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相关其它 > 教育科研 > 继续教育 > 感染内科 > 09
编号:10300633
药物性肝病的发病机制及防治(3)
http://www.100md.com 2003年9月26日 好医生
     3.混合性肝损伤 兼有肝细胞损害和肝内淤胆表现。

    4.过敏反应性肝炎

    某些药物所致的肝损害不易分类,可能由于免疫机制引起。病理改变以肝实质损害为主,如灶性坏死、甚至带状、大块坏死等,有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淤胆,同时伴有全身性过敏反应和相关器官的损伤,如发热、皮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淋巴结肿大、淋巴细胞增多或出现异型淋巴细胞、心肌炎、间质性肾炎、关节炎等。

    (二) 慢性药物性肝病

    慢性药物性肝病包括慢性肝炎、脂肪肝、淤胆、胆汁性肝硬化以及肝紫斑病(peliosis hepatitis);肝静脉、肝小静脉阻塞致之Budd-Chiari综合征、肝小静脉闭塞症等血管病变。此外,有时还能引起新生物、肉芽肿和间质病变(表5)。

    三、诊断

    药物性肝病的诊断可根据服药史、临床症状、血象、肝功能试验、肝活检以及停药后的效应作出综合判断。特别要注意投药剂量、给药途径、疗程、有无合并用药,服药和出现肝损害的时间关系及其伴发的肝外表现。

    诊断标准[1,3,9,12]

    1.发病1~4周内有特殊用药史,或反复、长期用药达数月以上。

    2.发病初期可伴发发热、皮疹、瘙痒等症状。

    3.有肝实质细胞受损或肝内胆汁淤积的病理和临床征象。

    4.周围血嗜酸性粒细胞>6%。

    5.巨噬细胞或淋巴细胞转化试验阳性(过敏反应型)。

    6.甲~戊型等肝炎病毒标志阴性(个别为无症状HBsAg携带者基础上发生药物性肝炎)。

    7.偶然再次给药可再次发生肝损伤。

    以上如有第1条,再加上2~7中任何两条,结合临床病理演变过程可诊断为急性药物性肝病。

    四、鉴别诊断

    药物性肝病在无明显药物史、无皮疹、嗜酸粒细胞升高等表现时往往诊断困难,应注意与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药物性肝病应与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和其他原因致之梗阻性黄疸)进行鉴别,以下三分离特点有助于本病诊断:① 黄疸深而消化道症状轻,此与急性病毒性肝炎显有差别;② ALT增高多不明显;③凝血酶原时间多无明显异常。

    五、防治

    (一)预防

    药物性肝病重在预防,当出现肝损害的临床表现时,肝损害多已较重,故应熟悉并重视药物的副作用及其临床表现,尽量减少损肝药物的应用或避免长期大量应用。慎重掌握联合用药指征,确需用药者,应严密检测相关指征,注意以下几点:

    1.详细询问病史,对有药物过敏、过敏体质以及慢性肝肾疾病、长期饮酒、营养不良、新生儿和老年人用药应慎重,并应注意药物剂量。, http://www.100md.com(姚希贤 南月敏)
上一页1 2 3 4 5下一页