟原来不一样:巨无霸由原来的10元钱涨到10.4元,麦辣鸡腿汉堡由9.9元涨到10元,麦香猪柳蛋由9.5元涨到9.9元,奶昔也贵了五毛钱,巧克力脆皮甜筒则比以前整整贵了1元。
有消息认为,这与麦当劳目前在中国市场的产品定价偏低有关。加上今年中国地区遭遇非典,人们外出的热情减弱,依靠人流决定盈亏命运的麦当劳在一定程度上面临巨大的销售压力。为了保证不中断营业,在人流收缩的情况下,麦当劳还要增大包括消毒、产品制作成本、员工、房租、水电等多项开支。在利润不断摊薄下降、成本却有所加大的前提下,企业很可能采用涨价的方式。
, 百拇医药
麦当劳迫切需要盈利 媒体几度猜疑,终于逼得麦当劳松口。
但是,各地麦当劳对媒体的答复空前一致。北京麦当劳有关人士表示,麦当劳涨价跟北京方面更换领导层无关,这是麦当劳在中国市场的既定策略,而且与中国市场变化有关。她解释说,麦当劳经过调查发现,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市民生活水平提高,职工的平均工资也以两位数字逐年增加,顾客也对就餐环境和产品质量提出新要求。为此,麦当劳可以根据自身状况作出选择,当然,“涨价就是其中的策略之一”。
这个回答并不能让人信服。为什么面临相同问题的其他洋快餐没有涨价而独独麦当劳涨了?
据业内人士分析,麦当劳去年遭遇了自公司成立以来最大的危机———股票下跌,公司40多年来首次出现季度亏损,使得麦当劳的品牌价值遭受前所未有的打击,投资者和股东对麦当劳的信任度也极度下降,这使得麦当劳的经营者不得不迫切地希望盈利。麦当劳公司也表示,目前该公司在全球已有约3万家麦当劳快餐店,规模过于庞大,该公司已无法再保持每股盈余10%至15%的增长速度。
, http://www.100md.com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在麦当劳餐厅里用餐的消费者对涨价没什么感觉和疑义,也许0.1元到1元的价格涨幅让麦当劳的拥护者们感觉不到差距。但据业内专家分析,虽然麦当劳食品单个产品的增幅不大,但全国600家餐厅的相应食品将全部涨价,0.1元的增幅将会给麦当劳带来很大收益。这种将利润增长分摊到单个食品之中,正是麦当劳的高明之处。
肯德基不动声色频出招
相对于麦当劳的涨价策略,肯德基这边是风平浪静。
但是不动声色间,肯德基在早餐市场却是动作连连。
继2002年肯德基在上海首推中式早餐后,今年5月27日,上海肯德基中式早餐新品“鸡蛋肉松卷”正式亮相。从2001年7月开始,肯德基开始力推中国味新品。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他们先后推出“盐酥半翅”、“薯条摇摇乐”、“番茄蛋花汤”、“榨菜肉丝汤”、“金针鸡丝汤”、“寒稻香蘑饭”、“香菇鸡肉粥”、“海鲜蛋花粥”、“嫩春双笋”、“老北京鸡肉卷”、“川辣汉堡”等不下10个中式品种,新品推出的周期越来越短。6月,喜欢外出吃早点的北京市民又有了一个干净、放心的去处———北京肯德基推出了为消费者度身订做的全新的早餐系列。在遍及该市各区的93家肯德基连锁餐厅内,市民可以享受到每天新鲜熬制的中式营养早餐粥,两款早餐粥全部选用了东北大米。
记者在广州调查发现,目前,广东肯德基还没有推出正式的早餐,但肯德基天河好又多分店的服务员告诉记者,可以根据需要在他们那里自由搭配早餐。广东肯德基有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海和北京的早餐都是肯德基结合地方特色的产物,是否在广东推出中式早餐,需要进行调研和总公司的许可才行。
业内人士认为,进军早餐市场是肯德基迎合中国消费者口味、夺取市场份额的大手笔。这就不难理解,麦当劳此次涨价,但早餐不升反降的道理了。早餐将成为两家洋快餐下一段时间竞争的重点。, 百拇医药
但其涨价原因究竟何在?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
针对媒体的种种猜忌,6月9日下午,广东麦当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涨价只是应对市场环境和保持竞争优势及稳健发展。对部分产品进行价格调整,整体餐牌价格之平均增幅仅为1%。”次日下午,北京麦当劳也首度向北京媒体作出类似解释。 在麦当劳涨价风波中,其老对手肯德基显得异常平静。广东肯德基有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总部没有调价的打算。但事实上,肯德基并非波澜不惊。早在5月底,在上海和北京,关于肯德基中式早餐的消息此起彼伏。显然,两大洋快餐巨头都在以自己熟悉的方式对中国市场策略作出新的调整。
, http://www.100md.com
■图:对孩子来说,麦当劳涨价与否丝毫不会影响他们对麦当劳的狂热。
麦当劳今年“祸不单行”
今年5、6两月,麦当劳有点“祸不单行”———先是位于广州东峻广场的麦当劳分店关闭,在业界引起不小的风波。10余天后,北京媒体又率先报道麦当劳部分食品悄然涨价。一石激起千层浪,麦当劳一下子引起全国媒体的关注。6月9日,在北京媒体报道当天,记者来到广州农林下路王府井百货大楼和环市东路的麦当劳分店调查发现,店内柜台上标有商品价格表的灯箱都换了新的,上面的商品虽没有变化,但价格却跟原来不一样:巨无霸由原来的10元钱涨到10.4元,麦辣鸡腿汉堡由9.9元涨到10元,麦香猪柳蛋由9.5元涨到9.9元,奶昔也贵了五毛钱,巧克力脆皮甜筒则比以前整整贵了1元。
有消息认为,这与麦当劳目前在中国市场的产品定价偏低有关。加上今年中国地区遭遇非典,人们外出的热情减弱,依靠人流决定盈亏命运的麦当劳在一定程度上面临巨大的销售压力。为了保证不中断营业,在人流收缩的情况下,麦当劳还要增大包括消毒、产品制作成本、员工、房租、水电等多项开支。在利润不断摊薄下降、成本却有所加大的前提下,企业很可能采用涨价的方式。
, 百拇医药
麦当劳迫切需要盈利 媒体几度猜疑,终于逼得麦当劳松口。
但是,各地麦当劳对媒体的答复空前一致。北京麦当劳有关人士表示,麦当劳涨价跟北京方面更换领导层无关,这是麦当劳在中国市场的既定策略,而且与中国市场变化有关。她解释说,麦当劳经过调查发现,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市民生活水平提高,职工的平均工资也以两位数字逐年增加,顾客也对就餐环境和产品质量提出新要求。为此,麦当劳可以根据自身状况作出选择,当然,“涨价就是其中的策略之一”。
这个回答并不能让人信服。为什么面临相同问题的其他洋快餐没有涨价而独独麦当劳涨了?
据业内人士分析,麦当劳去年遭遇了自公司成立以来最大的危机———股票下跌,公司40多年来首次出现季度亏损,使得麦当劳的品牌价值遭受前所未有的打击,投资者和股东对麦当劳的信任度也极度下降,这使得麦当劳的经营者不得不迫切地希望盈利。麦当劳公司也表示,目前该公司在全球已有约3万家麦当劳快餐店,规模过于庞大,该公司已无法再保持每股盈余10%至15%的增长速度。
, http://www.100md.com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在麦当劳餐厅里用餐的消费者对涨价没什么感觉和疑义,也许0.1元到1元的价格涨幅让麦当劳的拥护者们感觉不到差距。但据业内专家分析,虽然麦当劳食品单个产品的增幅不大,但全国600家餐厅的相应食品将全部涨价,0.1元的增幅将会给麦当劳带来很大收益。这种将利润增长分摊到单个食品之中,正是麦当劳的高明之处。
肯德基不动声色频出招
相对于麦当劳的涨价策略,肯德基这边是风平浪静。
但是不动声色间,肯德基在早餐市场却是动作连连。
继2002年肯德基在上海首推中式早餐后,今年5月27日,上海肯德基中式早餐新品“鸡蛋肉松卷”正式亮相。从2001年7月开始,肯德基开始力推中国味新品。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他们先后推出“盐酥半翅”、“薯条摇摇乐”、“番茄蛋花汤”、“榨菜肉丝汤”、“金针鸡丝汤”、“寒稻香蘑饭”、“香菇鸡肉粥”、“海鲜蛋花粥”、“嫩春双笋”、“老北京鸡肉卷”、“川辣汉堡”等不下10个中式品种,新品推出的周期越来越短。6月,喜欢外出吃早点的北京市民又有了一个干净、放心的去处———北京肯德基推出了为消费者度身订做的全新的早餐系列。在遍及该市各区的93家肯德基连锁餐厅内,市民可以享受到每天新鲜熬制的中式营养早餐粥,两款早餐粥全部选用了东北大米。
记者在广州调查发现,目前,广东肯德基还没有推出正式的早餐,但肯德基天河好又多分店的服务员告诉记者,可以根据需要在他们那里自由搭配早餐。广东肯德基有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海和北京的早餐都是肯德基结合地方特色的产物,是否在广东推出中式早餐,需要进行调研和总公司的许可才行。
业内人士认为,进军早餐市场是肯德基迎合中国消费者口味、夺取市场份额的大手笔。这就不难理解,麦当劳此次涨价,但早餐不升反降的道理了。早餐将成为两家洋快餐下一段时间竞争的重点。,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